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教材删除《荷塘月色》?部分家长认为,文中有些描述不健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然

编辑|S

相信每位学生的记忆里都少不了《荷塘月色》这一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也是我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他它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夜荷塘的美丽景色。

但文章的中段,朱自清开始思考荷塘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和意义。

他认为荷塘是一种美好的存在,它代表了一种宁静、安宁和清新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可以远离喧嚣和浮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谧。

在文章的结尾,朱自清进一步展开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他认为,生命就像荷叶,不断地拼搏、和生长,虽然有时会经历磨难和挫折,但最终会茁壮成长并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因此,《荷塘月色》不仅是一篇描绘荷塘美景的散文,更是朱自清对生命、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篇文章被收录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为无数学子提供了学习和欣赏的范例。

然而,却有一些家长提出必须要将这篇文章从课本中删除。

这一行为令无数网友不解。那么,这些家长提出这一让人费解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

荷塘月色文字污浊

原来竟然是因为家长认为文章其中有一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家长觉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内容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会引起他们不健康的遐想,影响他们的思想和心理。

其实,在绝大部分人看来,这段文字就是很正常的比喻描写。可内心污浊的人却看什么都觉得污浊。

这种做法实在是荒谬可笑,是对朱自清先生的不尊重,也是对文学艺术的不尊重。

其实近些年来,这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相关的话题被大家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些人认为,文章中对身体的描写、对性进行描写的内容都不应该,尤其不应该让学生看。

由于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使得性教育被视为是一个敏感和尴尬的话题,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可和支持。

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和不足,很多中小学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没有专门的性教育内容,也缺乏专业的教育师资和教育资源。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因素也对中国中小学生缺乏性教育造成了影响,如一些家长对于性教育的抵触和反感,媒体对于性话题的过度渲染和商业化等。

由于缺乏性教育,中国中小学生往往对于性知识和性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容易陷入性误解、性焦虑和性风险中。

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性教育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不论是人体描述,还是两性知识,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成长息息相关。

不了解这些生理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我们的身体,我们将不知道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

不了解安全的生理行为和知识,如同在激流中漂流,时刻面临着危险和挑战。不仅容易遭受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遭受心灵上的创伤和痛苦,使人陷入无尽的悲痛和煎熬。

因此,文章的叙述本身没有问题,以出浴的美人来比喻也没有问题,对身体和两性同样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只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文学作品的人。

这些人应该意识到文学作品中对人体的描写是作品中的一部分,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可以体现作家对人性、情感、人体美学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对于过于抵触人体描写的人,可以尝试理性思考和分析,探究自身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是否具有偏见或局限性。

同时,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己接受程度较高的作品,或通过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理解作品中人体描写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我们不仅不该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从书本中删除,反而应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从自然之中体悟人生,启发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的引导大家正确的欣赏学习文学作品。

首先,从文学的角度:

《荷塘月色》是一篇富有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散文,并不是一篇无关紧要的闲文。

散文是一种以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体,它更加注重情感性和形象性,而不是吸引力和话题性。

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也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并不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喜好或者刺激读者的感官。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的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传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和品德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发。

这篇文章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等,使文章更加精彩和有力。

例如,“月下去看荷塘,是件极愉快的事。”这句话把荷塘比作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存在,让读者感觉到作者和荷塘之间有一种亲密和友好的关系。作者用“极愉快”表达了他对荷塘的喜爱和赞美。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而《荷塘月色》中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话,就是一个典型的比喻修辞。

朱自清先生将荷花比作“刚出浴的美人”,是为了突出荷花的娇嫩清新,以及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之情,并没有任何不良或者庸俗的意味。

因此,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荷塘月色》不应该被删除,它是一篇具有高度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散文,它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启发,也能够传递出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理想。

其次,从历史人文的角度:

《荷塘月色》是一篇具有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的散文,并不是一篇纯粹描写风景的游记。

这篇文章写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后期,中国社会处于黑暗和混乱之中。

在这个时期,文化知识分子开始反对封建传统和文化僵化,倡导新思想、新文学和新生活方式,探索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新面貌。

朱自清先生作为一位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怎么可能不对社会现实有所不满和批判呢?

他以“清新”、“淡雅”、“优美”为文学特色,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散文作品,例如《春》、《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现代文学的探索和思考,也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不能见到月亮上有斑点,我也不能见到人间有黑暗。”这句话就暗含了作者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愤慨和无奈。

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这样一个美好而纯净的场景,来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这是对于当时社会黑暗和混乱的批判和抱怨,也是一种对于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关注。

这篇文章中的美景和情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作者对社会的态度和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我们将其中一句话割裂出来,仅仅因为这句话与某些人的“道德观念”不符,就删除这篇文章,那么我们就会失去了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的整体意义和价值,也就失去了教育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理解的机会。

因此,从历史人文的角度来看,《荷塘月色》不应该被删除,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和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从教育文化的角度来看,

删除《荷塘月色》这篇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是对朱自清先生的不尊重,更是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素质的不负责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语文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和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欣赏和鉴赏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思想和灵感。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之作,它不仅代表了中国现代散文的高峰,也代表了中国文学的精华。

首先,通过阅读《荷塘月色》,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在当今社会,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破坏,许多人已经忘记了自然之美。

其次,通过阅读《荷塘月色》,学生可以理解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当今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许多人都面临着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和困扰。

而《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对黑暗社会的描绘和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感叹,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培养了学生对社会责任和担当的意识。

最后,通过阅读《荷塘月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而《荷塘月色》作为一篇经典的散文,通过对语言和修辞的运用,展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力量,激发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将这篇文章从课本中删除,不仅会削弱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更会导致教育的失范和缺失。

因此,从教育文化的角度来看,《荷塘月色》不应该被删除,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启发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将《荷塘月色》从课本中删除的行为,保护好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事业。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让他们在欣赏经典之作的同时,更好地面对现实社会和未来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荷塘   月色   家长   文学艺术   文学作品   文中   性教育   散文   角度   意义   教材   能力   建议   社会   作者   文化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