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这么多功臣,为何没有一个人反抗?帝王的心机有多可怕

要问哪个皇帝杀功臣杀的最厉害?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朱元璋。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我国古代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苦没有什么背景,若单凭他一己之力绝对成不了开国皇帝,在成为开国皇帝的过程中,身边的大臣功不可灭的。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些大臣、朋友们的指引和帮助,就没有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然而,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做的、让人唏嘘的一件事。就是屠杀那些曾经助他登上皇位的大臣们。

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登上九五至尊后,几乎把身边的一帮打江山的老伙计杀了个精光,他在位期间,近4万朝臣命丧他手,但是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反抗。为什么朱元璋杀了这么多功臣,却没有一个人出来反抗?

朱元璋又为何一定要屠杀功臣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朱元璋对待功臣并不是一登上皇位就翻脸不认人的,而是随着朝堂局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 1368 年,朱元璋于南京登上了帝位,改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但荣华富贵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懈怠,他的目标是将北上的通州、燕云十六州全部收回,把元朝残党赶出中原。

而等到战事进入尾声,跟随朱元璋的文臣武将们却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他们向朱元璋要求封官进爵。在古代,封官进爵不仅仅是一种尊荣,还可以将爵位传给子孙后代,子孙都能享受功勋的待遇。

朱元璋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的小心思,嘴上以北方战事尚未结束为由,耽搁了这件事。但作为君主“我给你的,你可以接着,我没说给你的,就算是你该得的,也不能伸手拿”。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元璋对功臣们心怀不满。

等到大军得胜归来,朝中功臣们就已经按捺不住加官进爵的激动心情。然而,他们万万不会想到,朱元璋已经把他们视作威胁。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对待这些威胁的?他还是给这些功臣们各个封赏,而且每个人都办了丹书铁卷。这丹书铁卷显然不是朱元璋的首创,但朱元璋却用得恰到好处,既收买了人心,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丹书铁卷上有朱元璋亲自题写的告词,根据每个人的贡献,也有了不同的等级,有了不同,就会有人比较,原本站在同一战线的功臣们就会有嫌隙。

这就是朱元璋打压功臣的第一步,制造派系内部矛盾。

有了矛盾,接着就要做到的是点燃矛盾。朱元璋这场内斗,找了一个极好的工具人,胡为庸这个人恰好合适。这个人既能够帮他出面,好敲打那些功臣们,又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是最好的能帮他实现目的的台前人选。

在此之后,派系之间因为权位不一致,以此仇视,连派系内部也因为分赃不均开始内耗。先是李善长赶走了刘伯温,后来刘伯温复位迫使李善长退休。最终胡维庸在朱元璋的支持下,扳倒了刘伯温等文官。

朱元璋的如意算盘终于达成,两个文臣集团搞定,接着便是武将集团了,让那些手中掌握兵权的班师回朝,赏赐他们大量的土地和农田,甚至干脆与功臣结成了儿女亲家。

比如朱标便娶了开国元勋常遇春之女为太子妃。但也正是这个举动,让那些没有得到殊荣的功臣心生记恨。这些非常现实的矛盾,让功臣们不可能再联手,朱元璋的分化瓦解工程也就达到了。

而除了担心功臣们造反这个原因外,便是为自己的接班人朱标考虑。

朱元璋晚年时开始考虑未来,他希望把自己的家业顺利的传给自己的后代。最初他的计划接近完美,因为他有一个好儿子,这个儿子叫朱标,是他的嫡长子。

朱标自幼学习儒学,长大后为人宽厚,无论是开国武将还是辅国重臣,亦或是朱家的各种血亲,都对这个未来的皇帝非常看好,而朱元璋也对他寄予了厚望,但与朱元璋杀伐果断不同,他性格温和,对待自己的人也格外的宽容。

当看到朱元璋打杀功臣时,还曾劝朱元璋不要伤了君臣之间的和气,让大臣们寒了心。面对儿子的仁心劝导,朱元璋没有自己的考量。第二天,朱元璋扔给朱标一根荆棘条,让朱标捡起来,而朱彪看着长满尖刺的荆棘条,一时间不知所措。朱元璋对着儿子说道,你不能捡起来,我替你把荆蓟上的刺除干净,你下不去手去杀人,那我替你把所有威胁的人都杀了,这都是为了你好。但朱标并不领父亲的情。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朱元璋是在为了自己的接班人铺路,可惜朱元璋终不能如愿。

