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古村夏夜|千年古村焕发新“光”彩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南昌8月11日电(记者刘佳敏 周密)夜幕降临,钓源古村的灯光亮起。

提着萱草纸灯笼的游客往后山古驿道走去,古朴的石板路里镶嵌着小圆灯,游客踩灯前行,明明灭灭,步步生“光”。

“钓源环境宜人,文化底蕴厚重,手工活动也很多,我们准备在这多待两天。”来自深圳的游客史先生带着妻子自驾来到这里。

钓源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是欧阳修的同宗后裔聚居地,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为了让古村焕发新活力,当地政府引进来自杭州的项目团队,结合钓源传统耕读文化,打造农文旅综合体,千年古村重新被点“亮”。

这是钓源古村的景色(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银白的月光流泻在青砖灰瓦上,黑白辉映的马头墙明朗素雅,150余栋赣派建筑经修缮改造,原木架梁、雕花窗棂、彩绘牌匾等文化元素被悉数保留……走进一栋挂着“礼派宗祠”的古祠堂,年久失修的主厅更换了主梁,空调、抽水马桶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

这是钓源古村一处祠堂的内景(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夜色渐深,走在村里石板路上,道路两旁栽满了鼠尾草、山桃草、结香、紫叶李等植物,草丛中挂着发着暖光的灯串,抬眼望去,千年樟树上光影浮动,似有无数萤火虫在林间飞舞。

这是钓源古村的夜色(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在钓源的夜晚,你看不到特别明亮的灯光,但四处都有光亮,因为我们根据不同自然环境的特质设计了多种不同的光源。”钓源改造项目的负责人韦世晓解释说。

曾经积满淤泥的七口水塘今已清澈澄明,石桥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撑着油纸伞,嬉笑打闹。路边的断壁上结满了绿色的薜荔果,待到变为淡黄色,再一把摘下,走进一旁的薜荔冰粉店,体验手搓冰粉。

像这样的体验店全村有二十余个:游客在活字工坊亲手拓印欧阳修的诗词;在花枝馆体验植物敲拓染,把红花绿叶留在白色的帆布袋上;在陶艺馆感受泥巴在手中逐渐成型的乐趣。

钓源古村的花枝体验馆内,游客正在体验植物敲拓染(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走过街角,钓源村的老村民正在这里纳凉。村民欧阳怡忠一边打着扇一边说,自己现在通过出租两幢老宅的20年使用权,一次性获得租金,老房子也得到了修缮。

除此之外,运营方还引导、帮扶村民在钓源就业、创业。欧阳怡忠就是村安保队中的一员,他的侄孙也在村食堂工作。

钓源古村内,穿着汉服的游客们正在游玩(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没想到家乡会变得这么好。”看着钓源游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返乡,欧阳怡忠打心底里高兴。钓源,逐渐成为吸引众多游人体验耕读文化的胜地。

夜色渐浓,钓源古村的灯光逐一熄灭,千年古村静待明日新一轮太阳升起。

视频:王凯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薜荔   千年   祠堂   花枝   夏夜   周密   村民   夜色   灯光   植物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