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城的回忆:南门外的福音堂,一段泸州曾经的旧过往

各位喜欢泸州老泸州往事的朋友们,罗文鹤老师的新作《南门外的福音堂》江阳沽酒客已经编辑完成,希望大家喜欢,多多转发关注。以下是罗老师的文字和难得的南门外福音堂图片。

引言

从泸州二中澄溪口老校门出来,往城里走,走过一个面馆,一个供销社仓库后,就来到南门外的福音堂。照片左边是福音堂的大门。门楣上写的是:

CHINA INLAND MISSION.(中国内地会)

中国内地会于1890年,外国传教士巴明道来泸传教,在南门外中平远路设立福音堂。(资料由群友邝峻熙提供。)

大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 我的像祥林嫂一样命苦的乳姆何洪源,信神信鬼,吃斋念佛之人,穿过喧嚣的澄溪口,把我带到这个清静的福音堂来,听了一堂嬷嬷(修女)上的课。上课的教室,在进大门上两级台阶,中间通走廊的左边第一间。

教室里,一块黑板,几排通长椅子,没有课桌。一台脚踏风琴。来听讲课的人,多是中老年妇女。他们信神信鬼信上帝。大都是文盲,只带耳朵,不会写字记笔记。

老师是个头戴披巾,胸戴金色十字架项链的外国嬷嬷。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完全可以和学员们交流。记得她讲到精彩时,还拿出一把小秤,秤去秤来。不知道是不是把圣经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当然是我现在的猜测。

穿过通走廊,走过一小天井,

来到了一石堡坎。

坎上一排砖砌栏杆。中间有道小门,可沿石阶而上。

这一台阶上,左边有一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现在还在)。正前面和右边是寝室,木穿斗的一楼一地。红木地板。外墙壁上巴满常青藤。每栋楼都有壁炉。烟囱高立房顶。

当时这道小门是锁着的。这里是传教士的办公室,休息室,和寝室 。

一个嬷嬷站在高台上,默默看着我这个中国小男孩。

从照片上的边上一个通道,进入教堂的后花园。

这个福音堂的后花园与当年的峨中学一墙之隔,所以,张绍先老、毛元康老,以及我罗锦江公等峨中老学友,当年早晚听得到教堂里传出的袅袅梵音,还可以从峨中的男生楼上寝室轻轻一伸手,偷摘福音堂后花园树上的水果。

董老师说,泸州市民大人哄小孩,说福音堂高鼻子洋人,要骗娃进去煮来吃,从小我就很害怕福音堂洋鬼子,远远看到他们就躲,生怕被洋鬼子骗去煮来吃了。

1949年后,福音堂的活动基本停止。房屋先是二中和泸师教室宿舍。60年代泸师教师搬到中巷子王爷庙后,福音堂全为二中教师宿舍。

福音堂门口有个补锅匠姓肖,忠字辈,董代富老师和他妹是皂角巷小学同学。一家几口就靠长兄在福音堂门口没点,一挑担子有个风箱,锅可以冷补热补,还可以用拉来旋转金钢钻在断裂瓷碗两人旁钻眼,用铜钉补碗。传统手艺齐全,一家三口免强能维生。

改革开放后,政府根据宗教政策,划给福音堂有关人士一笔款项,让其将福音堂修在别处。并将福音堂原地址上半部修二中的艺体馆,下半部修临街楼房。

有100多年历史文化的福音堂就此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泸州   南门   中平   梵音   中国话   福音   明道   嬷嬷   洋鬼子   小门   传教士   中国内地   后花园   寝室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