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围最壮烈的部队,全旅5500余人牺牲,旅长回老家政委打游击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调集30余万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由此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当时我中原军区仅5万余人,又没办法得到其他解放区的支持,只能选择突围。

为了保障主力能够顺利突围,中原军区选择1纵1旅留下垫后掩护。敌众我寡的背景下,执行这样的任务,往往就意味着要付出很大牺牲,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然而1旅旅长皮定均却通过高超的指挥和天大的胆量,硬是在敌军的层层包围圈中杀了出去,既完成牵制任务,又顺利带着超过三分之二的部队抵达安全地带,堪称一大奇迹。所以皮定均1955年授衔时得到毛主席的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但其实,当年留下掩护的还有一支部队,他们的结局就非常壮烈,师长被迫回了老家,政委也一度带着少数人打游击!

当国军调集重兵向中原军区发起攻击时,中原军区准备是非常仓促的,皮定均接到的命令是以7000人拖住敌军十万人三天,以掩护主力突破平汉铁路。

然而这道命令却没有说三天后应该怎么办,皮定均很奇怪,就去请示了1纵司令员王树声。王树声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接下来的事需你们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可向西追赶主力,也可化整为零就地打游击,还可向东挺进,甚至越过长江,突入到苏皖根据地都行。

完全没有做好规划,走一步算一步。其实从王树声的话里也看得出来,对于负责掩护的队伍,他们也都持不太乐观的态度。

因此为保障主力能顺利向西转移,也为给皮旅减轻压力,军区还命令麾下的独立第二旅同时留下来,皮旅伪装成军区主力,独二旅则是伪装成中原局和军区指挥机关。

这两支部队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吸引了大量的敌人。6月26日,中原军区主力突破平汉线,原定的掩护任务已经完成,只是接下来两支部队的选择各不相同。

皮旅在敌合拢之前顺利突了出去,独二旅此时也有这个机会,只是旅长吴诚忠和政委张体学想到就这样走了,那敌人也会反应过来,抽出人手去追咬主力,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他们在佛塔山跟敌人展开三天的血战,以伤亡500多人的代价给军区机关争取到了时间。6月29日,独二旅收到中原军区指挥机关顺利包围圈的消息,心中松了一口气。

只是,国军随即就将怒火发在了独二旅身上,不断调集重兵猛攻。眼看形势危急,吴诚忠让部队将所有的轻重机枪都交给前卫团,靠着一腔悍勇杀出条血路。

7月17日,独二旅边打边退,撤到了岳西县冶溪镇休整,这时他们已经摆脱追兵,还有5500余人。如果此时继续东进,那独二旅也跟皮旅一样建制较为完整,只是很快上级传来命令,让他们留在大别山地区打游击,继续牵制敌人。

独二旅背后还有众多追兵,如果不及时转移,只怕会头破血流。不过独二旅全体上下没有犹豫,坚决执行了命令,就多在冶溪停留了一段时间。

没过几天,国军整编72师包围了冶溪镇,这时独二旅非常危险,好在当地有一位名叫胡之杰的老人出面相救。

胡之杰原是川军将领,参加过武昌起义,有很高的名望,只是因被老蒋架空愤而辞官,回到冶溪镇居住。整72师也是川军,师长傅翼跟胡之杰有很深的交情,在胡之杰的多次劝说下,整72师放开一个口子,让独二旅冲了出去。

但是,国军在周围还有很多其他部队,整72师放行,别的部队可没这份情谊,就一直追着独二旅打。

由于得不到支援,部队消耗大,独二旅只能分散打游击,各部都损失惨重。吴诚忠率领的第四支队有一次遭遇敌人埋伏,只有百余人突围。可后续还不断有围追堵截,这一百多人也没能保全。

吴诚忠最后孤身一人化装逃回家乡,想尽办法与组织取得联系后,又辗转找到刘邓大军继续作战。

政委张体学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他率部打了四个多月游击,打到最后部队也没能立住脚,所以他冒险秘密去南京找到了董必武,在董必武的安排下从上海到北平,成功转赴延安。1947年春他又奉命回到大别山地区,配合刘邓大军。

独二旅真的非常艰辛,为了大局,他们甘愿牺牲自己,在整个中原突围的过程中,他们以一个旅牵制了国军8个整编师,极大地减轻了其他部队的压力,居功至伟。

1955年,吴诚忠被授予少将军衔,张体学则因为转政,没有参与授衔,不过他担任过湖北省省长,也是一种重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旅长   中原   政委   董必武   大别山   部队   川军   解放区   国军   壮烈   掩护   军区   主力   敌人   牺牲   命令   顺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