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瑞:高材生任职县委书记,干掉87名贪官,为何升迁时辞职?

“这么多钱放在这儿,我一分钱都不敢动,一分钱都没花啊!”

2018年9月5日,湖北省原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天然(正厅级)涉嫌受贿罪、玩忽职守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案,被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办案人员在查抄杨天然家中现金时,烧坏了两台点钞机,无数钱都发霉了。

提到杨天然,不得不说起一个被很多人熟知的“网红书记”陈行甲。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2011年到2016年期间,陈行甲任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委书记,短短五年时间,他就干掉了87名贪官,之后却辞职转从公益事业,并多次接受访谈,登上了电视节目。

2015年陈行甲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上级要将他提拔为厅级干部,鼓励他带领巴东进入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时期,但提拔通知下达后,陈行甲却决然辞职。

有人说他是“逃兵”,在全面攻坚脱贫前临阵脱逃,有人斥责他爱慕“虚名”,任职期间撸掉了87名贪腐人员,却没有给巴东人民做一件实事。

2021年,陈行甲接受采访,首次回应了一些非议,他辞职从事公益事业,是出于顺应内心的选择,但也不否认在县委书记执政后期,确实遇到州里两位主要领导的打压,令人欣慰的是,自己辞职两年后,这些领导也被组织定性为坏人了。

他没有提及这些领导的名姓,但人们根据当年恩施州相关领导的任职和处理情况,推测出了这两位领导的身份,一位是2013年到2016年期间任恩施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王海涛(后受处分降职),一位就是当时任恩施州委副书记、代州长、州长的杨天然,之后他升职湖北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但在2017年8月,杨天然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

网上关于陈行甲的言论是是非非,有称赞也有骂声。近两年陈行甲的事迹传出后,不少人称他是“当代海瑞”、“青天大老爷”,也有人说他只是徒有虚名,干掉了贪官腐吏,却没有改变民生,“名不配位”、“网上把他捧得太高了”。

事实真相到底如何,或许只有巴东当地人民更有发言权。

起底陈行甲的从政生涯,有两个地方绕不开,一个是他前半生主要奋斗的重要政治场所——宜昌市,一个就是给他带来巨大名气和争议的恩施州巴东县。

陈行甲1971年生人,是宜昌市下属兴山县人,1992年他从湖北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老家兴山县燃化局工作,从这开始,直到2011年去巴东前,陈行甲的履职经历都没有离开过宜昌。

1992年到2006年期间,陈行甲在兴山县步步升职,从事业单位的一名普通职员,一直到兴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在此期间的2002年到2004年,他脱产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06年到2011年1月期间,陈行甲一直在宜昌市的各个行政部门之间调动,最后做到了宜昌市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正县级),2011年1月到10月,他去了宜昌下属的宜都市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后升为市长)。

可以说,陈行甲前半生的政治生涯算是宜昌本地土生土长培养出来的干部,如果没有调任巴东县的话,他或许能一步步走到宜昌市的一把手。

有些人在分析陈行甲这段时间的任职经历时,普遍认为他的政治生涯很顺利,可以说是顺风顺水,38岁的正县级,39岁出任县级市市长,可见此时的陈行甲颇受重用。

一方面和陈行甲的学历有关,92年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含金量相当高,以及后来在清华深造硕士学位,都算是给他的升职镀金了。

这也侧面说明,在宜昌工作期间,上级领导是很看重他赏识他的,也认可他的工作能力和处事风格,所以才会临危受命,将他调到巴东县当了县委书记一把手。

那时的巴东县可谓是全国知名,不仅因为它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山区特困县,被列为国家级、省级特困县,更是因为巴东连续三年出了几个重大恶性事件,导致它“臭名远扬”,当时网络称“穷山恶水出刁民”,很多都是因为巴东的事件传开的。

“邓玉娇杀官案”,巴东县野三关镇某宾馆的一名女服务员邓玉娇,2009年5月工作期间遇到野三关镇政府3名公职人员的骚扰,要求其陪同洗浴,出于自卫目的,她用水果刀刺死一人,刺伤一人,随后主动打电话报警自首。

