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揭秘:博古叶挺遗体运回延安,毛主席为何没参加追悼会?

阅读文章前,劳烦您点击一下“关注”,以便您更好的参与分享和讨论,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1946年的4月19日,细雨飘飞在延安机场上空。这个日子,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纪念,三万余名群众汇聚在这里,为了怀念那些在“四·八”空难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这次追悼会的规模之大,声势之浩大,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沉痛的肃穆氛围。在追悼会上,周总理情不自禁地眼含热泪,他们沉痛地缅怀着那13位英勇的烈士。他们在抗战的岁月里,为党的事业和国家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多年后,杨尚昆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1946年的那个日子,毛主席虽然深受痛苦,但并非因为身体不适而缺席,而是出于对这场悲剧的深切触动。飞机失事的消息让毛主席心情沉重,几位亲近的战友英勇就义,这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因此,为了避免触景伤情,他没有出现在追悼会的现场。

回到飞机失事的那一天,1946年4月8日,重庆的天空中细雨纷飞,一架美国C47运输机腾空而起。飞机上载着许多英勇的烈士,包括博古、叶挺等人。他们在此次国共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离世对党和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叶挺则是新四军的重要领导者,他在皖南事变后被国民党扣押了整整5年,但始终坚守信仰,最终重获自由。他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的遗体被找到时已面目全非,这无疑是一种深深的讽刺。

追溯到几年前,1937年的一个秋日下午,毛主席与叶挺首次见面。这次见面对毛主席来说,仿佛是与老友重逢,两人互相握手,激动不已。叶挺作为新四军的开拓者,曾经打响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他的贡献毋庸置疑。


回到追悼会,虽然毛主席没有亲临现场,但他对叶挺等人的关心并未减少。不久之后,中央拨款重建“四·八”烈士陵园,这是对英勇烈士的一种崇高的纪念和尊重。

“四·八”空难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训,它让人们铭记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烈士,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更加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让我们一起追忆那些英勇的烈士,为他们的精神而努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下令部队进行搜寻。虽然时间的推移逐渐削弱了人们找到生还者的希望,但毛主席却没有停止,他坚信,无论多么渺茫,都不能轻言放弃。

经过艰苦的搜索,部队终于在山西境内找到了飞机的残骸,遍地散落的机身碎片,以及不堪入目的遇难者遗体,让人们再次陷入了深深的哀伤之中。


而在另一段历史中,毛主席与叶挺的第一次见面成为了永恒的回忆。1937年的秋天,两位英勇的领袖在延安相见,握手如故友重逢。毛主席对叶挺的赞扬与鼓励,让叶挺备受感动,而毛主席的坚定理念与领导才华也深深打动了叶挺。

叶挺的坚韧与毅力在牢狱之中得以彰显,他的拒绝妥协和顽强信念,令人肃然起敬。国共和谈之后,叶挺重获自由,却在回延安的路途中遭遇了空难的不幸,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人们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事实上,毛主席之所以没有亲临追悼会现场,并不是因为身体不适,而是出于对自己的情感抑制。周总理的担心以及杨尚昆的见解,揭示出了毛主席对逝者的深情厚意。他不愿意因触景伤情而让追悼会变成一场悲剧,他更希望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追忆逝者,纪念他们的英勇与奉献。

“四·八”空难的教训,深刻地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珍惜生命。这场悲剧让国家失去了许多杰出的领导者,也让人们更加明白,民族解放的事业不容有丝毫松懈。正如毛主席所说:“只有我们死了,事业才会停止。”


【原创文章,搬运必究。喜欢请关注、点赞、收藏并积极留言讨论,同时观看往期精彩内容。】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博古   延安   皖南事变   追悼会   触景伤情   空难   国共   逝者   遗体   烈士   英勇   悲剧   坚定   飞机   事业   现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