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229:在决策会上,谁先说话谁先死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2卷 中宗元皇帝下

太宁元年(癸未,公元三二三年)

本文重点:

我们在当今职场也是如此,在决策会上,谁先说话谁先死,就是这个原因。

原文:初,赵主曜长子俭,次子胤。胤年十岁,长七尺五寸,汉主聪奇之,谓曜曰:“此儿神气,非义真之比也,当以为嗣。”曜曰:“藩国之嗣,能守祭祀足矣,不敢乱长幼之序。”聪曰:“卿之勋德,当世受专征之任,非他臣之比也,吾当更以一国封义真。”乃封俭为临海王,立胤为世子。既长,多力善射,骁捷如风。靳准之乱,没于黑匿郁鞠部。陈安既败,胤自言于郁鞠,郁鞠大惊,礼而归之。

刘聪可谓是多此一举,没必要给刘曜这一支脉改世子,就算是为了以后让刘胤继承刘曜受专征之任,也无需如此,这样就相当于是培养了刘曜支脉的小家族势力,对皇族权力的巩固是不利的。

刘胤返回后刘曜面临严重的皇位传承问题。此时的太子刘熙虽然是羊皇后所生,但是年龄尚小。而刘胤饱经磨难之后,心智勇力都要强于刘熙,很大程度上威胁到刘熙太子之位的稳固。


原文:曜悲喜,谓君臣曰:“义光虽已为太子,然冲幼儒谨,恐不堪今之多难。义孙,故世子也,材器过人,且涉历艰难。吾欲法周文王、汉光武,以固社稷而安义光,何如?”太傅呼延晏等皆曰:“陛下为国家无穷之计,岂惟臣等赖之,实宗庙四海之庆。”左光禄大夫卜泰、太子太保韩广进曰:“陛下以废立为是,不应更问群臣;若以为疑,固乐闻异同之言。臣窃以为废太子,非也。昔文王定嗣于未立之前,则可也;光武以母失恩而废其子,岂足为圣朝之法!向以东海为嗣,未必不如明帝也。胤文武才略,诚高绝于世。然太子孝友仁慈,亦足为承平贤主。况东宫者,民、神所系,岂可轻动!陛下诚欲如是,臣等有死而已,不敢奉诏,”曜默然。胤进曰:“父之于子,当爱之如一,今黜熙而立臣,臣何敢自安!陛下苟以臣为颇堪驱策,岂不能辅熙以承圣业乎!必若以臣代熙,臣请效死于此,不敢闻命。”因-欷流涕。曜亦以熙羊后所生,不忍废也,乃追谥前妃卜氏为元悼皇后。泰,即胤之舅也,曜喜其公忠,以为上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领太子太傅;封胤为永安王,拜侍中、卫大将军、都督二宫禁卫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命熙于胤尽家人之礼。

刘曜面临帝位传承的难题。

如果没有刘胤,刘熙名正言顺可以在刘曜之后继任。但是现在刘胤回来了,他本是前世子,前有刘聪的认可,后有卜泰等舅氏一族的支持,他本人也是历尽艰险,饱经磨难,人又武勇,且年长与刘熙,如果他有心和刘熙争夺,那么在刘曜身后必定又是一场内部杀戮竞赛,刘熙仁弱,肯定不是刘胤的对手。

对于这一点,经历过数次内部乱局的刘曜看的很清楚。与其在自己身后让他们兄弟残杀,还不如在他的主持下,另立太子,把刘胤扶上去,这样说不定还能保住刘熙的一条性命。

或者,干脆除掉刘胤和他背后的势力,为刘熙营造一个安稳的继位环境。但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要弄清楚刘胤和他背后势力代表卜泰的想法,所以进行一番试探势在必行。

于是刘曜向群臣提出:刘熙仁弱且年幼,在这个多事之秋恐无法担当大任。刘胤本来就是世子,智勇兼备,阅历又很丰富。所以想效法前代帝王做法,改立刘胤为太子,这样既能稳固国家社稷,也能给刘熙一个安全的安排。你们看怎么样?

