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几十万溃兵要结婚,蒋介石:都不结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4月,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发起最后的决战,随着渡江战役胜利号角的吹响,国民党统一中国的美好幻想宣告破灭

兵败如山倒,在解放军跨过长江,登临重庆之前,蒋介石火速带着残余部队狼狈逃向台湾,而这兵败之后的残余部队仍有六十万之众

谁承想,蒋介石到了台湾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整顿资源,而是还颁布了一条震惊众人的条例——不许士兵结婚

足足六十万的年轻士兵,结婚生子本该是他们水到渠成的人生大事,为何要颁布这样一条荒谬至极的条令?

数十万士兵的生活需求该怎么解决,难道预备打一辈子光棍吗?来到台湾这个遥远的岛屿,日后的生活又会是怎样

反人道“禁婚令”的颁布

“38岁以下的士兵禁止结婚!”

蒋介石退离大陆到台湾之后颁布了这样一条“禁婚令”,此举一出,便引起数十万士兵哗然

38岁,看似并不是死限制,可是要知道,当时军队的士兵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啊,众人心里都知道,这实际上指的就是全体士兵了。

可是结婚这样顺理成章的事,蒋介石为何要横加阻拦呢?

来看看当时的背景:

首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六十多万士兵一夜之间涌入台湾,让原本就不平衡的男女比例更加失调。一旦数十万士兵加入台湾,必定会对婚恋市场会造成不小的冲击,由此产生的经济问题也会后患无穷

离开大陆前,蒋介石派人对大陆的军工业发起沉重的打击,烧的烧炸的炸,给解放军后来的城市治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而到了台湾,这里是蒋介石预备要休养生息的地方,甚至有可能成为长期驻扎的大本营,对待这里可不能像对待大陆一样无所顾忌了,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到台湾的社会状况,不能轻易打破原有稳定的社会秩序

除了维持台湾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治

蒋介石初到台湾,狼子野心不灭,仍然对反攻大陆抱有极大的幻想。在此心理下,他想当然地认为:“士兵们根本不用结婚,过不了几年,等军队夺回大陆,好姑娘多的是,大家安安心心回家结婚。”

此外,蒋介石还认为婚姻关系会让士兵有所顾忌,有了家人之后,不仅会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心中有了牵挂,就不能专心反攻了。

可这只是蒋介石自以为是的万全之策,他何曾考虑过士兵们的感受?

数十万士兵仓皇之下逃向台湾本就背井离乡,众人心里又是担忧又是思念,再阻止人的正常需求,岂不是火上浇油吗?

士兵们对此发出严重抗议,蒋介石为了平息大家的怨气,扯出一个五年蓝图来安慰士兵们,宣称五年之内必然会反攻成功,大家不用着急。


这套措辞一开始确实压下了大家的不满情绪,但虚无缥缈的东西总有落空的那天。

反攻计划听起来慷慨激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逐渐看清现实,意识到这个计划遥不可及,曾经被压下去的情绪又慢慢在整个军队蔓延开来。

1951年蒋经国做了一件事,企图为士兵们的情绪宣泄找到出口。

那就是模仿美国,开设“军中乐园”等一系列场所,在里面经营性业务,无法结婚的士兵在这个地方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个方法真的有用吗吗?


且不论这项举措有悖人伦道德,就其可行性而言,蒋经国还是判断失误了。

一方面,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又怎会有女子来从事这种行业呢,因此愿意来为士兵满足这项服务的人很少

另一方面来一次就要面临巨额消费,很多士兵根本受用不起,不排除有少数高薪军官和一掷千金的士兵,但大部分群体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几十万的士兵不得不过着被离愁别绪与寂寞孤独填满的日子。

直至1959年,蒋经国才取消“禁婚令”,士兵们可以自由结婚。但在这十年间,部队里心照不宣地进行着各种不正当的性关系,不良习气早已弥漫在整个部队中。

士兵们的生活何以为继

1949年刚到台湾之后,蒋介石便向队伍下达了与大陆完全切割的命令。

眼见短期内回大陆无望,士兵们便计划在台湾如何谋生。在军队里的时候还好,过着有条不紊的生活,拿着台湾当局给的不多不少的工资。

但军队需要更新迭代,政府不可能一直养着他们,许多士兵在退伍之后便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生存困境