案件被报道后,引发轩然大波,侧面展现了时下一些腐败官员的糜烂生活,邓玉娇因故意杀人罪被提起公诉,后经法医鉴定,因患抑郁症精神疾病,她被免于刑事处罚。

导演贾樟柯在自己的影视作品《天注定》中,以该案件为原型,进行了艺术创作。该案也被最高法纳入了年度报告。

“冉建新暴死案”,原恩施州利川市都亭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因涉嫌受贿被立案审查,恩施州人民检察院指定巴东县人民检察院审理,2011年6月,巴东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两位教导员在提审过程中,涉嫌刑讯逼供,导致冉建新身体不适,抢救无效死亡。

这只是巴东县当地比较有名的两个案例,恩施州属于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聚居,对当地官员来说,他们更喜欢用自己人,后来落马的杨天然便是此中典型,他是土家族,恩施州宣恩县人,所有任职经历也都是在恩施州内步步高升。

直到他最后因严重违纪被调查时,湖北省纪委的通报便称,杨天然在担任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期间,喜欢搞“小圈子”,阳奉阴违,对省委的人事安排表面服从,私下却很不满。

杨天然从08年任恩施州州长,到15年升职,正好是陈行甲来巴东县履职的那几年。

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样的领导,上行下效,当时巴东乃至恩施官场的风气可见一斑。

2011年10月,陈行甲空降巴东县任县委书记,成了整个县的一把手,这是省委做的决定,也是希望他能给巴东县“改头换面”,促进整个县的新生。但这样的空降很明显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如果陈行甲不来,最有希望接任县委书记一职的是当时任巴东县长的刘冰,县长升书记,副县长升县长,这也是官场上默认的升迁规律,但陈行甲的到来打乱了这个步骤,一些人对他是很不欢迎的。

但作为一把手,其他人肯定不能对着干,只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慢慢打击或同化对方。

陈行甲来当地之前,便已经被打了预防针,知道巴东的事不好干。

那时他备受省里器重,知道上面对他寄予厚望,也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的境地,如果想平平安安,要么当个糊涂官,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么就沆瀣一气,和他们同流合污,最难做的就是为人民做主,因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很可能会受到威胁。

但那时的陈行甲还有一些理想抱负,偏偏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当时的巴东政府公信力很低,接连几年出了一些丑闻,公职人员敢在公开场合调戏平民百姓,导致老百姓对官员不信任。

陈行甲就职的第七天,便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致巴东新任县委书记的公开信》,对他这个新任书记的未来不看好,全篇颇有挖苦之意。

这一点陈行甲感同身受,他刚就任县委书记不久,就有当地一个富商以庆贺的名义送了花篮,里面有满满一盒金条,对方甚至表示,这些金条都是在外地用现金购买,查不到记录,明目张胆地向他行贿,最后陈行甲将该人大骂了一顿。

他后来退出官场后,曾接受采访时直言,“一个县委书记,想收钱还是很容易的”,当时陈行甲亲眼所见,巴东县一个贪腐官员,用受贿得来的金钱在北京二环内全款买了两套房。

陈行甲在自己的自传体随笔——《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中曾讲述了巴东履职的经历,那时的巴东就是穷的穷死,富的富死,下面的人为了贿赂上级,当领导的前一晚做个美梦,随口一提,第二天就有人能把它实现,巴巴的捧到领导跟前。

陈行甲后来采访时曾说,所有的电视剧、小说、电影,都没有他的经历精彩,所有听说过的坏人都没有他们坏,他们是真的坏。

而这些见闻也是他将反腐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主要原因。

为了鼓励当地民众勇于举报,提供官员和商人的犯罪证据,他几乎从没在县里待过,而是带人天天下基层,了解群众所需,但不是所有人都会信任他,“穷乡僻壤出刁民”这句话陈行甲深有体会,他也曾被不明真相的百姓痛骂,被上访的人冲撞,但他知道,“刁民”不是真的想坏,而是被压迫、逼不得已的。

但这些困难都没有打倒他的信心,为了解决当地的扶贫问题,他亲自走访了每个贫困村,摸清了当地的贫困数据和百姓生活现状,也为之后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基础。