皇帝抛出这么一个话题,大臣很难接的住。如果皇帝在此之前跟你商量过,让你配合他在正式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演个双簧,那好办,你就尽管演的像一点就是了。但是如果皇帝在此之前没跟你商量,你突然听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要小心谨慎了,弄不好一句话就能断送你的职业前途,严重者可能会因此丢了小命,更严重的可能整个家族都受到牵连。我们在当今职场也是如此,在决策会上,谁先说话谁先死,就是这个原因。

刘曜提出这个问题,不管之前知道不知道这个情况,作为首要大臣,不得不表态,于是呼延晏等人纷纷说话:陛下为了国家千秋大业考虑,这不光是我们的福气,更是普天之下所有百姓的福气。

说了等于没说,拍了一通马屁,都是聪明人啊!表态了吗?表了!表的什么态?表的是忠心!表忠心永远没有错!那意思就是说我们都是忠心于你刘曜的人,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听,我们全力支持!刘曜心里很明白,主要针对的也不是他们,所以没有必要难为他们非得说出支持谁。所以刘曜听完之后什么都没有说,他在等待,等待主角和副主角。

这个时候副主角需要站出来了,如果再不出来,那就危险了。卜泰(刘胤的舅舅)、韩广(估计也是刘胤这条线上的人,但是史书没有交代他们之间的关系,咱也就不瞎猜)站出来。他们说的话非常精彩,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不谄媚。

第一、他们直奔主题,不虚与委蛇

陛下如果心里已经有了决定,那就不该问我们。如果心里还在左右摇摆,那么我们的意思就是废太子这事不能干!这话说得漂亮,听来让人立马精神起来!

第二、是否换太子都要有个站得住脚的理由

不能糊里糊涂的拿前朝案例说事!周文王没有立长子伯邑考,而立了第二个儿子周武王。东汉刘秀原本已经立长子刘彊为太子,后又改立次子刘庄为太子,并传位于刘庄。两人的意思是周文王和刘秀他们改立太子都是各有各的原因,刘曜不能以他们的例子为借口,从而立刘熙为太子。再说的明白一点,那就是如果刘曜以这两个典故来说服他们,立刘熙为太子,并以后传位于他,两人是不服气的。

说的太好了,耿直,不隐瞒自己的想法,绝对的忠实之人!

第三、他们为什么不支持废刘熙,改立刘胤

刘胤虽然是文武全才,但刘熙非常仁慈并且孝顺,他具备做皇帝的素质和能力。并且东宫的位置不可以随意更改,如果陛下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宁死也不奉诏。

总结

两人的话太牛气!你刘曜别给我们玩虚的,你如果决定了,没必要跟我们商量。如果跟我们商量就别玩虚的,拿前朝更换太子的案例来试探我们,不管我们支持不支持换太子,都是为了国家着想,不是为了个人私利!何况我们本来就不支持换太子!硬气!

一番话说完,怼的刘曜说不出话来,只好沉默着继续想心思。但是刘曜不说话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这场戏的主角没有表态,他还在等待。

主角是谁呢?当然是刘胤。如果要换太子,他得利最大,如果不换太子,他最有可能也最有实力搞事!

刘胤必须要表态了,这决定了他是站着还是躺着走出朝堂。

刘胤的话说的也非常精彩,既有情感表达又有实际解决方案,此番话一出彻底打消了刘曜的疑虑。

他说父亲对儿子们,应该一样的疼爱,我知道您疼爱我,但是也应该一样的疼爱我的弟弟刘熙。如果您罢免了刘熙改立我为太子,我怎么能安心接受呢!这是情感表达!如果您认可我的能力,觉得还能为国家出力,我怎么为您出力的,以后也会同样为我的弟弟刘熙出力,发扬光大我们的祖业。如果您非要让我代替刘熙,我就去死。一番话说到自己的伤心处,于是放声大哭!命运弄人啊!

刘曜大为感动,把刘胤的生母追赠为皇后。给卜泰加官进爵,封刘胤为王。并且让刘熙以家人兄弟之间的礼节对待刘胤,不能摆太子的架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支脉   世子   太傅   资治通鉴   会上   陛下   长子   忠心   太子   皇帝   主角   说话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