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一的各种方法中,“抢滩登陆”式的强攻最不可取

这叫“新常态”,美国要习惯,习惯了就好。

国家的统一问题,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热点,因为这关系到民族复兴、国家尊严;

而台湾最后以什么方式回归,更是大家关心的,因为“兵凶战危”,一旦开战,影响面就广了。

一点点捋顺两岸关系变化的过程,我们会发现:

台湾一定是会收回的,而在收回的很多种方式中,“抢滩登陆”式的强攻最不可能发生。

因为有三方面原因决定了采取“强力军事行动”的方式发生可能性小:

1、不要被那些“岛上人人想独”的说法影响,实际上两岸和平基础是很强的。

在“统后和平幸福”与“独会天天挨打”之间,岛上每个人都会做出务实的选择。

2、军事行动的损失和破坏性非常大,大到任何一方都承受不起。

真的打起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无法控制,大陆和岛都会损失惨重,这是一定的;

如果域外势力参加进来,这就是一场大战了,不夸张地说,可能会引发世界大战。

而这个结果,任何一方都承受不起。

3、中美两国的控制力度在变化。

美国一直在这方面占有优势,但是,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中美对岛的控制在变化,大陆对“岛”的促统手段也越来越多。

这一点是最关键的,也是目前中美斗争的焦点。

以前,美国做的很多事我们没办法反制;现在不行了,美国不能做,做了我们就要反制。

实际上,大陆在建立一种新的“平衡”,美国人天天叫嚷着:这是打破惯例;

但我们认为,这是将来的“常态”,叫“新常态”,美国要习惯,习惯了就好。

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蒋介石得到消息沉默许久,才说出五个字:世事难料啊!

从中美建交时开始,台湾就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还是特别好用的“牌”;所以,只要台湾问题不解决,中美间的力量对比就不能算“对等均衡”。


因为美国在决定对大陆政策时,有一个“台湾问题”做依靠;而大陆在制定对美原则时,要考虑这些原则不能对“统一大业”产生影响。

两蒋时期,海峡两岸的军事力量没法对比:大陆陆军实力很强,但是没办法上岛;岛上军队主要发展对海控制能力,让大陆登岛更加困难。

就这样,台湾海峡成为一道“天堑”,让岛上的“伪政权”得以暂存;而那时候的海峡两岸,都坚持自己是“正统”,台湾称大陆政权为“匪”,大陆称台湾政权为“伪”。

但两蒋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坚决不准小岛闹“独”。蒋介石还想着“反攻大陆”,认为自己是只是暂时败退至岛上,所以要“不忘在莒”,要以此做“复兴基地”。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蒋介石在岛上得到消息,沉默许久才说出五个字:世事难料啊!

蒋介石说“世事难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反攻大陆”恐怕永远不能实现了;实际上,两岸政治高层在很久之前都是认识的,有的甚至很有交情。

所以,随着两岸秘密渠道的沟通,许多敏感问题都有涉及。1975年4月,蒋介石突然去世,蒋经国继任,两岸间的接触仍然得以维持。

到1987年,两岸关系实际已经改变不少,大陆坚持统一,台湾坚持“不独”,这两方面的共同基础是非常深厚的。

但是,蒋经国在1988年1月突然去世,两岸关系骤变。

蒋氏父子

蒋介石、蒋经国都是突然死亡,尤其蒋经国,死得特别蹊跷;这两人如果多活一些时间,两岸关系能更进一步也未可知。

而蒋经国在位时开放岛内“党禁”,搞“独”的独蛙纷纷从关押地“绿岛”释放出来;李登辉在美国和日本的扶持下,不断改变政策,民进党做大,两岸风云突变。

李登辉是个大祸害,有人怀疑他是日本间谍,而宋楚瑜是个“无能”的变色龙。

蒋经国去世后,由于蒋家第三代出息不大,而蒋经国与章亚若生的双胞胎儿子虽然很有能力,却得不到蒋家承认;所以,接班人就没办法在蒋家后代中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又出现了“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内部纷争,而当时掌握一定权力、在台湾名声良好的宋楚瑜临时变化立场,使李登辉上台。

李登辉

李登辉出生在日据时代,他的家庭也是台湾社会的“特权阶层”,他本人从小深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长大后在日本上了大学;所以,他满脑子都是“效忠天皇”的顺民思维。

