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游记

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来北京旅游故宫是必去的景点。

虽然二月里春天的脚步姗姗来迟,没有花开的浪漫,也没有树叶的婆娑,但是可以让人直接看到故宫真实的面貌。

经过网上预约后,早上排队通过安检后进入到天安门广场,然后走过长安街地下通道,来到巍峨壮丽的天安门前,有许多游人在天安门前拍照留念。

这里的一切熟悉而又陌生,在上中小学时通过看画报和书籍就对这里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来在电影和电视里也不断看到天安门的场景,这里寄托了无数中国人梦想和情怀。

走过外金水桥再穿过天安门下面长长的圆弧型门洞,就可以看见规模宏大的端门,端门的意思为端正礼仪之门,其建筑结构与风格与天安门相仿,是放置皇帝仪仗器具的地方,每逢皇帝出巡、回銮、举行大典时,仪仗队取出各种仪仗,整齐排列在御道两旁,端门午门上钟楼齐鸣。

走过端门就是午门广场,午门东侧的东朝房附近,三军仪仗队正在操练,步伐整齐的队伍,威武雄壮的姿态引来了很多游人参观、拍照。

从午门广场向前走去就是午门,古代的十二地支不但代表天时,也与方位对应,其中“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午门就是南门,也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为墩台,墩台上正中建有一座门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墩台两翼各设有廊庑十三间,向南铺开,像张开的两翼,振翅欲飞,南北两端的重檐攒尖顶角楼与正面的重檐黄瓦庑殿顶构成了五峰突起,显得庄严肃穆,气势不凡,故俗称五凤楼。

这是我第二次见到午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份去深圳、珠海出差,回来时在广州坐飞机到北京转车,抽空来到天安门广场游玩,走到午门前匆忙看了一眼就离开了,再次来到此地已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了。

午门墩台正中开有三个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东侧的叫左掖门,西侧的叫右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在明清时期,午门城楼正中间是皇帝出行的御路门,西侧的门是王公贵族所走的门,东侧是文武大臣所走的门,两掖门仅在举办大型活动时方才开启。

走近午门之后,会看到红色的宫门上有很多排列整齐的鎏金色的门钉,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颗门钉 ,在中国古代数字中,九被认为是最高的阳数,属于天子的礼制。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用手触摸门钉,感受一下真实的历史文脉。午门门后放着一个巨大的朱红色门栓,也是气势不凡,其规模和形状与过去百姓家常用的门栓有所不同。

走过午门只见一座巨大的广场呈现在眼前,这是太和门广场,两侧由红色的墙垣和配殿连接而成的庭院。属于故宫内最大的广场,内金水河从广场上流过,河水是从京西玉泉山引来的,因为西方五行属金,所以叫“金水河”。金水河上有五座汉白玉单拱桥,分别代表“仁、义、礼、智、信”,中间一座为御路桥,为皇帝所专用,其余的四座桥为王公大臣、文武官员通行时所用,宽度与长度依次递减。

在太和门广场的内金水桥上游览时,蓦然回首,发现午门东侧的台阶上有很多游人走下来,过去询问工作人员才知道,上面有一个“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在午门的西侧台阶入口可以扫码预约,连忙走过去扫码,预约通过后便兴致勃勃的登上了午门正楼。

朱红色柱子撑起的大厅古朴典雅,宽敞明亮,展览以“进士之路”、“博学鸿儒”、“艺苑群英”三个单元展示历代进士在文化和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展品中古籍、书画、文房、陶瓷、玉器、印章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异彩纷呈。其中唐代诗人与书法家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卷 》、朱熹行书《周易系辞本义》手稿卷、明朝书法大家董其昌所写的《岳阳楼记》长卷、纪晓岚楷书《四库全书》目录卷、翁方纲行书诗文轴、刘墉临苏轼名作《中山松醪赋》扇面楷书、林则徐行书七律、曾国藩行书七言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书法作品风格多样,有的远奥高古、有的清奇典雅、有的雄浑豪放,这些作品历久弥新,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从展厅出来后,走到位于午门正中央的地方向南望去,视野极为开阔,位于中轴线上的端门、天安门气派高雅,风姿绰约。当年皇帝站在这里就会引发出睥睨天下、俯视八极的气象与格局。明清两代每逢朝会大典都要在午门楼上鸣钟击鼓,以壮声威。每逢战争胜利将士班师回朝,皇帝要在午门正楼上行受俘礼。还有许多重要仪式也都在此举行,各藩府差官及谢恩陛辞的外任官员,也在午门外候旨觐见。而今站在这里看着人潮如流的情景,心里不由得生出“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

