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阳明的陈溪情缘 ▏作者史济荣

#暑期创作大赛#

南宋初年,有个叫王补之的人,系琅琊王氏后裔。他少年时敏而好学,长大后登第太学上舍,从此步入仕途,在官场几番沉浮,坐上了绍兴知府的位置。其时,见母亲沉疴难愈,想来天年将尽,遂广聘堪舆高手,欲为母亲觅一块风水宝地,以慰藉先人,造福后人。

堪者,天道也;舆者,地道也。堪舆之术,须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以寻找最合天地之道的宝地。忽一日,来报说在虞南大山脚下、达溪之源找到了十分难得的吉穴,这是他们走遍越地山水后所能找到的最佳之处。王补之闻讯大喜,即着人营造坟墓。陈溪的山川之秀、风水之佳,王补之可谓是早期的发现者、开发者之一。

其母下葬后,王补之按例丁忧三年,搭庐而居,为母守墓。期间他常在周边游历,观黑龙潭飞瀑如布,听响石山泉声叮咚,看雪花潭溪清若镜,寻太平山丹炉像鼎,他深深爱上了这块土地。他发现母亲墓前的平坦处,背山面溪,山水清奇,土地肥沃,是子孙后代享福的好地方。丁忧期满,重归仕途的他,胸中已被虞南的佳山丽水所填充,对仕途升迁感到厌倦,不久遂致仕与其弟王辅之一起移居于达溪边,是为达溪王氏始居。

王补之发动乡民,利用达溪上如羊群般的石块,聘请能工巧匠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石拱桥,此桥状如彩虹,故称虹桥。他的家就坐落于虹桥一端,称虹桥头,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现属上虞区陈溪乡虹溪村。

虹溪村新貌

王家迁居此地后,果然家业发达,人丁兴旺,迅速开枝散叶,向周边扩散,仅达溪一带就形成了“生畈十里王”大家族。

南宋淳祐三年(1243),王补之的曾孙王季,字质庵,由上虞达溪徙居余姚秘图山北,是为余姚秘图山派王氏始祖。秘图山王氏家族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从上虞达溪迁来的,一代接一代,念兹在兹,口耳相传,谱牒记载,还时常派人过来祭祖。

王季八传生王华,他是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状元,王华生王守仁(字伯安),他便是被誉为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心学大师王阳明。

虹溪村新貌

要说秘图山王家人对上虞达溪感情最为深厚的,非王阳明莫属。他始终以上虞人后裔自居,常往返于虞地,与上虞的许璋(字半圭)是亦师亦友的知交,常一起参禅悟道,与同时代的理学大师上虞潘府也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常诗歌唱和,他发达后还常提携上虞晚辈,凡上虞的寺庙请其题字,从来不吝笔墨。

王阳明与上虞尤其是陈溪的一次最亲密接触,发生在明正德八年癸酉,即公元1513年的夏天,当时他担任着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卿等职,借探亲回家之际,带着道友和弟子,前往上虞、四明山一带,重点是走访祖居地陈溪,在这里逗留三天两晚,最终到达雪窦山。他们一路赏景游学、吟诗咏词,“孰非乐,非学也”,充分践行着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留下一段佳话。

王阳明的妹夫兼弟子徐爱一路相随,后来作《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文,详细记录了此行的路径和见闻,使今天的我们读来,仍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王阳明寻根之旅游迹图

那天他们从余姚丈亭永乐寺出发,于月夜乘着潮水坐船逆姚江而上,第二天到达上虞通明堰下船,相伴王阳明同船而来的蔡希颜、许半圭就此告辞而去。余人先在虞地徜徉,途经金沙岭、黄竹岭等地,次日清晨进入四明山。他们先去余姚梁弄汪港村拜会了汪克章(字叔宪),汪叔宪也兴致勃勃,欣然加入旅行的队伍。他们先一起游白水宫,观岩瀑飞流直下,发出“幽好深静,真仙隐也”的感叹。

接下去就要往虞南进发了,这是此行的主要目标,因为那里有王阳明魂牵梦萦的所在。当一行人来到妲溪之侧,王阳明即兴奋地说:“此乃吾远族居也”。众人皆喜,欣然前往细探究竟。次日中午,他们在生畈村王氏族人的新居里吃饭,众宗亲闻讯,纷纷前来相会,晤谈甚欢。

当天傍晚,他们一行循溪而上,到达虹桥王氏祖居地,即当年王补之安家处。看到“泉石冲激,溪山环折,如凤翔龙盘,势睽而情丽”的景致,王阳明心情激动,就像先祖王补之初来此地时那样难以平静。

今日的王阳明祖居地

“祖居前两溪流汇,折东北出湘渭。登石屋,望峡外峰芒赤浮动,询乃三龙潭,为溪西源。”徐爱的记录中,充满了对此地山水的赞美之意。面对“激流漱石喷晴雪,清泉淘沙腾细浪”的美景,众人玩兴大增,先脱鞋濯足于清水,又头枕巨石以高卧,胸中荡漾起阵阵诗情。

