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学霸考上北大不甘心,非要退学上技校,家长气晕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 |烟中窥物

编辑 |烟中窥物

2011年北京某技师学院的校长童华强,接到了一通电话,一个北大的高材生,主动要求从北大退学转到他的学校。

技师学院的校长童华强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却波涛汹涌甚至十分费解,实在想不通会有这种“傻子”。不过在了解其经历后,却对他十分敬佩,甚至毕业之后还跟他合作干起了事业。

小伙子名叫周浩,2008年青海高考状元。他到底经历什么,能做出这种行为呢?

童年经历

1990年,青海西宁,周浩出生在了当地医院里。

周浩的家庭环境还算可以,父母亲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出生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往往耳濡目染,会变得十分优秀和懂事。当然,周浩也不例外,优良的基因给了他先天性的优势,跟同龄人相比算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天生就快人一步

因为周浩从小就很聪明,所以父母也十分喜爱这个孩子,经常对他严加管教,希望他将来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从而对周浩寄予了厚望。也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周浩不仅聪明而且十分乖巧,成为了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从来不会不听父母的教诲,父母也对这样的孩子十分满意。

周浩的奶奶曾在周浩三岁时,说服了周浩的父母,想给小周浩办一个“抓阄会”,她实在是太想看到宝贝孙子的将来了,毕竟自己年事已高。

当时将很多不同职业的小纸片揉成团放在小周浩面前,让他挑选,谁知小周浩看都没看,而是艰难的爬到了一边,拿起了父亲昨晚用过的,遗忘在桌子旁边,忘记回收的扳手

看到孩子的选择,奶奶遗憾的叹了口气,担心的表示,莫不是个受苦的命,父母倒是不信这些,在一旁乐了起来。

之后的学生生活里,小周浩表现的非常好,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每次家长会,周浩都是许多家长羡慕的优秀孩子。父母也经常为此沾光,得到老师,甚至家长的表扬与称赞。

除了学习成绩优秀之外,周浩的父母也发现了周浩和别的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爱好,喜欢拆东西,再把他们组装起来。给他买来玩的玩具被他拆了个七零八落,别的孩子都是爱玩玩具,他是爱拆玩具,之后甚至“愈演愈烈”的喜欢上了拆家里的家具,电风扇,遥控器,各种小东西,他都不放过。

并且拆完之后他还会尝试把这些东西复原,组装起来,虽然不是每次都成功就是了,比如有一次他就把电视机都给拆了,然后就犯了难。

父母虽然没有为此而生气,因为孩子还是很乖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但是也没有将小周浩在这方面的特长放在心上。

反而他们还是比较担心,因此爱好而影响学业,为此告诉周浩,“拆东西玩”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影响了学习成绩,否则就要严格限制他拆着玩,不让他“拆”了,周浩听话的点了点头。

入学北大

就这样,周浩在保证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落下的同时,继续培养着自己独特的“兴趣”。

2008年,已经高三的周浩终于来到了人生最重要的舞台,高考考场。随着高考收卷哨声的响起,周浩自信的走出了考场。

当年他考了668的好成绩,在整个青海都能排在前几,这样的好成绩都能去好几所国内的名校了。因此他的父母也十分开心,立马就帮儿子做出了选择,北京大学,分数线,是够的。作为国内知名的顶尖学府,如果自己的儿子能去上学,那简直太有面子了。

可周浩心中却想好了别的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系专业,周浩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周浩是真的觉得这个学校,甚至这个专业都十分适合自己。

但是听到儿子的想法,周父周母却严肃了起来,告诉他你考这么高的分,却要去北航,实在太浪费了,父母希望你去北大,你好好想想吧,北大才是最适合你的,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啊,你就听我们的吧。

周浩听完沉默了下来,他也不知道如何向父母说明自己的意向,从小的乖巧性格让他无法反驳父母的意见,所以最后还是听他们的话去了北京大学。

当时他还抱着一丝希望,填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大学机械系,他知道机会很渺茫,北京大学机械系并不好进,可万一呢?不出所料的是,果然没被机械系录取,就这样迷茫的周浩怀着忐忑的心情从青海老家来到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系