紫禁城其名称系借喻紫微垣而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是天帝的居所。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而“禁”则更为人理解,意指皇宫乃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

再向东走去可以看见高大而厚实的故宫城墙,经历六百年的风雨仍然昂然挺立。站在午门东侧的台阶处向北远眺,故宫展开了一幅恢宏的画卷,只见位于中轴线金黄色琉璃瓦的重重宫殿富丽堂皇,飞檐斗拱千变万化,极富魅力和动感。每座宫殿皆巍然屹立,拏风跃云,四周都有黄色琉璃瓦顶的配殿及回廊连接,两侧的楼阁均衡对称排列,气宇轩昂,恢宏浩荡,大有“宫殿盘郁,楼观飞惊”的气势。

从午门下去走过内金水桥,沿着铺满青砖的路向前就来到了太和门,太和门两边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西为贞度门,连接庑房,自成气象。太和门前有一对紫禁城内最大的铜狮子,一雄一雌,铸造精美,威武雄壮,分别象征皇权的威势和子孙昌盛,也体现了帝王的威严。太和门是紫禁城最大的宫门,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太和门在明朝叫奉天门,皇帝上朝时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

过了太和门,看见高旷的汉白玉基台像一团云朵托起雄伟的层殿,气势磅礴,仪态多姿,犹如神话中的金阙云宫。太和殿在前,中和殿居中,保和殿在后,太和殿前由黄色琉璃瓦顶的配殿及红色的墙垣连接,西面有弘义馆和右翼门,东侧有体仁阁和左翼门,与连绵起伏的廊房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而又相对封闭的庭院,这就是太和殿广场,广场上被脚步打磨光滑的青砖地面铺满了岁月的故事,正中为皇帝走的御路。三大殿前后左右各有三层台基,每层台基四周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为皇帝走的“御路”。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重檐庑殿顶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也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屋顶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其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处处彰显着卓尔不群的气派。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两柱之间为一间),进深五间,太和殿四角重檐,共有八条垂脊,正脊两端的鸱吻,威武庄严,传说鸱吻为龙的九子之一,因能喷浪降雨,故用在屋脊上,取避火灾之吉祥。八条垂脊上各有一组排列整齐的精美的琉璃神兽,垂脊前为“骑凤仙人”后面跟着十个造型灵动的神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这十个神兽只有在太和殿上才齐全,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也有“十全十美”的含义。

殿前宽阔的丹陛上设有日晷、嘉量、神龟、仙鹤等器物。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都是皇权的象征。大殿上悬挂着乾隆御笔匾额“建极绥猷”,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殿前的云龙石雕丹陛也都相当有特色,这些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游龙、翔凤的图案,主要为了装饰,显示皇家的威严与气派。

殿内有直径达一米的大柱七十二根,其中六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太和殿宝座上方有精美的蟠龙藻井。殿中间高两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在殿内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

太和殿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举行重大朝典,如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宣布进士名次、命将出征,以及元旦、冬至、万寿等重要庆典和接受朝贺都在这里举行。故其建筑形式、规模,也都在其他建筑之上。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

能坐上金銮殿就意味着成为天下之主,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这个宝座拥有着绝对的诱惑力,让每个人都为之向往,宁愿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跃跃欲试。许多人为了争夺皇位不择手段,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争斗在帝王之家几乎从未断过,“最是无情帝王家”,所谓手足至亲、骨肉之情反而视为走向权利斗争的羁绊。

明清两代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坐上了金銮殿的宝座,中间还有坐了一天皇帝、功败垂成的李自成。当上皇帝的表现大相径庭,有的夙兴夜寐、励精图治,有的游手好闲,昏庸无道,当权者争权夺利费尽心机都是为了自家的天下。“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围绕着帝王的权利,也上演了一幕幕忠与奸、贤与愚、清与浊、冷与暖、进与退的故事。