从日本回来后,李登辉一直在农业部门工作;因为工作能力出色,被还是“行政院副院长”的蒋经国发现。

蒋经国一方面看重他是个“干才”;另一方面,他还是个“本省人”,使用他可以安抚人心,缓和一些“省籍矛盾”。

李登辉一直被蒋经国重点培养,随着蒋经国职位变化,他的位置也步步高;1978年,蒋经国接班,李登辉马上被任命为台北市市长。并且在党内处于仅次于蒋经国的高位。

李登辉在蒋经国面前也比较能装,低眉顺眼言听计从,只要蒋经国在,他就不会坐下;即使坐下,也只坐半个屁股。

到1988年,台湾政治力量几乎被李登辉掌控了;而这时,蒋经国已经发现李登辉在操弄“省籍矛盾”,但他已经没办法撼动羽翼丰满的李登辉了。

蒋经国去世之后,李登辉开始掌握大权。他通过手段,把以前从大陆来的政治人物一个个排除出决策核心,比如军头郝伯村、蒋家后代蒋纬国等等;连帮助他的宋楚瑜也被打入另册。

李登辉上台的时间,正是国际局势变化最大的时候: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西方国家都在看衰中国的前景;所以,这时候的李登辉的言行是矛盾的:他嘴上说要“统一”,但做法上却往“独”的路上走。

比如1991年,李登辉废止了许多法律条款和有关条例,给“独蛙”提供生存土壤;他“修宪”,明确所谓“台澎金马”选举范围;他排挤想统一的老一辈,操弄“本省”政治空间等等。

实际上这时候的李东辉在等,等大陆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美国和西方国家都说:社会主义阵营在崩塌,大陆出现变化也只是一两年的事。

李登辉一直等到1999年,发现大陆不但没有像美西方说的那样很快崩溃,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于是,他等不及了,露出本来面目,搞起了“两国论”。

李登辉之后的陈水扁是“独派”明确地掌权,但他的威望不够,府院权力分离;并且,他是经过一系列暗箱操作才上台的,社会接受度也是问题。

陈水扁之后是无能的“小马”当政八年,这八年时间他几乎没有什么作为;岛上处处推行的“本土化”政策、做法,他一点都没有改变。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上台至今,台海一直不太平;蔡英文这个人的政治光谱一直是很明确的“独”,她是李登辉一手培养的人。

之所以先把台湾台面上的人简单捋一遍,特别详细讲一讲蒋经国和李登辉,是因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点台湾政治光谱的变化。

美国控制的手段暗黑。

两蒋时代,两岸势不两立,大陆也没办法登岛,所以,美国根本不担心大陆会把岛收回去。

但是,美国时刻提防着岛上的政治人物,因为他们害怕两岸突然就和解了。所以,美国一面支持两蒋,一面防着两蒋。

老蒋时代也想搞核武器,被美国毫不犹豫地按下;老蒋和对岸稍微和缓,美国就要适当表达关心。

蒋经国实际上是被美国敲打最多的人;他“访美”遭到暗杀,这其实是对他缓和两岸关系的一种警告;

“江南案”在美国爆发,严重伤害蒋经国的接班计划,培养的接班人蒋纬国远离权力中心,也是美国加强对岛控制的手段。

“江南案”让蒋家第三代远离政治中心

1988年,在日本上学、有美国康奈尔大学经历的李登辉上台,对美国来说,这是配合当时世界形势的最好安排。

当大陆经受住考验,也加入了“WTO”,一系列挑动两岸关系的事情就出现了:李登辉窜访美国;金里奇窜访台岛。这些事件挑起局势瞬间紧张。

实际上,2000年上台的陈水扁是个明面上的“独蛙”,但这时候的美国要打反恐战争,没办法把精力集中到亚太,所以,即使像陈水扁这样的“大独”,也没办法掀起大浪。

在窜访失败、过境外交颜面丢尽之后,陈水扁不得不说: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一群自嗨的“蛙”

2008年上台的小马,其实就是个没有太多主见的“糯米和尚”,天天抱着“不统、不独、不武”这自相矛盾的说辞,在岛上左支右绌地干了八年。

这也说明,岛上的政治人物影响力有限,他们为了讨要好处,只能打着所谓的“岛民民意”;谁都知道,“民意”不过是借口罢了。

2016年,美国“重返亚太”局势已经明朗,对中国进行遏制已经是美国的政治共识,李登辉培养的蔡英文上台了。

她的任务是配合美国对大陆进行遏制。也就是美国要打牌的时候,培养的“独”们要主动、勇敢地站到第一线。

他蹉跎了八年

新中国刚建立,就在台湾问题上和美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较量

二战结束后,美国打了“朝鲜战争”。不管真假,当时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的确发表过讲话,很直白表示:大陆统一,美国不会插手。

