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到1976:尼克松访华之前发生的珍宝岛战役,改变了世界格局

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

你若抄袭,维权到底

历史是成王败寇者的记录。

这就像苏联被解体之后,它的历史也被解体了一样。

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转折点关键国家,如今这个关键国家变成了美国,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当年美国与苏联的军备竞赛中处于劣势地位,于是求着和我们关系正常化,被公知们美化成美国看不惯苏联对我们的欺压,于是想要解救我们。

这种编造的谎言甚是可笑。

美国既然想解救我们,为什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封锁我们呢?1950年跟我们在朝鲜战场上较量没有得逞,1962年又想征服越南来对我们进行包围。

怎么到了1972年,美国突然良心发现了吗?

公知以为自己掌握着话语权和所谓的信息差,就可以信口雌黄而瞒天过海,可惜逻辑这个东西不是靠编造可以掩盖的。

针对公知美化美国与我们关系正常化的那段历史,我们来告诉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之前我们讲过,越南战争没有如美国所愿,既没有在短期内结束战争,也没有因为增加兵力而取得胜利,反而使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却要为上一任的约翰逊留下来的越南之祸擦屁股,此时的尼克松政府腹背受敌。

对外与苏联在军备竞赛中显出颓势,对内国内反战情绪日趋高涨,更令他们头疼的是,老人家的思想已经输出到全球,让他们的后院起火了。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尼克松不得不重新审视美国的战略。

在他眼里,苏联是死对头,他们之间不可能握手言和,即使达成合作,也只是短暂的缓兵之计,要不了多久就会兵戎相见。

放眼世界,此时的中国发展惊人,拥有了只有世界列强们才配有的核武器,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与苏联接壤,在地理上两国可谓是互为犄角,但是现在两国之间关系恶化,已经到了随时可能动手的地步。

如果能够将中国争取过来,那么对苏联将形成东西合围之势,对美国来说,整盘棋局就活了,现在就差一个与中国搭讪的契机。

尼克松战略转变的契机,终于在1969年等到了。

1969年,苏联在边境线上制造了多起事端,中苏关系到了大战一触即发的态势。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入侵珍宝岛,袭击我们的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6人。

苏联为什么要入侵珍宝岛呢?事情要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说起。

1955年,苏联在波兰华沙组建华约组织,以此来对抗美国组建的北约组织,但是我们也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却没有加入华约组织。

为什么没有加入,因为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都是军事组织,这个组织是政治主权向外延伸的表现。

老人家早就看穿了这一切,一旦加入就相当于绑在了战车上,别人可以介入你的主权,指挥你的政治和外交。

在涉及到主权问题上,老人家从不让步,一概免谈。

因此,我们没有加入任何一个组织,对方就无权干涉我们的内政,也就不存在主权的独立性问题。

果不其然,苏联于1968年8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武装干预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而捷克斯洛伐克属于华约组织中的一员。

苏联为什么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原因在于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不符合苏联领导人的想法。

苏联没有像美国那样通过给钱的方式帮助华约组织成员国发展,也没有给出一条使其快速发展的道路,而只有简单粗暴的命令。

由此造成这些东欧国家社会矛盾不断积累,西方趁机对其进行和平演变的渗透,制造民族对立,最终导致矛盾激化。

因此,当捷克斯洛伐克打算实行改革时,遭到苏联的反对。

1968年8月20日夜,50多万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军队向捷克斯洛伐克发起进攻,6个小时后占领全境。

此时苏联领导人已经由赫鲁晓夫变成了勃列日涅夫,他提出了“有限主权论”,以此来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有限主权论”呢?

“有限主权论”是指在同一阵营里,用联合主权代替单一的国家主权。

说得更直白一点,如果苏联认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受到威胁和损害,那么苏联可以代表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对你实行主权接管,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国的主权是有限的,所以被称为“有限主权论”。

说白了,“有限主权论”的质就是霸权主义。

这种做法正如老人家所说,苏联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兄弟党”变成了“老子党”和“儿子党”。

这种做法的后果,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朋友往敌人的阵营推。

这也是当年社会主义阵营曾经盛极一时,最终走向衰败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经济问题。

你不能直接给别人钱,那你要给别人指明一条赚钱的路,两者都做不到却只会发号施令,最终只能是光杆司令。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西方。

只不过西方资本主义在全世界抢了几百年,抢来的家底自然很厚,所以,它们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毕竟全世界的原材料市场和销售市场还在他们手里,等它们把家底都败光了,两大市场也没了,西方资本主义一样垮台。

苏联这种做法从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就一直如此,勃列日涅夫则是有过之无不及,这就是老人家所说的修正主义,即他们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那么,苏联经历了波匈事件之后,为什么又再次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强硬手段呢?

事情要从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之后大搞修正主义说起。

1959年9月,赫鲁晓夫跑到美国与之媾和,搞了一个“戴维营精神”的投降主义,结果被美国玩弄于股掌之间。

1962年,苏联扶植的印度对我们西藏进行蚕食,被我们的边防军打退。

与此同时,苏联又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妥协退让再失一城。

1964年,我们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封锁之下成功爆炸原子弹。

在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气短势弱,一时间没有了之前的趾高气扬,而此时的赫鲁晓夫即将经历自己人生中的重大危机——政变。

1964年10月11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了讨论撤换赫鲁晓夫的会议,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就此落幕。

继任者勃列日涅夫上台,苏联国力恢复,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在太空领域压美国一头。

