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饮料巨头年赚中国1046亿!击败康师傅、农夫,还误认它是国货

文|壬九

编辑|壬九

“怎么办呢?商品货架都被搬空了呀。”

日本财阀们看到中国人疯抢他们的饮料,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为了这一天,这个日本品牌潜伏忍耐了30年。

最可气的是,这个品牌竟然虚假宣传,把自己伪装成中国本土品牌的模样,当老百姓争相购买时,还傻傻的以为自己是在支持国货。

殊不知,无意中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健康,还让日本人把钱都赚走了,它就是三得利的“得意之作”乌龙茶!

为什么它如此深得民心,能在中国大卖特卖?它究竟又是如何在中国“潜伏”十几年,而不被大众发现的?

三得利的崛起

早在一百多年前,三得利这个品牌就已经在日本本土成立了,只不过那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一家名叫鸟井的商店,并且更倾向于酒类行业的销售。

那时候日本的大多数民众对国外的威士忌葡萄酒情有独钟,鸟井商店就抓住了民众的这个心理,专门研发出了一种只有葡萄清甜而去除了酸涩的葡萄酒。

该产品一经上市迅速席卷日本的酒业市场,对于很多人来说,更喜欢鸟井商店这款特殊口味的葡萄酒,而且也只有在日本才能买到。

得到初步成功后,鸟井商店老板的野心并不满足于此,开始逐步向其他领域发起进攻,同时也在1967年改名为三得利。

1981年,三得利开始专注于饮料行业,很快它发现好像日本人对中国的茶文化兴趣浓厚,于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善,在日本推出一款打着中国牌子的乌龙茶饮料。

而且为了让消费者更加相信这是中国茶叶制成的,专门在外包装上标明了茶叶产地是在福建省,因为在日本人的思想里,中国的茶是最好的。

三得利乌龙茶一经市场销售,又再一次的迅速席卷日本的饮料界,一时间名声大噪,得到了许多日本消费者的喜爱。

其实,三得利品牌之所以能够一直在日本站稳脚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十分注重于产品的创新和改善。

为了让三得利乌龙茶更加的深入民心,它又想到了以健康的名义走进民众的生活中,特意在包装上又标明零糖、零脂的字眼。

许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纷纷对这个饮料产生了兴趣,这样一来比起传统饮料的高糖份,三得利乌龙茶再次领先一步,解决了那些怕喝了饮料会有损健康人的问题。

改善过后的三得利乌龙茶一经推出,便又迎来了一波日本民众的疯狂抢购,这下它可算是,成功的在本国饮料界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它是如何做到从无人所知到占据中国市场?

在日本取得一席之地的三得利,开始想要把名声打响到国外,它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市场--中国。

初入中国的三得利并没有很快把野心暴露出来,而是先成立了一家啤酒合资公司,经过逐步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才把三得利乌龙茶推向中国市场。

这些资本家本以为自己的乌龙茶,在中国市场也能够像在日本那样遭到疯抢,却不料,一上来就坐了冷板凳,压根无人问津。

相比于三得利乌龙茶的清淡味道,中国消费者更喜欢口味甜美的冰红茶和绿茶,再加上康师傅冰红茶已在中国市场占据多年,仅凭小小的三得利乌龙茶根本无法撼动它的地位。

在遭受到这一挫败后,三得利并没有停止对中国市场的打入,而是选择了隐忍,而这一忍就是近十几年。

在这些日子里,中国民众似乎对三得利乌龙茶一点印象都没有,好像它从未出现过,殊不知,在角落中的三得利会突然一鸣惊人,彻底席卷中国市场。

随着生活指数的增高和时代的进步,许多年轻人开始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一些功能性健康饮料,便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三得利也瞅准了这个机会,开始在中国市场显露头角,再加上当时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泡茶上,三得利乌龙茶的出现就很好的填补了这个空缺。

既能满足人们对茶的需求,也能给予民众一种健康的消费理念,特别是当时的无糖吸引很多年轻人的目光,很多人开始尝试三得利乌龙茶。

取得初步成效后,三得利继续通过不断地改善口感和瓶身设计,以进一步让消费者更加喜爱,而后又趁热打铁推出了黑乌龙茶、茉莉乌龙茶等属于中国人的专属茶。

三得利针对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它抓住了年轻人喜欢猎奇的心理,推出了茶饮的各种喝法,通过和牛奶、酒类等的饮品结合成为一款新式“奶茶”,让产品的用途更加广泛,更具有吸引力。

