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学子赴延安:追寻校主足迹,弘扬嘉庚精神

(通讯员 林锦云 石易哲)为深入学习体悟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事迹、爱国情怀、教育信念和奋斗精神,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7月15日至7月17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重走嘉庚路·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跨越两千公里,奔赴陕西延安,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抵达的首站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通过参观当年建设的知青井、沼气池、淤地坝、铁业社,下乡知青们住宿过的旧居,以及见证梁家河发展历程的村史馆,深入了解梁家河村下乡知青们的青春奋斗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观知青旧居 石易哲摄

随后,实践队员们聆听梁家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石春阳讲授的现场教学课,深切体悟他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的优良品格以及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基与源头,纷纷表示青年应“勇担使命,不负青春”。

图为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现场讲解 林锦云摄

晚间,在指导老师郑文钰和罗江华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结合梁家河岁月和校主陈嘉庚先生在青年时期的创业事迹,开展“窑洞青年说”,共同探讨当代青年如何挺膺担当走出不一样的青春风采。

图为实践队师生在窑洞内开展“窑洞青年说” 林锦云摄

7月16日,实践队员们从城南交际处旧址(陈嘉庚在延安的住所)出发,从城南交际处旧址(陈嘉庚在延安的住所)出发,寻访新市场旧址与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与延安革命纪念馆,体悟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深刻领会嘉庚先生预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真正内涵。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原驻地。1940年6月1日,伟人曾在杨家岭窑洞外,用自己“责任田”里收获的辣椒、西红柿、豆角、洋芋、豆腐等陕北农家菜,以及一碗邻居为表礼数特意送来的鸡汤设宴招待陈嘉庚,正是这极其简朴的露天晚宴打动了陈嘉庚先生,促使他慢慢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之路。在旧居外的小石桌旁,实践队队员陈天滋录制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嘉庚精神”微课,并向游客们宣讲陈嘉庚的事迹,传播嘉庚故事。

图为实践队队员陈天滋录制《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嘉庚精神”微课 林锦云摄

次日清晨,实践队员们来到枣园革命旧址,穿过作战室,越过幸福渠,参观伟人旧居,聆听少年先锋队志愿讲解员讲述当时党的重要领导人在此处工作生活与指挥战斗的故事,此外,实践队员们还与小讲解员分享陈嘉庚在延安的故事,播撒弘扬嘉庚精神的火种。

图为实践队师生参观枣园革命旧址并聆听少年先锋队志愿讲解员讲解 林锦云摄

最后,实践队走进了拥有80多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大学,嘉庚先生在延安期间曾参观这所学校的前身——延安女子学校。延安大学学工部副部长王红,校团委社团部部长赵世翔热情接待实践队师生一行。通过两位老师的倾情分享并参观校史馆,实践队员们了解学习延安大学如何在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理念指引下,用“延安精神”构建“一体两翼”思政育人模式,对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图为实践队师生在延安大学交流研讨“延安精神”与“嘉庚精神” 林锦云摄

通过为期三天的实践学习活动,实践队员们用脚步追寻校主足迹,探寻促动嘉庚先生政治思想发生巨变的根源,在学习中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践行青春使命担当。

图为实践队师生在延安大学校史馆合影 林锦云摄

据悉,“重走嘉庚路·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云南分队将赴校主陈嘉庚先生积极推动的“南侨机工服务团”支援抗战、保障“抗战输血管道”畅通的事迹发源地云南省昆明、瑞丽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登上“嘉庚号”科考船,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展海外社会实践,进一步深入学习体悟陈嘉庚先神的伟大事迹、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和教育信念,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献礼学校20周年华诞。

编辑:孟宪锦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延安   枣园   中国共产党   少年先锋队   精神   讲解员   窑洞   旧居   旧址   知青   社会实践   事迹   学子   师生   足迹   青年   大学   弘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