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当年的甲、乙种师之分

人民解放军的甲、乙种师之分始于1975年。当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军步兵单位划分为甲种师和乙种师。到了1985年,在那场规模空前的百万大裁军中,陆军35个军被整编成24个集团军。不过,集团军下辖的师仍沿袭了甲、乙种的划分。其背后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甲种师与乙种师在下辖团级部队数量、编制人数、装备、火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甲种师和乙种师在下辖团、营、连部队数量上有所不同。甲种师下辖的团级部队数量相对较多,通常在6个左右(3个步兵团、炮兵团、高炮团、装甲团),而乙种师下辖的团级部队数量较少,大约为4个左右(3个步兵团、炮兵团)。营连方面:甲、乙种师的步兵团虽然都有3个步兵营的编制,但乙种师的步兵营通常只有2个步兵连,同时将机枪连和炮连合编为枪炮连,。乙种师炮兵团只有3个营,师直警调连和侦察连合编为警侦连,通信营少1个架设连,没有炮兵指挥连。这种划分主要考虑到甲种师的任务可能更为重大、更为复杂,需要具备更多的资源来支撑作战需求。

其次,在编制人数方面,甲种师与乙种师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甲种师的编制人数较多,通常在1.25万人左右,而乙种师的编制人数约为甲种师的一半,0.65万人左右。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建制单位数量上,乙种师建制内单位人员的编配也存在缺额情况,如一个步兵连不足百人,一个班5至8人,只维持基本的架子和骨干。

此外,在装备和火力方面,甲种师和乙种师之间也有所不同。甲种师配备的新装备多,机械化程度高,火力更为强大。而乙种师装备相对老旧 ,火力也相对较弱。并且,甲种师部队齐装满员,训练课目多,参加演练多。乙种师多承担施工、生产和营建任务,训练时间被挤压,在战斗力生成上也与甲种师拉开了差距。

人民解放军将下属步兵师分为甲种师和乙种师,主要是因为调和国防需求和军费供给的矛盾,希望在有限的军费下能维持更多的建制部队,这是有利的一面。其不利的一面也在实战中有所体现。

1979年,我国曾面对南、北两个方向的作战压力,由于北方面对更为强大的对手,全军精锐几乎都压在了北方,南方的反击作战不得已扩编了一批乙种师。面对作战经验丰富的敌方和复杂的地形,我军表现依然是英勇顽强,但因缺乏足够的训练,初始伤亡较多,最后的胜利可以说是惨胜。

由于认真总结反思了这个教训,之后的两山轮战,各参战部队提前进行更加扎实的基础训练,我军伤亡大幅减少,最终打出了一个颠覆性改变周变形势,心无旁骛进行改革开放的良好窗口期。

随着国力的强盛,强军步伐也一直推进,“精兵、合成、高效”成为建军原则。1998年,全军集团军数量从24个减少至18个,乙种师或转为预备役,或在此之前改为武警,甲、乙种师的划分走入了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人民解放军   步兵团   集团军   军费   作战   炮兵   有所不同   步兵   我军   火力   部队   当年   人数   数量   装备   单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