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在折腾啥?当年的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承诺现在还算数吗?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人口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计划生育时代,国家倡导少生优生幸福一生,鼓励家庭只生一个好孩子。

为了支持计划生育国策,国家提出了养老承诺,即国家来养老。这主要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不少家庭都表现出觉悟,只生一个孩子。在当时,独生子女家庭被认为是光荣的表率。

  身边有很多独生子女。现在这些独生子女已经是中年人,而他们的父母也已经年迈。这些独生子女面临着照顾父母的压力,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他们身上。

如果有兄弟姐妹的帮助,独生子女会感觉到有人可以分担。但因为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当父母生病时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最重要的是,独生子女的父母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如果独生子女不幸去世,父母就会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对于前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的言论,有人批评得很激烈。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成为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心中无法抹去的记忆。

  计划生育政策的起因是建国初期的人口过多。1953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人口超过了六亿,自然增长率达到了20%。这个数据引起了马寅初先生的注意。

马寅初后来自费用三年时间进行了调研,发现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上是22%,上海更是达到了39%。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增长,15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8亿,50年后将达到26亿,这将完全超出国家的生产能力。

  马寅初将研究成果写成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首次提出了计划生育的观点。后来,他出版了《新人口论》一书,为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马寅初的观点与当时人们的传统观念“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相冲突。很多人对他进行了驳斥,导致他后来被打成右派。

  随着人口爆炸式增长以及中国经济水平的低下,许多到了就业年龄的青年找不到工作,造成了社会上就业压力的增加。

国家采取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来应对这一问题,但这只是暂时缓解了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高层人士意识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计划生育委员会作为一个强势部门,对各级政府的工作业绩有重要影响。每年计生委都会去各地政府进行检查、评比和排名,这让各级政府主官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

计划生育部门对各地政府的工作业绩有一票否决权,这直接关系到地方主政者的升迁。因此,计划生育工作在八九十年代成为乡村两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这导致了计划生育政策受到了挑战。

年轻人忙于工作,生育意愿也下降。同时,人们面临着住房、教育和医疗成本的增加,生活压力增大。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现代人的生育观念的改变,如不婚不育、晚婚晚育等,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这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甚至在2022年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这在15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人口出生率过低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如学校教育、医疗需求、母婴用品消费和住房需求等消费意愿的降低,以及养老金面临巨大压力等。

因此,国家开始对人口增长率进行反向调控。尽管当初承诺的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的政策让独生子女家庭做出了牺牲和表率,但他们也面临着养老的巨大压力。

尽管现在鼓励多生育,但年龄限制使得那些独生子女家庭再次增加孩子的可能性非常困难。如果他们再生育的话,费用和压力都会非常大。这让人们开始怀疑当初的政策承诺是否仍然有效。

  一、对于独生子女和他们的父母来说,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兑现当初的承诺,即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这样,他们就能够感到释然和欣慰。

然而,要实现这些承诺并不容易,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以确保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二,2016年10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即所有夫妻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三,2018年12月,国家宣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即所有夫妻都可以生育两个以上孩子。

  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一,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当前,全球资源的消耗速度已经超过了地球的自我修复速度。如果人口继续快速增长,资源的消耗将更加剧烈,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二,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高的人口密度会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通过计划生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提升国民教育水平,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人口过多会导致就业压力加大,社会治安问题增多。通过计划生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计划生育对个体的影响

  一,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计划生育,家庭可以选择合适的生育时机和孩子数量,提高生活品质。

  二,增加教育投入。家庭的经济压力减轻后,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提高子女的学习水平。

  三,减少妇女生育风险。通过合理的生育规划,可以减少妇女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的健康风险。

  四,提高女性地位。通过计划生育,女性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育权利,实现自身的发展。

  五,促进家庭和谐。合理控制生育可以减少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矛盾,促进家庭和谐稳定。

  计划生育的实施方式


一,晚婚晚育。提倡年龄较大时再结婚,推迟生育年龄,使夫妻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更为成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少生。控制生育孩子的数量,减少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密度。

  三,优生。通过良好的生育政策和医疗保健措施,提高优良基因的传承率,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四,计划生育咨询和服务。提供生育健康知识和服务,为夫妻提供科学合理的生育建议。

  五,计划生育管理。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制度和政策,加强对计划生育措施的管理和监督。

  总之,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它是在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个体和社


会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教育投入,减少健康风险,促进家庭和谐。

同时,计划生育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和管理方式来实施,包括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咨询和服务等。计划生育政策也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口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的,以适应社会和家庭的需求。

计划生育政策的利与弊内容如下:

  利:

  1. 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降低了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2. 缓解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 与优生优育相结合,促进了人口质量的提高。

  4. 有利于国家资金积累和劳动就业。

  5.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均资源水平。

  6. 有利于农民少生快富。

  弊:

  1. 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速,增加了养老、医疗等社会负担。

  2. 男女比例失衡,导致适婚男性增多,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3. 独生子女养育问题,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

  4. 传统价值观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可能缺乏家庭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总结起来,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和缓解资源压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平衡人口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80年代是中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时期,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独生子女也渐渐长大,他们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独生子女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日,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提出了一个建议,即由政府负责解决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这一建议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这个建议是符合大家的共识的。因为独生子女政策是国家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而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正是这个政策所带来的结果。所以,政府也应该负起责任,解决这个问题。

  希望政府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毕竟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同时,我们也应该一起关心和关爱他们,让他们晚年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国家   独生子女   计划生育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当年   人口   父母   压力   需求   政策   孩子   家庭   政府   社会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