看上去有赫斯之威的太和殿,下面却是兵戈扰攘、暗流涌动,统治者连年忙于横征暴敛,草菅人命,鱼肉百姓,有谁能体恤民情,造福百姓,帝王的社稷江山也是遍布人间疾苦。有道是“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太和殿前像一座巨大的舞台,见证了六百年的风云变幻。远的不说,就说近代,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八国联军骑马从午门进入到紫禁城,耀武扬威地举行阅兵,然后列队持枪走进太和殿,联军的军官们得意洋洋地坐在皇帝宝座上拍照留念,这是大清国的耻辱。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接受了所谓的民众劝进书,恢复帝制,进入故宫宣布登基,史称洪宪皇帝,为此他首先命人将太和殿外蓝底金字门额上的满文抠掉,只剩下汉文;又将殿内乾隆皇帝题写的匾额“建极绥猷”及左右对联尽数拆掉。将太和殿皇帝的座椅做了改动。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于次年3月就被迫下台,当皇帝仅有短短的八十三天。

1945年十月十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向中国统辖华北地区的第十一战区投降仪式在太和殿举行,殿前的台阶和广场上人山人海,当人们看到日军司令官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情景欢声雷动,无不欢呼雀跃。

如今的太和殿依然气势磅礴,庄严绚丽,令人心生敬畏。门口挤满了拿着手机拍照的游人,也借着昏暗的光线打量着太和殿里陈年物件的摆设,试图寻找历史中的传奇故事,探寻飘旋而出波诡云谲的官场风云。这里的一切静谧而深邃,古朴与沧桑相映,让人仿佛瞬间体验着世事兴废,岁月流转。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后面,是一个亭子形正方形宝殿,在三大殿中显得小巧玲珑,其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屋顶为四角攒尖式鎏金宝顶,屋面覆黄色琉璃瓦。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殿内宝座上方悬挂乾隆御笔“允执厥中”匾,意思是“施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中和殿是皇帝在太和殿参加重大典礼或朝会前,接受官员们朝贺和休息的地方。皇帝参加祭祀活动的前一天,在这里检阅祝文、奏书之类准备工作的地方。,去往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也要在这里查验种子和农具。最初是大典前皇帝更衣的场所,清乾隆后在殿内进行科举殿试。

保和殿在三层基台最北侧,其殿顶是重檐的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九个小兽。建筑面积有一千二百四十平方米,殿内金砖铺地,装修华丽,由内向外散发着浓郁的宫廷气息。保和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蕴含了皇帝高贵身份的“九五之尊”。保和,意为“保持万物和谐”。明朝时此地为举行朝典前皇帝更衣之处。清朝时,此殿曾为顺治、康熙的居所,顺治还曾在此举行大婚。清乾隆五十四年后,皇帝主持的殿试也改为在此举行。殿内悬挂乾隆御笔“皇建有极”匾,意思是“人君建立天下最高准则”。

保和殿后的故宫保和殿后面的大石雕叫云龙石雕,图案为在海水江崖、飞云和缠枝的莲花纹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生气勃勃,形象逼真,石雕中的每一个形态和造型都展现了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巧夺天工的构思,这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块石雕。

保和殿后面就是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内廷,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各个宫殿鳞次栉比,前后呼应,层次分明。清朝而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以及乾清宫。

徜徉在这座恢弘而古老的建筑群中,深深地体会到,故宫之所以成为故宫,不是由于这里居住过的多少代帝王,而是有众多不朽的设计者和建筑者,这个工程规模浩大,经十数年才完成。故宫的每一处都充分体现了建造者超群绝伦的制作技艺。

正因为有无数个能工巧匠旰食宵衣、夜以继日的劳作和殚智竭力地付出,才有了屹立于世的文化遗产。据史料记载北京紫禁城的建造集中了当时全国的能工巧匠,征调二三十万农民和部分卫军做壮丁,建造故宫的木料多从四川、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深山老林采伐,为解决运输的大难题,要利用雨季暴发的山洪,将巨大的楠木冲下山,进入江河,,经京杭大运河等江河运送至京城

建造宫殿台基的石材则多来源于北京房山的大石窝村。采摘石材时需要一凿一锤从岩体上剥离下石块,光是保和殿后的雕刻石材就重达三百吨,为将这块完整的巨石运达故宫,工匠们沿运输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处打一口井,待到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再将井水泼成冰道,动用一万名民工,六千多头骡子,采用旱地行船的方式运输,耗时二十八天,才将巨石运抵京城,不仅让人感叹建造故宫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故宫经历了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经过六百年的风风雨雨后依然屹立,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宫殿群。宫殿内的精心设计和精致的装饰艺术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壮丽。漫步在宫殿的红墙黄瓦间,仿佛穿越历史时空,置身于帝王的庙堂之中,感受岁月变化的白云苍狗。

