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澳门与柬埔寨、暹罗之间的贸易,主要是经由哪些地方?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兰亭序史

编辑|兰亭序史

当然,澳葡与广南的贸易不仅仅是火炮。1635 年,博卡洛说: 出澳门到交趾支那的船带去了一定数量的中国棉布和质量上乘的麻布,也有一些销售给尸本人的丝绸:从那早运回的有物美价廉的黄丝、一定量的获苓、少量的安息香,还有日本人运到那早的铜等。

具体如: 1629 年,在耶稣会士的安排下,1 艘澳葡商船前往广南,就运去了阮氏急需的各种货物:1637 年,有 3 艘前往广南,其中1艘载着 24 箱银子和 80 个(各 10 两)金条。

1640 年,人有7艘中国帆船载运黄色蚕丝“攀谢”(Pangsjes)红白“基”(Gilem)及广东织品等货前往广南,商品贱卖与中国人,而搭载黑糖、沉香、伽罗、蛟皮及鹿皮若干等,运往凡本少。

在北方,也早有澳葡的商船前往贸易。”17 世纪初期,耶稣会士在东京的传教事业初见成效,澳门与北方郑氏的贸易关系进一步密切。尤其是 1626 年葡萄牙传教士在东京地区建立传教区后,这一贸易更加繁荣。

1626 年1627 年1630年,各有1艘澳葡的船到东京贸易:1631-1660 年,除1643 年、1644 年、1650年外都有商船前往东京,共计 32 艘。在北方,澳葡的活动地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京畿,一个是痛宪(海兴)。当时有句俗语:“第一京畿,第二庸宪”。

在这些地方,澳简主要是购买生供应日本市场。例如,1636-1637 年就有3 艘澳船只载有从东京购进的 965 担生中转澳门销往本,不幸的是其中一艘载有350生丝担的船只在从东京到澳门的途中失事,而另外2 所载生丝被顺利运抵只本,则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在东京地区,澳葡还与荷兰人展开了激烈的生丝争夺战,甚至成为了一大“景观”。

澳葡输到北方的货物主要是白银、黄金、棉布、瓷器、钱币、铁盘等。从中,澳葡的获利也颇为可观。

例如,1652 年,一艘澳葡船只运去一些劣质钱币,葡萄牙人从中获利就达 2 万两。此外,也有一些火炮,不过从商品结构上讲火炮贸易在北方没有南方那么重要。

整体而言,17 世纪上半叶澳门一越南航线已成为了澳门与东南亚贸易的主要贸易航线之一。

仅从上面提及的不完全统计,从 1626-1660 年就有 47 艘葡萄牙人的船前往东京和广南贸易《参见表 6)。《巴达维亚城记》称,1640 年前往广南的澳船有7般,但荷兰人还指出:“在广南,葡萄牙之事业亦不振。

既然7艘前去贸易都说不振,那么可见此前贸易之盛,其繁荣景象不难想象。由此看来,也许我们或多或少忽略了澳门与越南贸易的重要性。

与柬埔寨、暹罗的贸易

澳门与柬埔寨、遥罗等地也有一定的贸易往来。1640 年,荷兰人记载说:“盛传()计划扩罗(Ligor其他地区的贸易,结交南京的商人,跟以前一样独吞所有广东的丝和丝制品,藉以继续贸易,不肯罢休。

从各种迹象来看,澳门与柬埔寨的贸易具有一定的规模。葡萄牙人是最早进入柬埔寨的欧洲人。第一个拜访柬埔寨的是一个叫加斯帕·达·居兹的多明会传教士,他于 1555 年从马六甲到达埔寨。

此后,又有不少教士循居兹的足迹进入柬埔寨。据载,1570 年一个葡萄牙人传教士就访问了大湖(洞里湖)和吴哥的遗迹。久之,葡萄牙的传教士和贸易商也在来埔寨留居下来。”17 世纪上半叶,葡萄牙人在那里已有了自己的居住区和街市。

1637 年,荷兰人哈赫纳尔(Hendrick Hagenaer)的航海月记记载,磅龙前后绵耳有一荷里半本人、葡萄牙人、中国人、交趾支那人与柬埔寨人等的街市。

葡萄牙人有自己的类似港务长的 Sabandhar。Sabandhar 由葡萄牙人自已推举,柬埔寨国王委任,“主要处理船舶事务,一方面在贸易商人,另一方面在地方官吏之间,取代中介之劳。

