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警报”拉响!专家建议:全面放开四胎,富人多生,穷人少生

多子多福一直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观念。在过去,大部分家庭都养有多个子女。比如兄弟姐妹长大后可以互相扶持,父母生病了可以替换着照顾,如果再出个有出息的,还会带着父母兄妹周游天下,享受美食。很多人都认为多个子女多条路多一份福气。所以,即使当时生活条件很差,很多家庭依然生育多个子女。即便是在80年代,我国已经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很多家庭仍然生有多胎。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都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却变得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了。

先看几组数据:

1.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截止2022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2.8亿,就是说老年人口数量差不多达到总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有人预测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

2.新生人口数量却在减少。2022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低于1.1,仅高于韩国。按照世代更替水平2.1的标准,人口才能保持不增不减,是时代更替水平的一半。人口警报拉响!

在二孩刚刚放开的2016年,我国新生人口曾经上升为1786万,但仅仅只是当年新生人口数量出现了增长,之后几年就一直在下跌,到2022年人口数量就下跌破千万,仅为956万。202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而且我国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3.结婚人数一直在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一直都在下降,连续下降七年。2013年,我国登记结婚人数为1346万对;到2020年,我国登记结婚人数减少至814.33万对。

6月9日,民政部公布了2022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据为683.3万对,较2021年全年数量763.6万对下降10.5%。

近年来,年轻人结婚人数一直在下降。年轻人结婚都结不了,自然没办法生育。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育?

第一:结婚成本过高。比如房子上百万、车子几十万、彩礼几十万、婚宴至少也需要几万等等开销,即使在普通三四线城市结婚,没有几百万也不行。对于家庭条件差,自己收入并不高的年轻人来说,想结婚并不容易。

第二:养育成本过高。是即便已经结婚,很多人买房时都掏空了“六个钱包”,背负有高额房贷,家里有老人要养,能够养育一个孩子就已经不错了,根本不愿意考虑二胎、三胎。如果生育多胎,一旦遇到意外事情,就会面临很多风险。特别是现在养育成本越来越高,据育娲人口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所需要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这一数字高于德国(3.64),高于澳大利亚(2.08)和法国(2.24),中国是世界上养育成本第二高国家,仅次于韩国(7.79)。报告显示,在中国,把一个孩子从出生养到17岁,需要48.5万,到大学毕业约为62.7万。

第三:婚姻观念改变。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夫妻关系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发展和自由的选择。特别是现代文化女性,并不愿意依附于男人,更愿意追求自己的事业,更愿意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愿意因为生育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发展。这种情况之下结婚、生育往往都会推迟。

人口“警报拉响”!专家建议:全面放开四胎,让有条件的富裕家庭多生孩子,条件差的家庭少生或者多生

众所周知,2021年我国已经放开三孩,但催生效果并没有多大变化,面对如今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育的问题,有专业人士建议:放开四胎或全面放开生育。让有有钱人多生,穷人少生,当然也可以选择多生。这个建议靠谱吗?对此,不少人表示,二胎、三胎都没有多大效果,还放开四胎、五胎、六胎……。就算有的富人能够养的起孩子,但富人大多数忙于事业,并不一定愿意多生育孩子。首先就是,富人一般都比较忙,在他们看来,时间就是金钱,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二是富人更在乎孩子的培养教育,与其多生育一个能力平平的子女,还不如少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教育孩子之中,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材;三是富人毕竟占比太少,即使让所有的富人都生育三到四个孩子,对人口增长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所以,单单靠富人多生,根本没办法解决当前严峻的人口问题,只有调动起大部分人的生育意愿,我国的人口结构问题才可以得到解决。比如现如今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住房问题,以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医疗保障这三座大山。对此,你怎么看?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人口   高于   警报   富人   穷人   人数   年轻人   成本   人口数量   孩子   我国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