事实上,在广告推广和宣传上三得利也是下足了功夫,这也成为了它完全席卷中国市场的一大重要原因。

通过和其他潮流文化主题联名,三得利还推出周边发售的联名款乌龙茶,打造出专属于三得利的品牌优势,让品牌进一步占据年轻消费者的心理。

另一方面,三得利产品的广告设计也别具一格,基本上都是出自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师葛西熏之手。

清新简约的画风给消费者带来一种自然脱俗、高大上的感觉,特别是那一撮山顶的雪,寓意着低糖的特点。

仅仅在2022年,三得利乌龙茶在中国就突破了惊人的成绩,硬是靠着不断的改良和推销狂赚1046个亿。

在消费者眼中,三得利乌龙茶逐步成为了高大上的代表,表示越喝越上头,几乎都是成箱成箱的往家里囤。

更有网友调侃道:我的身体中好像流的不再是血液,而是茶,是茶中包含着少量血液。

就连一些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饮料,农夫山泉、可口可乐都一一地被三得利远远地甩在尾巴后,继“奶茶瘾”“咖啡瘾”后,三得利的“乌龙茶瘾”正在悄无声息的侵蚀着国人。

早在2010年的时候,三得利是遭受过巨大失败的,之前他们是推出的一款号称零糖、零卡路里的乌龙茶。

而相关部门却在它的成分中检测出糖分,而且一瓶的卡路里竟达到了一百多,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最大欺骗,甚至还被罚款136万元。

可这丝毫不影响三得利在广大民众心目中的位置,仍是有许多人竞相购买。

然而,它之所以能这么深得民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三得利在中国十几年了,许多国人都潜移默化的认为它是中国品牌。

再加上它极具中国风的外包装,让更多的消费者相信三得利就是中国品牌,而三得利也不仅仅唯一一个披着中国外皮的外国货养乐多、宝矿力这些都是日本货。

可悲!中国品牌却趋向“日系化”

最让人感到可笑的现象是,日本拼了命想要把自己包装成中国品牌渗透中国,而我国的一些国土品牌却想着法的靠拢国外。

就像作为地地道道的国产奶茶“奈雪的茶”,之前的名字一直是“奈雪の茶”,而且在品牌下方还用日文“NAYUKI”标注,致使许多消费者一直以为它是一家日本品牌的奶茶店。

还有最近也挺火的气泡水饮料“元气森林”,刚推出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硬是把名字中的“气”换成了“気”,在一堆汉字中夹杂一个日文,只是为了看起来更加洋气。

要不是有消费者曝光了这些国产品牌趋于“日系化”,估计很多消费者还被蒙在鼓里,丝毫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后来国货开始盛行,这些品牌又开始悄咪咪的把“伪日系”的这层皮撕落,重新开始让产品向中国元素靠拢。

这些国产品牌不想着如何打造成独一无二独属于中国的品牌,反而是在“日系化”上想破了脑袋,就连大众平时一直使用的“黑人牙膏”,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它是一个中国品牌。

难道说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不够品牌方用吗?还是但凡是沾点国外的就觉得高级,比别的产品高人一等。

这不仅仅是品牌文化的问题,更是国外文化渗透的可怕之处。

结语

只有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地位,而不是靠着投机取巧,盲目的崇洋媚外吸引人的眼球,这何尝不是一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行为?

实际上,不仅是国外文化的渗透让我国变成了现在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国人是愚昧武陟,一心只想追求“洋玩意”心理造成的,在他们的眼中国外的空气就是甜。

现如今国产化、国潮化逐渐兴起,我们不仅要顺应趋势,更要大力支持,只有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的实力,弘扬中国品牌的力量,“中国制造”才能真正的遍布全球各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日本   中国   康师傅   深得民心   饮料   乌龙茶   国货   中国市场   农夫   奶茶   巨头   民众   年轻人   消费者   国外   品牌   文化   健康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