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出手了!专家出面解读刀郎新歌,那鸟事件愈演愈烈

还请观众老爷们点点右上角“关注”,这样能方便各位快速观看。

文|狐楚话史

编辑|狐楚话史

前言

前段时间,沉寂多年的刀郎突然借着一首新歌回归大众视野,而他的最新单曲《罗刹海市》一经发出,便引发了轩然大波。

这首歌一时间成为了热门话题,甚至一度超越了天王歌手周杰伦的辉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热议,网友们争先恐后的讨论和猜测《罗刹海市》的歌词,试图解析其中的深意

那么,《罗刹海市》真的是刀郎复仇之作吗?

作为一名音乐人,刀郎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刀郎的隐退

可能大部分人对刀郎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2002年的第一场雪》,那时的刀郎火遍了大江南北,无疑是中国音乐界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但人红是非多,刀郎独特的嗓音加上他那悲伤的曲风,直击人们的心灵,两者结合起来,冲击着整个音乐界,很多音乐人对此表示不满,甚至联合起来抨击刀郎。

他们说:刀郎的音乐没有美感,就像路边贩卖的矿泉水一样,毫无意义,只有农民工才会喜欢听这样的歌

流言蜚语导致刀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舆论的压力让他被迫离开音乐舞台

随着刀郎的隐退,大家都以为他退居幕后,做起了音乐制作人的角色,不会再发布新歌了,可没想到他在默默无闻的十几年里,居然打造了一把利剑,而且锋利无比。

《罗刹海市》一经发布,直接横扫华语乐坛,网友们纷纷拍手叫好,互相推荐,其中的歌词更是十分有意思,暗含着太多娱乐圈见光就死的事实。

《罗刹海市》到底为什么火

新歌的爆火让许多媒体看见了商机,纷纷开始从歌词入手,结合着刀郎十几年前的恩怨情仇,让每一句歌词都充满了复仇的意味。

“那又鸟”事件的爆发,让网友们开始对号入座,前往那英的评论区留言,单单骂她的评论数量就高达几百万,直接变成了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网友们又开始联想相关事件的其他人物,比如“那驴”“苟苟营”“公公好威名”等等,纷纷对应着杨坤、汪峰、高晓松等人。

这种解读虽然有些牵强,但大部分网友对此却津津乐道,甚至觉得非常合理。

刀郎的新歌之所以被大家狂热的追捧,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肯定,更像是一种报复心理在推动,当年的刀郎因为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最终隐姓埋名十年之久,可那些陷害他的人却逍遥自在,甚至参加着《中国好声音》这样全国熟知的节目,让人们觉得不公平。

于是,刀郎新歌一出,大家纷纷替他鸣不平,前往当时的那几个人的社交媒体账号下面评论,骂他们,也算是对刀郎十年冤屈的一种回应。

《罗刹海市》骂的到底是谁

就在评论区骂人事件愈演愈烈时,刀郎团队的工作人员出来澄清解释了,他表示,歌迷们对歌词的解读太过于片面化,这些并没有针对个人的意愿,更没有复仇的意思,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

刀郎创作这首歌并没有复仇的意图,那他是要表达什么呢?

其实从歌词中不难看出,《罗刹海市》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片段,如果你了解了这个故事,就能明白刀郎的真正意图。

罗刹海市中主要讲的内容,一个叫做马骥的人,穿越到了一个全是妖魔鬼怪的社会中,大家“以丑为美”,大肆宣扬和推崇着各种丑陋的人。

因为这座城市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足够丑陋,那你便能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反之,如果你长的面容俊俏,便会被人唾弃,被人瞧不起。

马骥就是一个面容俊俏的书生,他发现,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瞧不起,被排斥。

为了能够获得社会地位,马骥开始装傻扮丑,慢慢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混到了权利的中心。

这便是罗刹海市的主要故事情节,里面描写了一个与主流社会完全相反的环境,在那里,人们不喜欢美好的东西,反倒对肮脏丑陋的事物趋之若鹜,只能说蒲松龄老先生确实厉害,一句嘲讽的话都没说,却句句都是嘲讽。