王阳明频频感叹此地景物之胜,实乃宜居之所,又因血脉相连而倍感亲切。汪叔宪则感叹:“奇乎幽哉!兹溪乃于世泯泯。”意思是说,这么奇、幽的地方,应该让更多人知晓才对呀。因讨厌商纣王的宠妃妲己,同行的另一位高人王世瑞,很鄙视“妲溪”之名,称不如更名“文溪”为好。王阳明说:“然。不如名龙溪。”大家也觉得龙溪之名更好,因为此溪发源于三龙潭(即黑龙潭),相传黑龙潭直通东海龙宫,掌管着这一带的云兴雨降,每当干旱之年,上虞县令也常来此祈求神龙降雨。出于这番言谈,从黑龙潭到达溪的这段溪水,至今仍称龙溪。

次日,虽因连日劳累倍感疲惫,王阳明仍穿芒鞋、执木杖,步行十里,前往黑龙潭探幽。前方的道路越来越崎岖险峻,每走一步都让人惊心动魄。终于到达下潭,徐爱写道:“潭圆广类立甑。东壁梯石下,掬泉惊齿,西壁飞瀑溅雪,寒气逼人。须臾而出,两潭尚隔绝巇。”

稍事休整,他们又攀向中潭、三潭。“人称三潭,中独胜,以颠嵌横石,飞瀑泻下,石空应响,如琼宫珠箔,外聆钧韵不可即矣。”徐爱说中潭是黑龙潭最佳处,现在也一样,但见中潭上瀑布飞流直下,势如狮吼,珠落如雨。然后,景美所在也是地险之处,但见巨岩势如壁立,使人无处立足,双脚仿佛悬在半空。徐爱已惊得不住颤抖,王阳明却坦然迈步,如履平地,令徐爱自恨弗及。

黑龙潭之中潭

从黑龙潭回来再过祖居时,王阳明见西北有一块地势相对平缓的土地,适合营造宅院,于是想“谋诸族人,乃定卜栖计”。可见其心中一直喜爱这片土地,千方百计想回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回到心中的世外桃源,过上闲云野鹤般的悠然日子。这一点上,与其父亲王华的想法一脉相承,王华也曾萌生回迁故里,卜居陈溪的念头。《王华行状》载:“先生素闻宁濠之恶,疑其乱……令家人卜地于上虞之龙溪,使其族人之溪旁者,栖为徙定之计。” 只因后来王阳明妙计平定了宁濠之乱,才不曾付诸行动。

王阳明一行又来到陈溪钓台山下,攀石笋山,过老鹰岩,游象鼻洞。尤其对高耸入云的石笋,王阳明惊叹不已,伫赏良久,不忍离去,欣然作《咏钓台石笋》诗:

云根奇怪起双峰,惯历风霜几万冬。

春去已无斑箨落,雨余惟见碧苔封。

不随众卉生枝节,却笑繁花惹蝶蜂。

借使放梢成翠竹,等闲应得化虬龙。

此诗对巍然挺拔的石笋双峰给予了十分形象的描写,还展开无穷想象,待到石笋长成竹子,那会是多大的一株翠竹啊,就像是虬龙变化而来一样。

陈溪石笋

说到写诗,一路上他们谈古论今、赏景抒情,写了许多诗篇。王世端曾写了一首赞美龙溪的诗,徐爱也欣然作《龙溪次世瑞韵》:

松悬古洞蔓寒藤,隐地平开岭上层。

采药岩前问韩子 ,钓鱼台下忆严陵。

枫林忽听丹溪鹤, 逸兴如骖碧海鹏。

幽赏正思仙侣共, 那堪杖锡晚重登。

此诗也是对陈溪山之高峻、水之清嘉的最好赞美。

公元1513年王阳明的祖居地之行,不仅考察了虹溪村、三龙潭、石笋山等地的山川风土,写下吟咏陈溪山水的隽永诗篇,还留下“龙溪,可以避地者”的感悟,是这位达溪王氏后裔送给祖居地的文化大礼。这次风云际会的游历,是陈溪历史上的千古美谈。

王阳明祖居陈列馆

可贵的是,如今陈溪乡党委、政府,趁着全国兴起的王阳明热潮,及时抓住王阳明游学陈溪的历史瞬间,修复“王阳明祖居”,整治达溪之源,还原虹溪村古貌,兴建石笋山公园,适时推出“1513游学线”,以推介陈溪的丽山秀水,提升竹隐小镇的旅游热度,做了一件强镇利民的大好事!

#本文曾参考罗兰女士相关文章,特此致谢!

END



作者简介 ‖ 史济荣,浙江上虞丰惠中学教师。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乡土文化研究,是《丰惠老台门探秘》《丰惠古桥》《凤鸣山》《丰惠镇志》等书的执行主编,在网络平台上播讲《史说上虞》和《上虞民间故事》。系绍兴市作协会员,上虞区政协文史研究员,上虞古县城文史研究会会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上虞   龙潭   双峰   山川   余姚   祖居   石笋   飞瀑   仕途   族人   情缘   作者   王阳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