公元 1392 年,朱标这个被朱元璋给予厚望的储君因病去世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接近 70 岁了,古稀之年却失去了自己最看重的儿子,这个儿子还是他对未来的希望。大楼一下子从地基开始坍塌,朱元璋只好将一切推倒,开始重建。

朱元璋便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由于朱允炆年龄小,镇不住那些功臣,所以要除掉那些大将军就更加有必要了。

于是朱元璋便开始为孙子朱允炆铺路。

1392 年的8月,朱元璋的老乡开国名将周德兴,因为儿子祸乱宫闱而被诛杀。

1393 年,蓝玉案爆发,朱元璋一口气杀了上万人,这其中除了蓝玉这个大佬之外,还有定远侯王弼、鹤庆侯张翼等几位侯也以及吏部尚书、户部侍郎被牵连其中。随后就连宋国公冯胜也未能幸免。

据《逆臣录》统计,当时朱元璋查办的人数不下二万五千人,基本上完成了整个朝堂的大换血。

可能有人会问了,朱允炆要资历没资历,要能力也没什么能力,朱元璋为什么不能来个兄终弟及?燕王朱棣不就是很好的人选吗?当时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将皇位继承权推给其他的儿子,无疑是开启了无尽的内斗。既然继承人死了,上一辈的也可以争抢,那朱棣去世之后,皇位是传给自己的儿孙,还是传给朱棣弟弟们?而且大臣们也会有疑问,我到底应该怎么站队呢?如果站皇帝的后代,那么要是传给兄弟咋站?如果不站队,但不站队本身就是一种站队。这样的情况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所以朱允炆是不行也必须行。

既然这么多的功臣都死在了朱元璋的手上,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反抗?

首先是朱元璋掌握了最大的政权

最开始他分化瓦解了功臣集团,无论李善长和刘伯温相斗,还是徐达与汤和的相争,最后得利者都是朱元璋,功臣们因为朝堂上利益的纷争,心生嫌隙无法联手。接着朱元璋将兵权收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规定带兵的将领要调兵就必须先通过朱元璋的同意,在没人能够私自调兵的情况下,造反的几率也会少得很多。

还有一个原因是朱元璋得民心

朱元璋早年间参加起义军,结束了元朝的黑暗统治,更是一路向南打到北,硬是把踏遍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赶回到了草原,收复已经丢失了 400 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这些都让百姓们对他格外的拥戴。

而当年朱元璋出身草根,在家破人亡之后更是在外四处流浪,深知百姓的疾苦,也恨极了那些贪官污吏。当了皇帝以后,就发动了四起反腐斗争,涉案处死人员数以万计。再加上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整顿赋税,注意屯垦,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这样的情况下,没人会傻子似的明目张胆篡位谋反,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三便是朱元璋手中的锦衣卫。

在消灭胡为庸之后,朱元璋建立了锦衣卫,由他亲自负责管理,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密探。锦衣卫这个机构主要用于监察百官与民情舆情,有自己的昭狱,可自行逮捕刑讯和处决犯人,不用走一般的司法程序,还没有法庭和监狱。相比于大牢里面剥皮、廷杖等诸多的酷刑,听着就不像是会让人辩解的地方。

锦衣卫对官员的监控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有传言哪怕是在闺房与夫人讲悄悄话,第二天也能一字不漏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在那个没有监视监听设备的年代,光是想想就令人脊背发凉。只要有人动了不该动的心思,锦衣卫立刻就能把他带走,所以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可能。

或许,他们的反叛之心刚一露头,就会被朱元璋扼杀在萌芽中。

历史上能靠自己打拼成为皇帝的人,哪一个不是有着手段和谋略?更何况是一点一滴的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明太祖?

好了,本期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对此大家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觉得文章的内容不错,请帮忙点个赞,感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功臣   大明   嫌隙   锦衣卫   兵权   皇位   派系   元朝   武将   厚望   心机   大臣   帝王   皇帝   心思   手中   可怕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