刀郎借用这个故事写了首新歌,更像是为了揭露娱乐圈的阴暗面,因此,这首歌并非是瞄准特定的个人,他的歌曲不仅传达了情感,更引发了对音乐行业本质的深刻思考。

央媒、专家都忍不住下场围观

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一下又将刀郎这首歌带到了新的高度,随着歌词解读的广泛流传,它就像是一个社会话题一样,引发着人们的思考。

专家们也纷纷加入讨论的行列,还别说,专家不愧是专家,他们的一番解读反倒给这首歌曲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有专家认为,歌词中的“那鸟”等词语,并非表面上的低俗,而是一种暗藏深意的讽刺,通篇用了很多这样的表达方法,如果我们结合全篇来看,会发现“那鸟”只是其中一点而已,歌曲真正的目的是反应整个社会的问题

而这种表达刚好契合了大众对社会的不满和反思。

民意不可违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音乐的获取渠道不再单一,很多网络歌曲因此爆火,但就是因为信息化的迅速爆炸,让很多没有辨别能力的网友深受其害。

还记得当年刀郎火的时候,大家都靠什么听歌吗?

当时,很多孩子们的父母还都是用着按键手机,从电视广告上购买的手机彩铃,大家对音乐并没有自己的观点,就是单纯的好听就行。

可刀郎的隐退事件,却牵扯出了一个“审美”问题,那英等人之所以被网友们抨击,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言辞伤害了网友们的长辈,严重点来说,甚至侮辱了当时普罗大众们的审美

为何这么说呢?想当年,新中国在零几年的时候,整个国家才开始全面改革开放,民众们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很多农村的人员前往大城市讨生活,他们经常听着刀郎的歌,从而寻找着心中的那份慰藉。

那时的人们对音乐没有鉴别能力,更不存在音乐审美的说法,唯一的标准就是听着舒服,听完了还想听,仅此而已。

审美问题让人们开始认为,自己喜欢刀郎是不是太土了,要听什么歌才能显得品味高一些呢?

这个问题真的是由刀郎触发的吗?显然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刀郎的歌并不低级。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人们看到了刀郎的新歌,这件往事被80、90后回忆起来,于是便想借这个机会表达心中的不满。

即便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年轻人却不依不饶,因为他们想表示: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不允许被他人定义。

无故躺枪的谷建芬

词曲创作家谷建芬也被卷入了这场音乐漩涡,因为她在这个风口浪尖提出了整顿音乐界的呼声,一举直接刺激了重大网友们的神经。

谷建芬发表了一篇长文,呼吁各界共同努力,强化音乐市场的管理与监管,维护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

然而,谷建芬的声明,却造成了人们不同的看法,有人支持她的观点,认为音乐界需要整顿,尤其是现在的网络歌曲,简直是不堪入目,要让他们知道,改编不是瞎编

可有的人却认为,谷建芬是在为自己的徒弟“那英”站台,因为她还专门点名了刀郎。

为了不被舆论所冲击,谷建芬委托北京律师所发表了一份声明,澄清了事实。

她针对自己的发言做出了解释:自己并未对刀郎一事发出过任何言论,更没有接受过任何相关采访,网络上传播的相关内容纯属虚构,请大家理性对待。

也就是说,由于刀郎的《罗刹海市》,即便谷建芬没有对刀郎发表过任何看法和言论,但因为她是那英的导师,依旧没能幸免,最终无故躺枪。

可见网络舆论的威力有多大,总的来看,我们还是要听从老一辈艺术家的建议,努力改善音乐产业的环境,保护音乐人的权益。

既然大家都对刀郎的经历打抱不平,那我们便要共同努力避免下一个刀郎的出现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都需要谨慎,可能在网友们的狂欢过后,就会有其他音乐人的权利受到损害。

我们要向谷建芬老师学习,她对音乐的坚守和勇气,为其他音乐人点亮了一盏明灯。

小结

此次刀郎带着新歌回归,由此可见,真正有才华的人可以走的长远,但如果这样的人经常受到针对,那就只能说明圈内的隐形规则已经恶化,需要整治了。

娱乐圈就像是刀郎歌曲中的罗刹国,让我们借着这股东风,尽可能的改变我们的环境,杜绝以丑为美。

还请观众老爷们点点右上角“关注”,这样能方便各位快速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事件   专家   罗刹   音乐界   俊俏   大众   愈演愈烈   音乐人   舆论   丑陋   出手   网友   社会   歌词   歌曲   网络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