俄罗斯造不出高端芯片,为啥美国还拿他们没辙?中国可以借鉴吗?

#暑期创作大赛#

百分之九十的芯片依赖对外进口,甚至连一台高端的光刻机都没有,俄罗斯居然毫不畏惧美国方面的“卡脖子”行为!

根据俄罗斯政府2021年发布的官方数据来看,他们全年一共进口了价值四千万美元的外来芯片,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我们国家的进口芯片需求量占比虽然也占到了全年总量七八成,而且主要合作国家都是美国。但是,中国进口芯片的价值足足有三千五百亿美元,基本上是俄罗斯的九千倍

通过中俄两国不同的进口量就能看出,不同国家对于芯片进口的依赖程度。那么,芯片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俄罗斯人无惧美国方面的技术限制

芯片的重要意义

在你的理解中,芯片是一种什么东西?也许是手机里的游戏处理器,通过芯片的运行来推动娱乐时间的消磨;也许是电脑里的信息收集器,通过芯片的存储来维持正常的工作内容。

可是当我们把角度扩展到国家层面,芯片依然在发挥它原始的作用,但是它带来的结果就绝不再是服务于个人那么简单,而是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首先来说,芯片是如今全世界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基石,可以为国家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我们现在理解的是制造业早已不是两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单纯机器生产,而是由信息技术来创造价值。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芯片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我们国家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比于前者,芯片能为中国带来的经济收益还是相对有限的。只有像美国那样把芯片技术渗透到经济生产的每一层,让各行各业都产生一定的技术依赖,芯片技术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到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芯片技术的生产力都已经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尤其是军事方面对于个人来说,芯片只是为我们存储生活信息或者工作信息,可对于国家来说,芯片能够储存的则是各种机密文件和保密技术

俄罗斯为什么不怕被“卡脖子”

我们先来简单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俄罗斯之所以在芯片方面不惧怕美国人的技术封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不需要。说到底,美国人并没有摸清俄罗斯方面的命门所在

要存在“卡脖子”的问题,首先要确定这项特指的技术或者资源是否真的是被动国所实际需要的,而且是大量需要。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比如我家做饭的时候,菜都下锅了,发现盐和醋没有了,那我反应过来去邻居家借,邻居家不给,这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卡脖子”。没有邻居家的盐和醋,我就做不了饭,说不定一家人就要挨饿。

可是对于俄罗斯方面来说,美国人手里的芯片并不是做菜需要的盐和醋,甚至连平时不怎么能用上的花椒大料都不算。

正如前文所说,整个俄罗斯连一台制作芯片的高端刻机都没有,这体现出的并不是他们国家在相关技术领域的落后,而是他们真的用不上这种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怎么说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世界大国,军事力量更是足以与中美两国媲美的首屈一指。中国虽然芯片技术也比较落后,但我们至少舍得花钱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相比之下,俄罗斯为什么就不愿意为芯片技术投入更多呢

首先是因为不同种类芯片带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俄罗斯不是不需要芯片,只不过他们国家需要的都是技术含量最低的军事芯片。这样的芯片,确实用不上我们前文提到的高端光刻机,普通机器就能完成足够供应量的生产。

在俄罗斯之前的苏联政府时代,各个加盟国具体负责的事宜就不尽相同。比如乌克兰一直是苏联政府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黑土地优势让苏联时期的军粮和国家储备粮从来没有成为过问题。

而作为整个苏维埃联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从那时开始就承担着最为核心的军工国防的任务

因此,从前苏联政府时期到现在的俄罗斯政府时期,这个国家始终以重工业为立国之本。而所谓的重工业,其实基本上指的就是军工产业。比如最典型的武器装备,从枪支弹药到飞机坦克,所有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产品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工厂生产。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他们的军工国防可以接受暂时的落后,但一定要做到独立自主、自给自足

更何况,美国人即便没有技术封锁,他们也不会轻易地将高端的光刻机和芯片进行出口,不管是针对日本、欧洲等盟友国,还是俄罗斯这样的非盟友国。

2022年年初,俄罗斯与自己的邻国,也是前苏联的加盟国之一乌克兰爆发了边境冲突。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到特别军事行动的实行,俄罗斯政府只用了短短不到二十四小时。这个速度说明了什么?说明俄罗斯其实一直处于一种准战时的军事备战状态,这放眼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到。

而维持这种状态的重要途径,就是保护好军事工业和国防设施不能受到破坏,就连简单的渗透都不被允许。换句话说,就算美国同意向俄罗斯出售高端技术芯片,俄罗斯政府方面也不会轻易接受这项交易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外国人的东西就那么可靠,更何况是俄罗斯这种随时可以进入战争状态的准战时国家。

万一美国人在出口的芯片里加入了窃听拷贝装置,那么影响到的就不仅是正常阶段的国家安全那么简单,对于现在处于特殊国际情况的俄罗斯来说,很有可能会改变战争局面,如此造成的后果是俄罗斯政府无法预想更无法向民众交代的。

世界上的著名“卡脖子”事件

除了高端的芯片技术,关系到老百姓每天吃饭的粮食安全同样是很多发达国家用来实现自己价值的关键领域。

比如在1996年,本为发达国家的阿根廷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形势持续下行,老百姓失业率陡增,国家政府对此无可奈何。

此时,美国政府向阿根廷伸去了“援手”,主动提出向阿根廷出售优质大豆种子,通过产业链延伸来缓解阿根廷国内的失业问题,并增加其政府的粮食资源储存。

然而让满怀希望的阿根廷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美国人给的大豆种子埋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地下后,美国方面却突然提出专利费等高额度的资金补充

如此一来,本就的捉襟见肘的阿根廷政府束手无策。

这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做菜要有盐和醋一样,菜都下锅了,你不把盐和醋给我,明摆着就是要卡粮食技术的脖子。无奈之下,阿根廷政府只能先同意美国政府提出的分期还款,并承诺无条件优先种植美国进口的大豆。

原本经济自主的阿根廷因为这次乘人之危,从此成为了美国的耕地和菜园。临近的南美洲大国巴西同样沦为了美国四大粮商的种植基地,老百姓苦苦耕耘,收益却都去了几万公里外的美国。

作为南美洲最大的两个国家,巴西和阿根廷只能承受如今“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

在国际关系之间,我们要始终记住一句真理: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各国追求和在乎的只有永远的利益。只有你的利益与别国的利益相同时,你们之间才有可能成为朋友。

这种“卡脖子”政策说到底其实是掌握技术主动的发达国家制裁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方式,你芯片不如他他就封锁芯片,粮食不如他他就封锁良种,只要你的地位变得被动和卑微,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因此,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只有踏踏实实发展自己的技术,才是摆脱“卡脖子”的唯一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俄罗斯   美国   前文   芯片   苏联   阿根廷   美国人   中国   政府   国家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