当时,柬埔寨共有 5 个 Sabandhar,2 个是负责华人区的华人,1 个是爪哇人,1 个是日本人,另一个就是葡萄牙人。

由此看来,葡萄牙人似乎是束埔察有一定影响的四大商业势力之一。此外,1638 年达瓦洛描述澳门与东南亚各地的贸易时也提及,每年都有商船从澳门开往束埔寨。

在罗亦然。《澳门形势论》载:“澳夷···..·不过以澳门为居货之地,以退罗、苏禄、交趾、吕宋为行货之地耳·.-..-锡、蜡、胡椒、槟榔、檀香之类,皆出外番各国贩运而来,又得中土之细茶、获苓、湖丝、糖果之物,贩往各番。”“博克瑟亦指出,遥罗是澳葡中国商品的一个市场。

然而,似乎这里的贸易并不稳定。荷兰到来之前,葡萄牙人与遥罗保持着较好的关系。许多葡人在各地的遥罗军队中充当雇佣兵:此外,还与遥罗签订了通商协议,奉准在阿瑜陀耶、墨吉、北大年、洛坤等地贸易。

其中,在阿瑜陀耶北大年两地葡萄牙人都设有商馆。据说,贸易很兴隆,主要从事的就是与中国的贸易。但荷兰进入后,葡萄牙人与暹罗关系紧张起来了。

1630 年,葡萄牙人被势力强大的荷兰人所驱逐。"不过,事实上葡萄牙人并没有停止贸易活动。1640年后,处境艰难的澳葡又积极发展遥罗的贸易。

西班牙经营的马尼拉贸易

1565年进入菲律宾后,西班牙人的贸易活动也随之展开。一方面,他们积极营建马尼拉,使之迅速成为著名的贸易中心:另一方面,穿越太平洋的大帆船贸易史无前例地发展起来了。

马尼拉位于菲律宾中北部,吕宋岛之西,具体位置是马尼拉湾的东侧、巴石河口两岸。它所处的港湾一一马尼拉湾,是一个自然条件非常出众的天然港湾。

美国国家官方著作《菲律宾地名词典》称,迄今为止,马尼拉湾是远东最好的港湾,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港湾之一。

其东西被两个半岛环抱,海湾深入内地,北和东北连接中央平原,水域面积 194 平方公,西北到东南长 58 公里,主要水域水深 10-40 米,潮差变化小,平均潮差仅为1米。

西南部的科雷希多岛,将海湾天然地分为南北两支水道,北支宽 3.2 公里,航行安全。

马尼拉的经济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正如舒尔(Wlliam Lytle Schurz)所言日本、中国、东印度以及从马来半岛到声名远播的马鲁古,以马尼拉为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弧。

就与各重要商品产地的距离而言,最接近中国国内丝绸生产地的澳门、最理想的香料市场巴达维亚、与欧洲贸易地理位置极佳的马六甲,比起它来都会逊色不少。

马尼拉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早期西班牙人已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尼拉的经济地理价值,黎牙实比进入菲律宾后不久,在给菲力普二世的信中就谈到了马尼拉的地位。

1569 年,他在给国内的报告中说道:“如果菲力普国王仍对摩鹿加群岛的香料有特别的兴趣,那么宿务的殖民点将会成为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活动中心。但如果要到中国去,就得往北到吕宋岛去,那里有理想的港湾和一个兴旺的叫马尼拉的城镇。

为了说服国王,他还进一少报告说,菲律宾北部可能有黄金、香料,并且与中国贸易的前景看好等。

1571 年,西班牙殖民者将马尼拉定为菲律宾殖民地的首府,使之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它成为菲律宾殖民中心后,其他各港口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际交往之外,仅起着不受重视的岛际贸易港作用,与之相反,马尼拉却备受重视,占尽各种优先发展的机会。

马尼拉城的形成大抵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571-1572 年),为初步营建西班牙人居住区时期。当时,马尼拉市镇已被战火夷为平地,故西班牙殖民者不得不重新构建。

新城位于巴石河南岸,在这里,黎牙实比亲自规划了街道,在菲律宾人的基础上设立炮台,建了一座女修道院、一个教掌,并给西班牙人建造了 150 所木屋。

这样,到 1572 年在黎牙实比去世时,西班牙人在马尼拉的居住区已初具规模。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柬埔寨   澳门   暹罗   广南   马尼拉   菲律宾   葡萄牙   贸易   葡萄牙人   东京   中国   哪些地方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