几乎巴东当地所有村民都曾见过陈行甲,慢慢知道这是一位真正为民的好书记,这也是之后他在巴东出名,乃至全国出名的缘由。

一开始,巴东的老百姓对他也有误解,陈行甲致力反腐工作,当地普通人都知道他不贪不腐,拿钱收买不了,便有人传他是为了权利,想借名声向上爬。但随着陈行甲之后的所作所为传开之后,几乎巴东的老百姓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也让陈行甲慢慢有了名气。

陈行甲一直坚持,如果巴东没有一个清朗的官场和商场,永远不可能吸引外地人投资,促进巴东发展和建设,所以他一直坚持先做好反腐工作,肃清巴东环境,才能将项目投资真正做到实处。

五年履职期间,他将以巴东县长刘冰为首的共87名贪污腐败公职人员和商人送进了监狱,也因此得罪了恩施当地诸多派系和有关的人脉,那时为了安全,陈行甲出门必须带着公安局的人,还有人曾威胁过他在宜昌的妻儿。

2015年,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曾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上公开支持陈行甲,指出曾“有人扬言要整死他(指陈行甲)”。

陈行甲在2015年3月的县纪委全会上说过一段话, “一个项目投资300万,中标者前期中标花了30万,给镇党委书记送了50万,给副书记送了20万,给政府上交了20万管理费,他还要赚钱,可想而知真正落到项目上的钱有多少!”

这也说明了他一直致力打击贪腐的决心。

同年,陈行甲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他坚持反腐的先进事例被传开,加上巴东当地老百姓的口碑,陈行甲的名气越来越大,民间评价也水涨船高,但与之带来的,就是共事的人和上级对他的不满。

“你这么出色,这么优秀,都知道你是清官,岂不是说我们是贪官吗”,水至清则无鱼,一个纯粹的好官老百姓喜欢,但官场同僚不一定支持。

在陈行甲名气越来越大的同时,他受排挤的传言也逐渐传出,小道消息曾传,他去向上级领导杨天然汇报工作时,曾被对方当众人面大骂“滚蛋”,还扔了他的文件资料。

谁也不知道这些是不是和他后来的辞职有关。2015年6月,杨天然升职到湖北省地税局后,陈行甲的处境应该是好过了一点。

2016年9月7日,恩施州公开了领导班子换届新提拔(重用)人选考察对象公示名单,其中就有陈行甲的名字,而且他是最年轻的一位,眼看他升职在即,但同年12月,陈行甲就提出了辞职,卸任巴东县委书记,也离开了官场。

当时正值巴东县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很多人骂他是“逃兵”,说他成了网红就脱离了人民,陈行甲没有理会,转身投入了公益事业。

直到之后杨天然入狱,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出版,他开始接受采访,才说起自己辞职的心路历程。

因为他“铁腕反腐”的名气,加之为了宣传巴东,他多次亲自录制视频和唱歌MV,高空跳伞宣传巴东旅游,陈行甲在网上名气很大。

他带巴东走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认为自己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但是再继续从政,他觉得自己失去了目标,就是在刷简历,“那不是我想要的”。

陈行甲在采访中曾表示,他敢说自己是不收钱的县委书记,但多次被舆论关注,也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他“厌烦了戴着面具做人”,无论是对官场还是其他方面。

他认为“人生分为上下半场”,离职那年他刚好45岁,正好是上半场结束下半场开始的时候,从这之后,他想为自己而活,“做自己的代言人”。

2017年5月,转投公益事业的陈行甲创办了自己的非公募基金会——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由深圳市民间团体自愿组成的一家以推动社会公益事业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工作包括资助贫困学生、支持社会福利事业、推动环境保护等。

非公募基金会不得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募捐,只能被动接受个人或组织捐赠,网上也有该组织的官网,公开了基金会的相关事宜。

如今,陈行甲正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他想要的理想,用另一种方式守护人民。网上关于他的是是非非,依旧争论不断,有人非议,也有人认可,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阅读文章后,诚邀您点击最上方“关注”按钮,方便您进行交流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兴山县   巴东县   任县   巴东   宜昌市   宜昌   湖北省   高材生   州长   公益事业   升职   官场   贪官   名气   书记   领导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