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中“最懒”诗人,一生连一首诗都没写完,诗句却人人会背

前言

中国历来重视诗词,美丽的诗句能令人神往。然而一句看似平淡的诗,却成就了一位诗人千古流传的仕途梦想,其中意蕴值得我们反复参悟。

他只用一句诗,就让范仲淹帮他实现仕途梦想,千年来这句诗被无数人传诵

少年苏麟梦想在仕途上一展宏图

苏麟生性聪敏,幼时便表露出非凡的文采。他酷爱诗词,有着可圈可点的诗歌造诣。然而他的梦想却不是当一位隐居山林的诗人,而是当一位出人头地的官员,以自己的才能来造福社稷。于是他潜心准备科举,终于在三十岁那年高中进士,前途一片大好。

那一年,北宋的文坛正在兴盛。苏东坡、欧阳修这样的大家,都在为国尽忠报效。而新科进士苏麟也渴望扬名立万,一鸣惊人。他想要在仕途上一飞冲天,高官厚禄,功成名就。在他看来,进士及第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科举高中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他甚至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雄心壮志,说等自己取得成就,一定要让家族荣耀,还乡里人以颜色。

然而好景不长,他虽才华出众,却一直未得到重用,只在外派做些监察御史之类的差事,这与他的抱负相去甚远。他原以为科举高中就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开始,殊不知官场险恶,仕途崎岖,进士及第只是一个起点,要进一步上升还需结交贵人,积极争取平台。

起初,苏麟并不气馁。他想等自己平步青云之后,再在文坛一展宏图。谁知一连几年下来,他都被派去偏远的地方查案或勘验,从未回京复命。这让他无比失望,在给父亲的信中便说:“日夜兼程奔波劳碌,却只能在泥泞路上碾转,而看不到一线希望。”他觉得自己就像困兽般徒劳挣扎,前途暗淡。

长此以往,苏麟的信心也逐渐动摇。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有本事在仕途上出人头地,还是一直以来都太过自负和虚荣。他也在信中向父亲忏悔,说自己不该一味妄想功成名就,不该贪图荣华富贵,而应该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父亲看了他的信,不禁叹息,想起儿时的苏麟有多么乐观积极和充满斗志,现在却一蹶不振,不禁为他担忧。

苏麟性格中的缺点成为他仕途的绊脚石

其实,苏麟被派出差遣,也与他性格中的一些缺点有关。比如他不善社交,与同僚关系并不融洽,又过于执着自己的主见,不愿委曲求全,因此在朝中人缘并不好,这也成为他晋升的绊脚石。起初父亲劝他要多交朋友,他还不以为然,直到被派去一个又一个偏远地方,他才恍然大悟。

苏麟性格直率耿介,不善位数,也不屑去讨好上司。他只埋头做好自己的工作,认为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爬上高位,没有人脉手段和谄媚恭维是不行的。有几位同僚曾劝他,说你若想更上一层楼,就得学会些应对之道,多结交一些对你有利的人。但苏麟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假大空之举,只会坏了自己的气节。

久而久之,苏麟在同僚中渐渐孤立。每每有宴请,他也总是找借口不去。同僚私下里说他不可亲近,不懂得人情世故。苏麟对这些评价毫不在意,只是埋头工作,认为实力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就在他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时,却接到调令,要去一个偏远地区任职。

苏麟万万想不到,自己会被调离京城,派往苦寒之地。他原以为凭自己的才华,至少可以在京城一展所长。哪知道同僚关系的重要性远超想象,仅仅因为他不善社交,就被贬了职。父亲看了调令也忧心忡忡,告诫他日后务必要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否则仕途只会更加艰难。

范仲淹的考试风波让苏麟产生共鸣

就在苏麟郁郁寡欢之时,文坛上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考试风波。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正是当时颇具威望的文学家兼官员范仲淹。这年春天,范仲淹奉诏主持东南地区的士子考试。他强调考试要实事求是,不看门第和人脉,只看真才实学。这在当时可谓是一大创举。

考试如期而至,数万士子云集,盼望一试身手。然而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考试竟然全员不中!众人哗然,纷纷要求重新考试。这下范仲淹的威信也受到质疑,有人说他是故意为之。及至第二次考试仍无人中式,士子们愤怒不已,甚至在范仲淹住处外集体示威。

面对众怒,范仲淹不为所动,他认为考试公平公正,不存在任何问题。这场风波终于朝廷,宋仁宗亲自出面调查,才平息了这场针对范仲淹的事件。而这次考试风波,也让范仲淹在朝堂上声名大噪。

苏麟远在边疆得闻此事,立刻就对范仲淹刮目相看。原来当今还有这样一位官员,竟然敢于公开拒绝用人情关系影响考试,坚持用真才实学来选拔人才,实在难能可贵。此前苏麟自己也遭遇过很多次考试不公的事,深感此中的无奈和痛苦。他也曾呼吁考试要公平公正,不该照看人脉门第,但从未有人听进去。范仲淹的做法让苏麟感到前所未有的敬佩与认同。