北大遇挫

进入大学后,周浩发现周围的人都比自己优秀,而且自己对生命科学根本一窍不通,这个专业的课程十分注重理论知识,侧重微观和讲解,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周浩对此十分不感兴趣,但没有办法,为了考试成绩通过,他只能去死记硬背

然而效果却越来越不理想,随着课本知识难度的逐渐堆积,周浩学起来,感觉越来越费劲,即使死记硬背无法理解的知识,也收效甚微,甚至挂了科。

从小的优异成绩和大学的艰难挂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周浩迷茫了,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拼命思考着。

偶然一次同学的建议给了他希望,同学说他如果真的学不进去这个专业,不如试试转专业,也许就能学的轻松点,不那么痛苦。周浩从同学的话里看到了希望,但随即就被现实狠狠地击碎。

因为周浩之后了解到转专业是非常困难的,条件十分苛刻,首先成绩就得达到现专业的前百分之三十,可已经在这个专业的无可奈何的周浩成绩又如何能达到前三十,甚至周浩觉得连前五十都费劲,基本没什么希望。

周浩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尝试提高自己的成绩,结果即使把休息时间都花在了学习生命科学上,周浩的成绩依然没有进步。

周浩彻底失望了,他感觉自己都抑郁了,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每天都很消沉。他觉得自己太累了,根本不想待在学校,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非常痛苦,于是瞒着父母办理了休学

休学之后,周浩为了生存,干过服务员,进过流水线,之后几个月拿着微薄的工资,周浩意识到这样是不行的,自己大学没毕业,现在只能算高中学历,如果真的不念了,只能干社会最底层,拿最低的工资,周浩在调整了一段时间后决定重新回到校园。

不过这一年的经历,并没有白费,周浩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要学习,但绝对不能在错误的方向上继续走下去了,否则只能是浪费青春,于是他经过这一年的思考后,回到北大第一件事就是办理转校。

转读技校

周浩在查阅大量资料后,把目光放到了一所名为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学校上,周浩了解到这个学校虽然和北大差之千里,但是课程以实操为主,还有很多进口的先进仪器供学生学习操作。

周浩知道纸包不住火,自己不可能瞒着父母转校,于是主动找到父母,说明了这些年的经历,虽然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这次周浩没有再像“乖宝宝”一样盲目的听从父母的建议,他表示自己再这样下去,这辈子绝对就完了。

父母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坚定的儿子,反驳自己,还说的据理力争,最终还是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就这样周浩顺利的转校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别样人生

北工业的校长童华强在了解到他的经历后,对他十分敬佩,也对他十分看重,表示一定要将他培育成才,甚至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来到北工业的周浩没有让大家失望,在这个专业大展拳脚,实操水平飞速提升,果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快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4年,周浩参加了全国性的数控技能大赛,已不再迷茫的周浩,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战胜了所有选手。

顺利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学校任职,2018年参加了全国技师院校教师比赛,再次获得冠军,甚至还接受到了报社采访,因其退出北大转上技校的传奇经历,被社会广泛关注。

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不料2019年,北京城市改革,周浩的职业生涯受到冲击,机械数控业萎靡不振。就在这时,没想到曾经的校长童华强伸出了橄榄枝,帮了他一把。

就这样,周浩进入了当时另辟蹊径开创职业教育咨询公司的童华强麾下,校长本来就很欣赏他,个人能力很强,这里的工作更是让周浩认识到了“学历”的重要性,为当时的公司开创了更多方向,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就业,两人合作的也越来越好。

为了更好的从事这份工作,周浩又抽出时间重新回到了校园,去各个大学旁听,他还坚定的表示,自己要更努力,自己已经有了方向与目标,下一步就要去攻读博士了。

周浩终于在人生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脚印,虽然其中的过程并不顺利,如今的他依然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并且对之毫不满足地继续向上探索。

也许会有不知情的人嘲笑他当年转校的经历,但是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当年做的决定有多么正确,兴趣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选对了路才能走的更远。父母如今看到他的成果,应该也会感到欣慰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青海   北大   机械系   北京大学   技校   生命科学   技师   不甘心   北京   校长   儿子   家长   父母   成绩   孩子   学校   大学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