踯躅在历史的故址,那些红墙碧瓦、彩槛雕檐,绣甍画栋、琉璃纹饰、门框纹样、勾头滴水、和玺彩画不断出闪现,让人目不暇接,到处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斑驳痕迹,就像某些气息氤氲不去,只要你有心撩开一角,就会唤回如昨往事。

离开三大殿之后,先向东而行,来到了位于三大殿东侧宁寿宫区里的珍宝馆,宁寿宫又称为宫中之宫,是明清两代太后、太妃居住的地方,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为乾隆皇帝准备作太上皇时居住的养老生活区。其建筑仿制中轴线殿宇,皇极殿黄琉璃瓦重檐屋殿顶,是乾隆帝准备归政后当太上皇临朝受贺、举行典礼的地方。

在宁寿宫区的皇极门外,有一面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被称为九龙壁,为黄琉璃瓦庑殿顶,下部为汉白玉须弥座,由二百七十块琉璃饰件拼接而成,整幅壁画以海水为衬景,波涛云气中,一条黄龙居中,蓝、白、紫、黄八条龙分布左右,九条龙意态生动,栩栩欲活,大有翻云覆雨的气象,九龙壁寓有中国古代天子的九五之尊。

珍宝馆设在宁寿宫的皇极殿西庑,养性殿、乐寿堂和颐和轩里,回廊里摆满了玻璃展柜,展出了各色各样的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象牙玉雕等,真是金玉锦绣,光彩耀人。用黄金和珍珠制作的金嵌珍珠天球仪、金嵌珍珠宝石塔金、金蛟龙钮“奉天之宝”玺等珍宝玲珑透漏,幽靓雅致。当看到铜镀金簪寿字盆红宝石梅花盆景、掐丝珐琅海棠式盆玉石牡丹盆景、铜镀金嵌画珐琅盆珊瑚菊花盆景时,不由得感叹皇家的盆景都是金玉和宝石制作的,金碧辉煌。这些物品大部分出自紫禁城内掌管营造的机构奉旨制作,还有一些是每逢年节庆典时,地方官员的朝贡品。

很多年轻的女子都聚拢在凤冠玻璃展柜四周观看、拍照,这属于明孝端皇后的凤冠,是惟一的一件明代皇后的凤冠,这顶凤冠镶嵌了珍珠宝石,包括一百多颗红蓝宝石,三千四百余颗珍珠。上面的三条龙是用的金累丝的工艺,制作工艺复杂,上面装饰着各种金银珠宝,在游客相机的镜头下,凤冠上的珠宝色泽艳丽,煜煜生辉,更显得丰神飘洒,端庄绚丽。这也许是让女游客心中羡慕不已的地位吧。

展品中金累丝万年如意让人过目难忘,这是乾隆皇帝六十大寿之时,王公大臣送上了这件特别的生日礼物——“金累丝万年如意”。总共由六十柄带有干支纪年的“金如意”围成一圈,恰合六十甲子一周,寓意“万年如意”,共用黄金1361两,每一柄“金如意”上都用绿松石分别镶嵌出了“甲子”、“乙丑”等干支纪年和“万年如意”的字样。

流连在这些琳琅满目的珍贵艺术品中,了解了清代皇家象箸玉杯的奢侈生活,也使人直观感受到古代良工巧匠的超凡技艺,这些独具匠心的艺术珍宝历久弥新,互相映衬,互为衬托,非常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从珍宝馆出来,可以一处别有洞天的的楼阁,这就是畅音阁,曾经是宫中最大的戏台,卷棚式歇山顶三重檐建筑,每层屋檐上都有瑞兽装饰,处处彰显着华丽的气质。戏台朝向北面,为上、中、下三层,分别为福、禄、寿台,每一层舞台的都是精雕细刻的杰作,布局精巧美观,古色古香,可以想见当年当年帝后看戏时的奢华。每当上演大型戏剧时,三台皆有演员,可容纳千人。