苏麟迫不及待地想认识范仲淹这个有正义感的官员。他相信只要有范仲淹这样坚持原则、励志改革的人,社会就一定会变得更加公正阳光。他甚至在给父亲的信中提到,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遇到这样的贵人,得到他的提携,以自己的实力为国尽力。父亲看后也大为赞同,鼓励他务必要珍惜难得的知遇之缘。

苏麟试探性地向范仲淹表达被提拔的心愿

于是,苏麟决定试探一下。他写了一句看似无病呻吟的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寄给正在钱塘做官的范仲淹。表面上他是求教,实则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提携的心思。这实在有些冒昧,让苏麟自己也捏了一把汗。

他反复推敲措辞,想表现自己的才华,又不能太过直接和张扬。最终他选了一个看似平淡的寓意诗句,暗示自己像花木向阳那般渴望功名。他将诗付邮寄出,心中忐忑不已。他知道这是一次赌博,很可能一无所获,但他还是想碰碰运气,毕竟机会难得,这可能是改变命运的转折点。

日复一日,苏麟心焦如焚。他都能想象到,自己的诗信很可能根本就没能进入范仲淹的法眼,直接被丢弃了。一个区区小官,又怎能引起如日中天的范公的注意?然而万一范仲淹真的看到了,甚至欣赏他的才华,决定帮他一把呢?苏麟像打了鸡血一样,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回信。

信使去了又回,范仲淹的回信很快到了。“尔这句诗意深远,正是吾辈应为之奋斗的人生境界。尔在异乡多年,苦于无人问津,吾当为尔开此先河。”苏麟看后激动难抑,范仲淹这是答应帮他了!他激动地来回踱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原来他这个冒险的举动,终于开花结果,他等了这么多年的贵人终于出现了!

苏麟功成名就,一步登天实现仕途梦想

不出所料,转眼之间,苏麟便升为中书舍人,职位比从前高了好几级。部下和邻居都为他感到高兴,说他实在是运气好,碰到乐于提拔后进的贵人。苏麟自己也难掩喜悦之情,终于迎来人生一个大转折点。

从此以后,苏麟在范仲淹的栽培下,仕途一帆风顺。数年后,已是理宗时期,他终于如愿以偿,担任起将仕郎一职,可谓是青云直上。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当年那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每每想到自己当年冒险寄去的那首诗,苏麟还是忍不住激动。

也有人笑他侥幸,说他仅凭一句诗就大放异彩,实在是运气好。但苏麟不以为然,他说运气固然重要,但毕竟是实力决定命运。自己若没有真才实学,又怎会让范仲淹欣赏?所以他还是更加感激范仲淹的慧眼识英雄。有人也提醒他不可骄傲自满,苏麟记取了教训,立志要勤勉工作,不辜负恩人的知遇之恩。

范仲淹见他工作勤勉,为人正直,也很欣赏他。两人成了忘年之交。苏麟亦感激范仲淹的知遇之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特意提起这段往事,告诫儿子要感恩惜福,知识识人辨别贵人。他希望儿子也能遇到良师益友,得到提拔,不再重蹈自己的覆辙。

简简单单的诗句承载一个人的梦想

这句诗虽然只有短短十个字,却承载了苏麟对仕途的无限憧憬和期望。也正因其中的真情流露,打动了范仲淹,让他决心提拔这位才华出众而又运气不佳的诗人。此后每每有人读到这句诗,都不禁要感叹,原来一句看似无心的佳句,竟能成就一个人的官场梦想。

然而,亦有人认为,苏麟仅凭借这一句诗就大放异彩,实在是侥幸。相比之下,孟浩然虽百般求告,却始终未得到提携。可见苏麟不过是正中下怀,恰逢其会,碰巧遇上乐于提拔后生的贵人,所以一句诗就出人头地。运气实在太好,比实际才学更为重要。

无论如何评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诗,至今已传诵千年。每当人们感叹“好运气如此难得”,便要提起当年苏麟凭借这句诗,一步登天的故事。它教会我们,机遇虽重要,但与人为善也会换来善果。而谦虚进取的心态,也会成就非凡的人生。苏麟的经历让人看到,机缘或许转瞬即逝,但只要抓住机会,积极进取,命运终会眷顾有殷切梦想的人。

结语

苏麟的经历让我们看到,成就一个让世人传颂的伟业,往往源于一个小小的契机。机缘或许转瞬即逝,但只要抓住机会,积极进取,命运终会眷顾有殷切梦想的人。这也警醒我们,不要错过自己的人生转折点,当遇到可塑命运的良机,一定要勇敢抓住,才能开创出非凡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士子   人脉   同僚   仕途   进士   贵人   诗句   风波   诗人   父亲   梦想   考试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