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德回忆:当年和王树声讨饭回延安,他长相凶,讨饭都是我出面

王树声大将在晚年的时候曾如此评价自己的革命生涯,他用了一个“逢七不顺”的词来形容自己。

所谓“逢七不顺”,王树声大将指的是年份。

王树声

王树声是湖北麻城人,在1927年的时候,湖北的麻城以及黄安爆发起义,王树声是主要的领导者,这便是著名的“黄麻起义”,而黄麻起义的结果则是以失败告终,这是被王树声视为第一个“不顺”。

在1936年末的时候,因为“红军三大主力”在陕甘宁边区会师后还需要获得苏联的补给,于是王树声作为副总指挥,带领着西路军往西出发,最终却在1937年的年初,落得一个几乎全军覆没的结果。

这是王树声的第二个不顺。

而第三个不顺,则是在1947年的时候,王树声从湖北的西北地区转移到山东,在这个过程中,王树声遭遇了诸多危机,他自称差点就牺牲了,这就是第三个不顺。

虽然每一次不顺,都有着生命危险,但给王树声印象最深刻的,其实还是1937年的这一次不顺,在这一次的危机中,王树声不仅差点被国民党的马家军给消灭了,还要被民间的路人喊打喊杀。

当王树声成功回到了延安后,毛主席都不得不感叹一句,王树声你真是命大,不过回来就好。

对于此事,作为开国中将的“杜义德”也有过表态,因为他是在1937年的时候,与王树声一同从河西回到延安的战友,杜义德是这么回忆那段时间的:

“当年和王树声返回延安的时候,沿路乞讨都是由我出面,因为王树声的长相太凶了,与很多人都发生过冲突”。

在那个战乱年代,大部分老百姓不仅不是“胆小如鼠”,在西北地区,老百姓反而是民风彪悍,因为常年闹土匪,所以面对长相凶的人,他们不会好言说话,反而还会主动出击。

这也是王树声在这一路上最大的危险来源。

那么在1937年的时候,王树声返回延安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岁月中。

1936年的10月,因为国民党军仍未放弃对红军的围剿策略,而红军所立足的“陕甘宁边区”物质匮乏,为了获得充足的补给,红军必须从新疆获得苏联给予的补给,由陕甘宁边区出发,打通与新疆的通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并不是具体的地点,但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1936年的10月,红四方面军的红九军,红三十军以及红五军总共两万多人,渡过黄河向西出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政委陈昌浩与红三十军一同出发,而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则与红九军一同出发。

因为红四方面军还有“红四军”以及“红三十一军”被彭德怀带到河东伏击胡宗南的先头部队,所以此时的红四方面军并不是完整的,这支西征军队也被称为“西路军”。

在西路军西进的过程中,红九军所负责的任务并不轻,需要打下古浪城,又因为红五军作为红三十军的侧翼一同西进,所以红九军的兵力并不是那么集中,于是乎,红九军就成了马家军猛追猛打的目标。

红九军在西进的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战役,在这三次战役中,红九军杀敌勇猛,在与马家军装备差距巨大的情况下,还能打出一比一的战损比,但因为后勤的稀少,红九军的弹药根本没得补充,假如持续下去,那么红九军将要被歼灭。

于是红九军只能放弃古浪城,古浪城“得而复失”,红九军折半撤退,损失可谓是非常惨重。

在撤退时,红九军大量的高级干部牺牲,比如红九军的“参谋长”陈伯稚,主力部队二十五师的师长王海清,政委盛修铎,主力部队二十七师的政委李德明全部在战役中牺牲,这一场战斗可谓是损失惨重,王树声也只能忍着悲痛撤退。

但王树声没想到的是,这还仅仅是开始。

随着红九军的失利而来的,乃是国民党内部发生政变,1936年的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以蒋介石放弃内战,再度开启合作为条件软禁了蒋介石,在西安事变时,国民党一度达到了要开启内战的程度。

而西路军则被张学良请求往东返回,牵制马家军。

西路军的东返,是西路军失败的开始。

但因为战略上的无奈,这也是“非战之罪”。

当西路军东返之后,周总理与国民党代表宋子文确立了合作协议,随后所有危机都解除了,在理论上来说,国共内战也正式告一段落,可蒋介石却刻意忽视西路军,拒绝承认以及整编西路军,让马家军对西路军进行围杀。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路军的西进受到了巨大的阻力,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每一天的行军都承受着没有后勤带来的压力,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向前与陈昌浩还发生了指挥上的矛盾。

陈昌浩坚持执行中央军委“向东回援”的命令,但徐向前则认为西路军不能放弃西进,在中央军委不了解具体情况的背景下,西路军应该拒绝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不然的话,西路军将会遭遇巨大的危险。

而徐向前所表达的观点,正是“将在外,命有所不受”的观点,可陈昌浩却没有变通,以至于在1937年的3月时,西路军在经历了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的一系列战役后,以及同马家军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2万人的情况下。

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减员至三千人。

虽然战损比仍然是一比一的程度,但红军数量极少,实际意义上的损失是要比国民党军更大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路军最后召开了会议,定下了由李先念以及王树声带着剩余的西路军部队,以左右两个支队的方式前往新疆,而徐向前以及陈昌浩返回延安。

到后来,只有李先念支队剩下四百多人到达新疆,而王树声以及杜义德这支队伍,则是在穿过祁连山的时候减员到还剩下二十几个人,他们只能往东返回,在走出了祁连山后,王树声这支部队只剩下八个人了。

这一路的艰辛是旁人难以想象的,他们顶着巨大的饥饿向陕北方向前行,因为没有任何补给,所以他们只能边走边讨饭,也是在这个时候,王树声因为长相太凶,常常被人驱赶,如此一来,就导致大家都没饭吃。

还有一回,王树声还与一个饭馆老板的儿子发生冲突,幸好一旁有人拦下,才没有出什么乱子,所以从祁连山出来并且返回延安的这条路上,王树声是遭遇了很多敌视以及危机的。

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吃上饭,杜义德则让王树声不要出面了,他去负责讨饭,这件事后来也被杜义德经常提起。

一直到1937年的8月,王树声与杜义德回到延安。

因为王树声乃是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所以王树声认为西路军的失败,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当王树声看到毛主席的时候,王树声表示,不论中央给予任何处分,他都坦然接受。

毛主席则表示,只要他们能够回来,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而这一年的西路军之败,成为了徐向前,王树声,杜义德等人心中一辈子的痛。

在往后的岁月里,也久久不能磨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陕甘宁边区   李先念   麻城   中央军委   西北地区   黄麻起义   延安   古浪   政委   新疆   湖北   内战   红军   国民党   战役   长相   当年   杜义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