畅音阁的对面是阅是楼,单檐二层,卷棚歇山顶建筑,是皇帝和后妃看戏的地方。两侧有东西厢廊围绕,厢廊是王公大臣陪观处。每逢元旦(春节)、万寿(皇帝生日)等重大节日时,皇帝、皇后和王公大臣等都来此看戏,大臣分列两侧回廊。当年慈禧太后与王公大臣几乎全部酷爱京剧表演,看戏也许是长久居住在深宫大院中太后、皇帝和贵妃解闷和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吧,慈禧六十岁大寿时曾在光绪帝和大臣陪伴下连续看戏十天。

慈禧是个戏迷,尤其爱看京剧,西太后当政时期,凡遇节日,她总是要到畅音阁看戏,并由皇帝、皇后、妃、嫔、命妇以及王公大臣等陪同。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西太后五十岁生日时,为在畅音阁演戏给西太后看,仅购置戏服和道具的支出,就耗费白银十一万两之多,由此可以想见当年慈禧养尊处优的奢侈生活。

都说伴君如伴虎,其实给皇帝、太后唱戏也是充满了风险。慈禧对进宫演戏的演员在舞台表演的要求非常高,几乎到了苛责的地步。唱得好会有赏赐,唱的不满意就会遭到斥责甚至挨打。在此驻足凝望,当年喧嚣热闹的舞台已经归于沉寂,只留下了如风的往事和虚空的楼阁。

从畅音阁出来向北走就是乐寿堂,乐寿堂为单檐黄琉璃瓦歇山顶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是乾隆皇帝预备归政憩息读书之所。慈禧太后六十寿典后,曾居此处。堂内通用楠木装修,包以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围栏、隔断上玉器镶嵌,装饰纹饰中镶嵌玉石、珐琅、螺钿、景泰蓝、瓷片等饰件,室内有些深邃静谧的格调,是静心读书的好地方。

堂内陈列一座《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我国的国之瑰宝,重约九千斤。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石千里迢迢运抵北京后,转运到扬州进行加工制作,作品完成后,再次运回到北京。描绘了大禹治水,开山引洪,兴修水利的情景。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为“夏禹治水”故事。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记述玉雕制作经过。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从乐寿堂出来向北不远处贞顺门,门内有著名的珍妃井,此处原为宫中普通水井,因为珍妃之死而得名。珍妃是光绪帝的宠妃,她同情并支持光绪帝变法维新的主张,慈禧太后扼杀戊戌变法后,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珍妃则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行前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由此可以看出慈禧的冷酷无情。珍妃死后,井眼上置井口石,石两侧凿小洞,用以穿入铁棍上锁。

游览完珍宝馆,再从贞顺门出来,沿着内廷东路与内廷外东路之间的南北向长街再走回到乾清门的广场。这条路就是故宫的东筒子夹道,高高的红墙耸立在两侧,墙的下面有很多封闭的拱形劵洞,这是当年供禁军巡更守卫用的哨岗,裸露的宫墙基石蕴藏着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条路也被人称之为阴阳道。传说每月阴历十五,在清冷的月光下,路面上就会呈现出两条阴阳分明的道路,充满了各种神秘的传说。

故宫广场上的流动的人群与这些古老的建筑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人彷佛置身于不同时代的之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不时可以见到身穿明朝宫廷大衫霞帔或身穿清朝格格服饰、头戴大拉翅的女子站在门楼前摆姿势拍照或袅袅婷婷走在殿前面的广场上,她们有的容貌艳丽,身姿婀娜,仪态万方,端庄优雅的仪容与衣着泛着古色古香的韵味,与周围的红墙黄瓦间毫无违和喊,犹如从古代中穿越而来的美女,是一道流动的风景。

空中不时有乌鸦静静地飞过,划出一道美丽而神秘的曲线,俯瞰着这里的每一处角落,好像在提醒游人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历史与现实就这样交织在这座古老的宫殿里。

故宫里每天最为喧嚣的就是游客了,游人如同潮水一般从午门向故宫的四周蔓延开来,故宫里的大殿前、广场上、红墙下都有供游人休息的椅子,很多走累了的游人都坐下来聊天、看手机、喝水、吃零食。每一个游客都留下了不同的痕迹,在各自的脑海中留下了一段关于故宫斑驳陆离的记忆。

中午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来到了乾清门。乾清门是内廷宫殿的正宫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屋顶,在乾清门前有一对鎏金铜狮,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特意走到屋子前,透过网格纹窗棂朝里张望,里面是一大面炕床,地上摆着桌子和椅子,想不到大清年间商榷军国要政最重要的中枢权力机关是如此简陋,军机大臣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进入值房,等待皇帝的召见,也是十分辛苦,炕床上的铺位是供他们休息的地方吧。

