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地相似:数百年来北京暴雨洪灾均发生于7月左右?原因是啥?


据史料记载,自大明以来,古都北京地区不但多灾多难,且破坏力都极强。据资料显示,北京地区自明代以来,就频发水灾、旱灾、雹灾、蝗灾地震、瘟疫等6大灾难。

究其暴雨引起的洪灾,以整个大明朝为例,其发生时间,基本都在夏秋的7月左右。

为什么?



一、眼睛一瞟,蓦然发现,怎么时间那么神奇地相似?

而这一次,是“140年来的特大暴雨”。

也堪称史上之最——暴雨峰值量高达惊人的744.8毫米。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此轮暴雨,比1883年7月23—29日的降雨峰值的510.3毫米还多226.8毫米。

比史上有记录以来的1891年7月23日的峰值记录609毫米还多135.8毫米。

比最近的2012年的峰值纪录541毫米还多203.8毫米。

且都有着惊人相近的时间,基本都爆发在当年的7月底。

比如——

1883年7月23-29。

1891年7月23日。

2012年7月21日。

眼睛一瞟,其中的“7月”实在惹眼。

那么,史上北京地区的其他洪灾,也都发生在这个时段?



二、翻看资料,惊人发现,北京地区明代的确是水灾重灾区

还别说,翻开明史看了看,实在令人震惊。

据史料显示,在整个大明王朝时代,以1年所发生的水灾为1次计算,在整个276年间,其爆发次数就高达95次之多。

也就是说,平均约每3年就要发生1次洪灾。


或许,如此频繁的水灾,才促使故宫排水系统的高度坚固与发达,可谓是集那时代“水利工程”的“集大成者”。

不过,话说回来,据专家考证,如果以1506年的正德元年为界,正德元年前就有54年发生洪灾,正德元年之后也有41年发生洪灾。

正德的年号,就是正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同志。

如果将大明的276年所发生的洪灾分一个段落,大概有“4个高发期”。


也即:

1375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洪武8年——24年;

1412年大明第4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永乐10年,到1489年大明第9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弘治2年;

1537年大明第14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嘉靖16年——1576年大明第16位皇帝朱翊钧的万历4年;

然后是万历13年——万历24年。



三、吓一大跳,分析资料,怎么的确是那么神奇的相似?

经过分析,至少在明代,北京地区的水灾,基本都发生在夏秋季节的7月份左右。

且都多发于农历六、七月份。

这个时间与2012年“7.21”特大洪灾,以及最近洪灾时间基本吻合。

且在地域上,也多为通州、宛平等最为严重。


据明史记载——

“明洪武八年七月,暴雨17日……”

“明洪武八年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暴雨冲通州……”

“万历十五年七月”,也即1587年,“京城疫病盛行,神宗敕礼部札行太医院,多发药材,精选医官,分札于京城内外给药病人”。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世宗‘亲检方书,济疫小饮子方’,颁下所司遵用济民”。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四十二年七月,京师暴雨,世宗济灾。”

“万历四年六月十三日,暴雨漫城……”

这些记载,北京地区的暴雨爆发时间,基本都在夏秋季节的六七月,实为震惊。


四、究竟为什么?原因在哪?

据专家分析,北京地区在明代之所以能多发暴雨等洪灾,其原因在于——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

从史料来看,早在宋元时代,北京就成为各方诸侯争夺的重点区域。

比如大宋与辽、金、元等争夺天下,皆以北京一带为中心。

战争破坏及战争之前之后的人口聚集,对当地生态破坏极为严重。

尤其是在北京建立都城以后,北京逐渐从地方性行政首府向全国性政治中心过渡。


人口迅速增加,土地不断开发。

比如:洪熙元年,由于人为砍伐,到自正统年间,北京的燕山、军都山附近的森林,早已被渐渐砍伐得枯竭。

由此,森林被大量砍伐,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自然环境自然急速恶化。

到了明代,这种趋势更甚。

由此,多发暴雨洪灾。

此外,在世界气象史上,明清时代乃处于北半球的“小冰期”。


据竺可桢先生研究发现,这一时期,在1400年至1900年间,冬季气候相对寒冷。

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寒冷期。

乃称为“小冰期”。

而且,当时的北京地区干冷气流明显强于南方。

这一条件一旦遇到台风等剧烈的大气运动,则会爆发特大暴雨。


据史料记载,其实,明初的仁宗时代,就已经认识到生态破坏与北京地区的洪灾等有着巨大关系。

所以,明仁宗曾禁止在西山等地砍伐林木。

不过,可惜的是,不管怎么禁止,该地区的生态依然变得逐渐脆弱。

因为,人的存在,是需要消耗资源的。

尤其是要维系大量人口的生存。



五、小结

最后,个人认为,之所以北京地区暴雨洪灾暴发时间神奇地相似,爆发地点也神奇地相似,说明了以下几点:

一是说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非常的厉害。

几百年来,算上闰年闰月等,基本相差不大。

二是说明北京地区虽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和保护,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还是无法规避暴雨洪灾的影响。

比如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洪灾。


以及最近的暴雨洪灾等。

受到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的影响,历史又惊人地重复了。

三是说明北京地区排洪系统依然在吃老本。也就是说,在发展与人工应对暴雨等灾害方面,几百年来,尽管不间断地持续建设,但依然未能构建起能应对这样“100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破坏力系统。

四是充分说明建立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的正确性。

最后,愿洪水早日退去。

国泰民安!


#爆料#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洪灾   正德   北京   暴雨   北京地区   大明   水灾   万历   明代   惊人   年来   原因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