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水洞沟遗址是科研基地,也是人才培养基地

来源:【宁夏日报】

“水洞沟是一张文化名片,它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的重要意义是为我们揭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生过的人群的交流、迁徙、融合,以及人类对特定环境变化的适应。而这些发展变化最后都融入了我们的文化,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8月11日,在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荣誉主席高星表示,“水洞沟发现100周年,应该说是学术界,尤其是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因为从遗址的发现、发掘到研究,100年不断出成果,能够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高星接受记者专访。

一个世纪以来,水洞沟遗址共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发掘,共计发现了12个旧石器遗址点。1963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文中先生带领科研队伍赴水洞沟,持续开展了多轮发掘。2000年,高星从美国留学回来,在旧石器领域深耕。2002年开始,他带领科考团队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密切合作,在水洞沟遗址联合开展了持续20余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与多学科研究。水洞沟考古成果丰硕,这片土地上的古老秘密被渐渐揭示。

“应该说,我的学术生涯大部分是在水洞沟度过的。我的头发也是在这儿变白的。”在水洞沟持续考古研究20余年,高星表示,“水洞沟遗址是我学术生涯的重要殿堂,也是我情感所在地。就是这处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我们有了很多学术上的收获,发现了很多材料,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著述。”

同时,水洞沟也是高星培养学生最主要的野外课堂。“水洞沟遗址是科研的基地,也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他不仅在水洞沟延续田野课堂,每年发掘继续招募、培训新一代旧石器学子,还在2021年,承担起国家文物局旧石器时代考古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任务,作为班主任组织了从授课、培训到发掘、整理的全部工作。“我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这个遗址实习成长起来的,现在他们很多都变成大学教授和研究员,成为学术带头人。”高星表示。

“水洞沟遗址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和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其百年的光辉历程,充满了探索、发现与智慧的火花,在解决现代人起源与扩散、人类对气候变化的生存适应,以及东西方远古文化交流等重大问题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揭开了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序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刘俊表示。(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雪梅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遗址   中国科学院   旧石器   旧石器时代   脊椎动物   宁夏   人才培养   科研   研究所   学术   古人类   发现   基地   高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