士兵中的许多人都是战乱年代小小年纪就入了伍,也有许多来自于社会底层,长期以来,他们除了跟着部队打仗,用命混口饭吃,再没其他的生存技能了

他们只能沦落为市场上的廉价劳动力,在码头、在工地、在这座岛屿的各个角落干些力气活,挣点活命钱。


为蒋介石牺牲了余生的士兵们沦落到这步田地,其他人看到之后还会安心为台湾政府做事吗?军队还能招到新的士兵吗?这让民众对台湾当局产生了担忧

为此,蒋经国做出了努力,他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委员会,帮助退伍士兵培训职业技能,让他们拥有生存能力。

后来,需要进行台湾的基础设施建设,他们也有了新的工作机会,他们勤勤恳恳地参与到其中去,即便是面临重重困难,他们也义无反顾地努力着。

即便不能回去,也没有人愿意变成这个城市的累赘,苟延残喘地活着。人最怕的是看不到希望,他们终于看到了。

艰难的回乡路

1949年那条切割令,不仅禁止两岸亲人的见面,甚至连书信交流都不允许存在,一旦收到大陆来的信件,台湾当局会立刻拦截并销毁,国民党士兵完全陷入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境地。

也曾经有过士兵想要偷渡回去的先例,但都没有成功,被抓回来之后,便迎来暗无天日的拘禁,渐渐地,有此想法的士兵也放弃了这条路

“独在异乡为异客”,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的思乡情结越来越浓曾经意气风发的小伙都已逐渐进入花甲之年,老兵们一边渴望着有一天可以跨越海峡,与亲人见上一面,一边细数着无望的漂泊岁月。

好在祖国一直在牵挂着海峡这边的台湾人民,从不停歇地计划着重逢的那天。终于,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篇《告台湾同胞书》让老兵们看到了重逢的希望。

这篇公开信昭示着大陆开始与台湾当局积极交流了,两岸几十年的冰冻关系终于迎来了突破。

但台湾当局并不买账,拒绝与大陆接触,拒绝与大陆谈判,拒绝向大陆妥协,老兵们翘首以盼的回家之路再次被无情阻断。

直到八十年代,大陆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台湾商人看到了大陆的商机,开始通过外国人辗转对大陆进行投资,两岸关系在无形之中开始有所缓和

这期间的一件事不得不提,1981年国民党军队中驾驶战斗机的一位飞行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突然调转方向,将飞机降落到了福州

足可见台湾老兵回乡心切,让士兵们回家是台湾当局不该阻挡也无力阻挡的趋势

台湾老兵看到了这一态势,又一次捕捉到回家的希望,长久的思念让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回到家乡的机会。

终于在1987年,老兵何文德向台湾当局发起请愿,坚定地表示自己生于大陆,长于大陆,无论如何一定要回去一趟看看自己的亲人,哪怕他们不在了,也要为他们烧上一炷香。

何文德在台上慷慨激昂的请愿词牵动了无数老兵的心,大家纷纷响应何文德的请愿,这对台湾当局造成了不小的舆论压力


加上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台湾当局终于改变态度打破所谓的“三不”政策,与大陆展开对话,并于同年10月颁布了“探亲法”

允许探亲的消息一出,老兵们便迅速申请名额。此后在台湾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台湾当局从限制探亲名额到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定期回乡探亲

大陆也对回乡探亲的同胞们给予全力支持,为他们疏通交通,安排住宿。台湾人民归心似箭,短短一年,就有数十万同胞回到大陆,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

至此,海峡的大门终于打开,这不仅是台湾老兵的回家大门,也是两岸关系走向友好的大门。

那个年代虽然已经过去,但留下的伤痛依然历历在目,台湾老兵历经几十年的漂泊,才与亲人重逢,美好年华已不再,有的亲人已离开,只有重逢后的珍惜与感慨。

中国人常说“落叶归根”,不知有多少老兵在等待中与世长辞,至死没能等到回归故土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台湾   蒋介石   两岸关系   慷慨激昂   故土   回乡   海峡   解放军   士兵   军队   部队   大门   蒋经国   亲人   大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