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史上唯一被两次开除党籍的抗日名将,究竟是谁在背后整他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故事情节出其不意的精彩,一定值得您关注、点赞、收藏!

他17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进入黄埔军校就读,曾担任过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等要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人敬仰的抗日名将,为何生前会被开除两次党籍呢?

赵尚志,1908年出生在热河朝阳,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也是东北抗联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925年,赵尚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北伐的革命浪潮正在席卷全中国,他受组织委派,在东北地区扛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

在“九.一八”事件爆发以后,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的赵尚志,身先士卒,秘密前往巴彦县指挥游击队进行抗日战斗。

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内部的人故意制造事端,抢了当地两名牧民的猎枪,顿时引发了数百名牧民的围攻。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赵尚志亲自率领一队人马前去救援,成功平息了事态。

事后,赵尚志开始整顿队伍,严明纪律,培养了一批得力的抗日骨干。就在巴彦游击队日益壮大时,引起了日本关东军的注意,派出大部队围剿赵尚志领导的游击队,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打散了。

1933年1月,赵尚志准备向中共满洲省委检讨巴彦县抗日武装失败的原因。但由于当时的省委负责人,一直就和他不对付,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就在没有调查部队失败的真正原因的情况下,擅自将赵尚志开除出党。

对于这一结果,赵尚志和很多同志都坚决反对,认为是挟私报复。但奈何,当时的满洲省委在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仍然固执将赵尚志开除出党。

后来,中央部分领导考虑到赵尚志的革命经历,以及现目前的不利形势,只能将他派去担任群众工作,委任他做工会主席,将他从旋涡风暴中庇佑出来,以待时机。

1935年1月,当年坚持开除赵尚志党籍的负责人们全部调离满洲,新的省委领导根据同志们的意见,专门召开了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会议。

新的省委领导在会议上这样说道:“赵尚志同志蒙冤被开除党籍后,依然发扬艰苦奋斗的风格,创建了珠河游击队,开辟了新的满洲抗日游击阵地,扩大了党和游击队的群众影响力,推动了满洲抗日民族革命事业的发展。”

满洲省委的这次会议,对赵尚志离党两年的表现,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并纠正了上一任省委的错误决定,做出了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定。

1936年,党组织任命赵尚志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仅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带着九个师的战士,参加了上百次战斗,共计歼灭日军一千多人。

1940年1月,赵尚志正在苏联参加会议时,突然收到了他再次被开除党籍的消息,还居然给他加上了“永远开除”这四个字。

第二次被开除党籍,对于赵尚志来说,无疑是人生中最屈辱的打击。远在异国他乡的赵尚志,连夜向满洲省委写了一封悲愤难抑的《请求书》。

他言辞诚恳地说道:“我17岁入党至今已经十五年了,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一生的责任和使命,请求党重新审查。”

不久后,赵尚志收到了满洲省委的回信,信中写道:“此次开除赵尚志同志党籍,是根据1939年其在下江企图策划反党的严重错误,而做出的极其慎重的决定。”

后来,虽然经过复议决定,取消了“永远”二字,但其余的处理结果,没有任何减轻的余地,这一遗憾让赵尚志在牺牲时,都始终无法释怀。

在连续两次遭受到开除党籍的重击之后,赵尚志也丝毫没有放弃心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1942年4月12日凌晨,赵尚志遭到特务刘德山的袭击,身受重伤被捕。在严刑拷打中,赵尚志宁死不屈,始终不肯出卖自己的战友,最终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年仅34岁。

1982年,在赵尚志牺牲四十年后,中共黑龙江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对赵尚志被开除党籍一事进行复查,并推倒了强加给赵尚志的一切罪名。

终于,赵尚志的党籍再次得到恢复,用这迟来的平冤昭雪,慰藉了一代抗日大英雄的在天之灵。

(本文完)

如果您喜欢我分享的故事,就麻烦点击一下“关注”吧,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更新消息,希望能与您有更多的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党籍   巴彦县   满洲   东北地区   中国共产党   游击队   名将   省委   中共   同志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