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记》:微子、比干、箕子,不同选择,不同人生

殷末期,帝纣更加荒淫无道。

微子多次劝谏,帝纣都不听,于是微子就与太师、少师商量后路,离开了殷国。

慢渡时光,勤登书山

比干不肯离开,他说:“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作为臣子,不能不以死力谏,比干就极力劝谏帝纣。帝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帝纣于是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来看。比干挖心,和妲己没有丝丝关系。

比干,忠

箕子很害怕,假装发疯去当奴隶,帝纣知道后还是把箕子囚禁起来了。

三个人,三种选择,三种不同的结局。孔子《论语.微子》中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孔子将箕子、比干、微子并列,他们没有高下之分。

我认为,箕子第一,比干第二,微子第三。

多次劝谏被拒后,微子与太师、少师商量后路。微子作为帝纣的哥哥,他都想下船跑路,可以想想太师、少师的心情。他们心想:“老板都可以跑,我们也必须快点跑,而且必须拿点东西给老板当投名状”,因此太师、少师拿着殷国祭祀用的乐器投奔周国。这件事也成为了周武王率领诸侯伐纣的导火索。说微子是汉奸,有点过分,但是不牵强。孔子还是把微子作为殷末“三仁”之一,我想是微子较好的保护了殷国遗民。

微子,有点忠心,但不多

看《史记》以来,比干是第一个以死谏君而死的第一人。忠君爱国、以死直谏的精神影响了后世千年,无数人以他为榜样。比干至忠,因此我将他排在第二。

箕子,忠、智、德

箕子,我认为是第一。相较微子,箕子善始善终,没有逃跑嫌疑;相较比干,箕子忠君爱国,又多了智慧。比干劝谏而死,箕子认为:“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详莫大焉!”明知劝说没有用还说,是愚蠢的;自身受死却彰显君王的恶性,是不忠的,二者都是不可行的。如果那样做了,也是相互违背的。箕子在这两难选择之外去当奴隶,明知不可为,当明哲保身。箕子后面隐居鼓琴。

周武王战胜殷国,过了两年,向箕子询问殷国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说出殷国的罪恶,将如何使已亡的殷国得以继续存在所应该做的事情告诉武王。武王也以面对箕子谈论殷国的丑事而感到难堪,所以只是向他询问敬天保民之道。不说殷国的恶事,不说三道四,体现了箕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也体现了箕子极高的道德修养。忠、智、德,因此我认为箕子理应第一。#古籍里的历史##慢渡时光,勤登书山#​#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史记   天保   忠君爱国   论语   孔子   劝谏   太师   后路   奴隶   时光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