直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之前,在我们的黑龙江边境上的态度没有之前那么强硬。

尽管我们没有加入华约组织,但是赫鲁晓夫对我们极为看重,毕竟敢跟美国交手并且没有输的国家只有中国。

1957年,苏联突然撤资。

1958年提出与我们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遭到老人家的反对。

赫鲁晓夫逐渐失去对我们的掌控之后,对我们的态度也急剧转变。

从1967年起,苏联又开始对我们采取强硬态度。

历史上的珍宝岛本就是我们的领土,别说珍宝岛,连库页岛之前都是我们领土,但是不知道当时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是怎么想的,竟然想打珍宝岛的主意。

为这个巴掌大的弹丸之地,这里既没有黄金又没有石油,却偏要与我们开战,由此失去一个强大的盟友,这是非常不智的决定。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已经日薄西山,没有什么政治远见。

从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苏联边防军先后16次侵入珍宝岛,干涉中国居民的正常通行和生产活动,阻止中国边防部队执行正常巡逻勤务,还出手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军战士,并且制造了“七里沁岛事件”。

七里沁岛事件发生在1968年1月5日,这是寒冬季节,苏联边防部队越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心线是中苏边界线。

这支部队越过边界线,入侵我们的七里沁岛,用野蛮的态度干涉我们渔民正常的捕鱼生产活动,开着装甲车冲向我们的渔民,撞死4人并碾压,撞伤打伤9人。

中央军委立刻电令沈阳、北京等有关军区,加强中苏边界东段边防警戒的重点部署,要求边防部队有重点有计划地打击苏军的挑衅,力争做到“不斗则已,斗则必胜”。

苏联仗着自己的国力,继续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到了1969年,这种挑衅更是倍加猖狂。

1969年3月2日8时,我们的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上珍宝岛,在这里执行巡逻任务。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因为形状酷似元宝,所以命名为珍宝岛。

这里历来就是我们的领土,再往外连库页岛都曾经是我们的领土,更不用说这个珍宝岛。

岛上的居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以打鱼为生。这里是我们的国土,自然我们的边防军战士有责任在这里执行巡逻任务。

但是,这一天苏军发现我们的巡逻分队之后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别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袭来。

这明显就是入侵行为,而且苏军登岛之前便列开战斗队形,向我们的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准备穿插包围。

我们的边防巡逻分队立即发出警告,但是得到的回应是苏军突然开枪射击, 6名边防巡逻人员被打死打伤。

对于这种侵略行径,我们的战士当然不能纵容,于是被迫还击。

经1个多小时激战,我们的边防部队击退了苏军的进攻。

但是,不甘心失败的苏军再次卷土重来。

1969年3月15日凌晨,苏联边防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入侵。

我们的边防部队一个加强排登岛,与入的侵苏军形成对峙。

8时许,苏军发起攻击,但是一个小时的激战之后,被我们的加强排打退。

9时46分,苏联边防军出动6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准备从南北两侧向珍宝岛发起攻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江叉,拦阻我们的边防部队登岛支援。

我们坚守在2号阵地上的边防军,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苏军,接连投出5枚手雷,使其一辆坦克闯入雷区被炸坏,苏军第二次进攻被打退。

13时35分,苏军边防军开始用纵深炮火袭击我们的防御阵地。

炮击2小时之后,苏军100多人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第三次进攻。

我们采取分割近战的战术,打退了苏军第三次进攻。

1969年3月16日,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100多名步兵,直升飞机和纵深炮火系统配合,试图再次登岛,并炮击我们境内的纵深地区。

我们的边防部队同苏军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突袭,击退了苏联边防军第三次进攻,苏军指挥官边防总队长阵亡。

入侵不成功,指挥官还阵亡了,一辆坦克还留在了战场,对于当时不可一世的苏联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

由于苏军被击坏的T-62主战坦克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坦克,他们极不愿意让我们俘获这辆坦克。

于是在1969年3月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铺设地雷,企图阻止我们的边防部队登岛,并试图拖回被击坏滞留在江叉的那辆坦克。

我们的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击毙苏军边防部队另一位总队长和一位中校。

但是,苏联仍然不死心,一定要将坦克拖回去,拖不回去就炸毁。

1969年3月21日,苏军又派出爆破组,试图炸毁坦克,再次被我们的边防军击退。

这辆坦克是拖不回了,苏军只能用炮火将坦克下的冰层击破,让坦克沉入乌苏里江。

1969年4月,我们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以此来作为苏联入侵中国的铁证。

这场战役最终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我们再一次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而我们的边防军战士阵亡71人。

请记住这些英雄,他们不是为他们自己的家族流血牺牲,而是为我们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的人民。

他们当年如果没有牺牲,也跟我们家里的老人一样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了,可是他们却长眠在了那里。

今天看到有人污蔑我们的志愿军和解放军战士时,心里一阵心痛,心痛的是他们为这帮诋毁他们的人牺牲,实在是不值得,狗都还知道感恩呢!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觉得自己颜面尽失,凭借先进的武器竟然打不过我们的边防军。

因此,苏联军方的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我们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以苏联当时的实力是能够做到的,苏联的核弹头不仅多,而且当量大,但是真要动起手来,我们也有核反击的能力。

苏联不仅扬言要对我们实施核打击,而且联系美国,提出联合我们的核力量实施摧毁性打击。

这就是当时被修正主义篡权后的苏联,为了报复我们,可以联合自己的敌人来进攻我们。

面对苏联气势汹汹的样子,如果我们处于老人家的位置,我们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呢?我们能比他做得更高明吗?

如果你想了解过去那个时代的真相,请关注下一篇《乒乓球外交:小球推动大球》。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珍宝岛   尼克松   捷克斯洛伐克   赫鲁晓夫   华约   苏联   边防军   装甲车   边防   美国   主权   坦克   中国   战役   格局   部队   发生   组织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