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以乾清门为界,无论皇亲国戚还是文武大臣,没有皇帝的准许都不能进入内廷半步,而内廷的女眷也不能随便跨出乾清门,可谓森严壁垒,公私分明,无论是外朝和内廷都是帝王的家国天下。清代皇帝在乾清门“御门听政”,就是处理日常政务。每天早上,群臣就聚集在乾清门广场上,等皇帝在门内御案前坐好,依次奏事,皇帝则听奏、讨论、批示。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

乾清宫为皇帝的正寝。乾为天,即天子居所。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重檐庑殿顶,殿内金砖墁地。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四座,屋顶最高等级的上有屋角兽九个,仅次于太和殿十个。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十四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举行过千叟宴。

乾清宫大殿宝座的上方悬挂着一块“正大光明”的牌匾,原为清顺治帝所书,后面藏着立储的秘密。在清朝康熙时期发生了九子夺嫡事件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缓解皇权斗争,雍正帝想到了一个办法。雍正生前没有立太子,而是秘密准备了两份文书,其中写明了皇位继承者的人选,一份随身携带,一份封在“立储匣”内,放到了“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手上的那份对照,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雍正之后的四位皇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避免了权利争夺带来的明枪暗箭和血雨腥风。

交泰殿在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形制与前三殿的中和殿大致相同,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即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后来又在这里存放皇帝行使权力的宝玺。明、清时期,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

殿名取自《易经》中的地天泰卦,有“事事通泰之象,上下和睦之意”故在皇帝住的乾清宫(天)与皇后住的坤宁宫(地)之间。小的四方攒顶式宫殿。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从北向南看是地天泰卦,从南向北看却是天地丕,意味着“天地分离,阴阳阻断”坤宁宫在故宫内廷最北面。在这一片看似庄严典雅泱泱大度的殿宇之中,藏着多少残暴血腥的故事,多少卑劣的阴谋和无耻的勾搭都发生在这里。

坤宁宫,位于乾清宫、交泰殿之后,是内廷后三宫的最后一座宫殿,始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坤宁宫面阔坤宁宫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上面的脊兽有八只。

内廷是后寝区,是皇帝、后妃、皇子们等的居住、生活之地,包含寝宫、书房、佛堂、苑囿等。主要包括中轴线上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东西两侧各有六宫,东六宫为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为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东西六宫均采用单檐歇山顶建筑格式,琉璃装饰常用禽鸟、花卉等图案,建筑布局精巧,装饰秀丽雅致,是后宫地位比较高的妃子住的地方。各个宫殿自成一体,绚丽精致,有型皆丽,各有千秋,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井然有序,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布局。

游览西六宫时,曾经与家人走散,回去寻找时,又走错了巷子,恰好手机快没电了,只好让她们往故宫中轴线上的交泰殿方向走去,在坤宁宫等了一会儿才找到她们,却遇到耽误了一段时间。

想来东西六宫是皇帝后妃居住的场所,那些檐牙高啄、高墙深院的黄色琉璃瓦封闭院落像精巧而华丽的笼子,桎梏着无数女子的青春年华。清朝的宫女,都是从八旗家族和官吏中选拔出来的,十几岁的少女必须参加宫廷选妻,其中,皇帝喜欢的就成为妃子,不喜欢的就留作宫女。

这些宫女在家中原本也是受人服侍的“大小姐”,入宫以后,数年远离家乡,深锁宫中,与外界隔绝,不准同家人团聚,没有自由的生活。各种规矩,就像牢固的枷锁一样紧紧锁住她们,在饮食、睡觉、穿着打扮和行动上都有诸多限制,她们必须遵守各种规定和礼仪,不能犯禁,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衣着都必须严守规矩,不该说的不能说,不该做的不能做,平时做事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直到年满二十五岁,她们才会被逐出皇宫,然后才能再嫁,她们在最美好的年华进入宫中,将青春都葬送在红墙碧瓦中。还有乾东五所、乾西五所、宁寿宫、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区域,也都有相似的格局与凄凉故事。

在这样的高宅深院里生活的久了,不止皇妃、宫女和太监限制了行动自由,就连皇帝也在不知不觉间限制了眼界,满脑子都是条条框框,桎梏在方寸的认知之间,没有了开放的头脑和心态。思维方式也慢慢变得固化、因循守旧、狭隘局促,失去了桀骜不驯、纵横捭阖的气概,成为器小易盈,睚眦必报的斗肖之人。

满朝的文武大臣也难免变得内敛外藏,愚昧保守,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明清两代由兴而衰的变迁与跳不出高墙大院的束缚拘囿,恐怕有着莫大的关系。

清朝康熙曾先后向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学习代数、几何、测量、天文、解剖学,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对内还是热衷于搞文字狱和八股文。极大的束缚和压抑住广大民众的思想,没有出现任何文化、军事、科技、经济上的进步。而与之同时代的彼得大帝被称之为俄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沙皇,在他不断的学习中,实施西方先进思想和科技理论,从而使俄国一跃成为了绝无仅有的超级强国。

故宫里的房屋真是轮焉奂焉,游览的路线难免有所遗漏。从东六宫走出来的时候,发现慈宁宫还没有参观,急忙往那边走去,却发现有工作人员站在各个路口处堵截往回走的游客,有一位工作人员听说我还有地方没来得及参观,好心地劝告我,今天马上就要闭馆了,不让往回走,哪天有时间再来看吧。哪天?我心想但愿还能来参观一次故宫吧。

在故宫关闭前的读秒声中,匆促间观看了御花园,这是故宫四大花园之首,也是最大的一座,专供皇帝、皇后及嫔妃们散心游乐、休闲赏玩,三年一度的选秀女也在御花园进行。御花园里古树郁苍,盘根错节,御花园正中南北中轴线上有一座钦安殿,重檐盝顶,坐落在汉白玉石单层须弥座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顶,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浮碧亭和澄瑞亭、万春亭和千秋亭在御花园东西两侧对称排列,钦安殿东北侧有一座用奇形怪状石头堆砌而成的假山,名为堆秀山,山上有些石块酷似鸡、狗、猪、猴、马、兔等“十二生肖”的动物形状,浑然天成,姿态各异。山上有一座御景亭,玲珑别致,可以居高临下地欣赏远近美景,是皇帝、皇后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的地方。此外,这里也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敬神拜佛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御花园的景色错落有致,华丽与古朴相映,让人连连忘返。

御花园北门是顺贞门,顺贞门外就是神武门,高大的朱红色城墙向两边延伸。神武门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是紫禁城的北门,明称为“玄武门”,以古代“四大神兽”中的玄武命名,代表北方之意。清朝康熙重修时,因避讳康熙玄烨名讳改为神武门。神武门门楼建在高十余米的城墙上,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上层檐下有华带匾,书满汉文“神武门”。气宇轩昂的形状与紫禁城南面的午门遥遥相对。神武门是宫中日常出入的重要通道,城楼内设有的钟鼓做起更报时之用。清代为皇帝选择后宫嫔妃,是选看八旗秀女进出宫廷的必经之门,神武门则皇帝走中门,妃嫔、官吏、侍卫、太监及候选的宫女、秀女等均由两侧的门出入。当年溥仪被逐出宫也是从此门离开。

神武门至今已经历六百年的风雨,虽经历过多次的保养维修,仍基本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和特征,是紫禁城内现存的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神武门上面是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庄重而又灵动,非常符合故宫雄伟壮丽的景致。从神武门出来的游客比肩继踵,颈背相望。对面的景山公园的山上站满了游客,都是在参观之后,在此登高再次俯瞰故宫。

从故宫出来向北海公园方向走去,只见紫禁城的角楼造型玲珑别致,飘逸奇丽。角楼共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脊,曲线优美,檐角俊秀。角楼的水中的倒影呈现出来殊形妙状的组合形态,似虚似实,如梦如幻,有了人间仙境的韵味,就像萦绕于故宫岁月里光怪陆离的故事,朦胧而神秘。

历史是由一件又一件偶然的事件堆叠而成,也有其发展的必然。故宫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载体和守望者,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不仅亲历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目睹了世道的兴衰,权利的更迭,如今的故宫风景依旧,默默地看着一波又一波走进它的人,也见证着周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看到故宫的华丽与壮观,也不能忘记她写满周身的沧桑往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故宫   太和殿   紫禁城   太和   午门   重檐   琉璃瓦   清宫   宫殿   皇帝   游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