当然,艾奇逊的条件是大陆不会倒向苏联。

美国实际也知道:只要岛上的蒋伪不主动投降,大陆对横亘在两岸间的“海峡”一点办法都没有,总不能用渔船渡海吧。

冷战阵营确立,美国用第一岛链控制东亚的局势已然明朗,台湾作为第一岛链中间一环,其地缘价值无可比拟,甚至韩国和日本加在一起,也赶不上台湾的重要性。

所以,1952年上台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强化并具体实施了前任杜鲁门制定的“遏制”政策:在联合国搞小动作;向岛上派军队、支援武器;支持蒋“反攻”······

老蒋视察部队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要求岛上政权放弃沿海岛屿,比如大陈岛等,集中力量防守。这让大陆非常不好处理,因为这些沿海小岛是牵制“岛”的手段,如果他们放弃了,我们还真不好办。

美国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想分裂大陆和岛上。所以,大陆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和马祖进行大规模的猛烈炮击。

1958年10月6日,金门炮战告一段落,大陆发表了伟人亲自写的文章“告台湾同胞书”,这篇文章向两岸人民、向全世界揭示了美国的图谋,明确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中美围绕“岛”的第一轮较量到此结束,中国既打破了美国分裂我们的图谋,又让“岛”上没办法放弃沿海的岛屿;同时,我们还顺势向全世界宣示了“一个中国”!

艾森豪威尔的“窜访”,把岛成功变成美国手中好用的“牌”。

基本上,艾森豪威尔一上台,就在这个问题上吃了个“暗亏”,他当然不可能认输;况且,美国也摸清实际情况:大陆军事实力还没办法渡海作战。

于是,艾森豪威尔在1960年6月17日,破天荒地窜访岛上。1960年是艾森豪威尔八年任期的最后一年,这时候的外访对他来说是对亚太的最后巡视;他先访问日本,再窜访岛上。

对美国政府来说,这是在向外界宣示美国的东亚政策:大力扶持蒋伪集团,不让大陆统一,用第一岛链封锁围堵新中国。

对岛上的蒋介石集团来说,艾森豪威尔的到来是不得了的大事;所以,岛上动员了50万人,从机场排到艾森豪威尔下榻的饭店,夹道欢迎。

要知道,当时岛上人口一千万多一点,刨去老人、孩子,几乎全岛动员了。

对大陆来说,这是对我们主权的挑衅,我们当然要做出反应。6月15日,艾森豪威尔还在日本接受日本人的款待,我们就登报声明:将于17日炮击。

实际上,这是在告诉金门岛上人民:那一天躲着点,别被打到了。

在这个声明里,也对美国和蒋伪进行了严厉的警告:

倘若有人不遵我们劝告,甘心为虎作伥,胆敢扰乱伟大的反美武装示威,必遭严惩,勿谓言之不预!

迎接艾森豪威尔的炮弹

艾森豪威尔在岛上待了三天,炮击也进行了三天,共打了八万多发炮弹。大陆的炮击当然不能伤到艾森豪威尔分毫;而他的“窜访”,也的确把岛成功变成美国手中好用的“牌”。

现在,美国的感受是:这张牌打的难度居然如此之大。

一直到冷战结束,“岛”都是美国手里好用的“牌”;其中有过波折,那就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为了维持这张“牌”,美国人想尽了花招。

大体的局势是:大陆在军事上没办法突破“海峡”;“岛”早就没有“反攻”的想法,他们躺平了,美国怎么说,他们这么做;

而美国则一方面在政治上模糊立场,以维持这张“牌”的存在;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帮助“岛”,不让两岸力量变得悬殊。

美第七舰队开进海峡

也许是长时间的和平,让美国放松了对两岸力量的观察;也许是1996年美国两艘航母让大陆的军演戛然而止,美国感受到某种“把握”。

所以,美国在保有这张牌的有效性的同时,并没有下决心给这张“牌”升级:让它更有威胁性;或让它的军事能力更强一些。

实际上,也有美国专家呼吁,把先进武器弄到岛上,让大陆对岛没有“一击必中”的优势;但是,经过不停地论证,美国人始终不敢把先进武器放到岛上。

两方面考虑:

一是这些武器都是密级非常高的,如果放在岛上,就相当于对大陆公开了武器的秘密;

二是这些武器都是进攻性的,一个不小心,会让大陆得到彻底解决问题的“口实”;况且,不管给岛上什么武器,用外都有限。

岛上想要F-35

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着实把美国人吓了一跳,他们发现自己的实力在不断衰退;同时,他们还发现,中国各方面实力突飞猛进。

于是,“遏制中国”成为美国两党的政治正确,而“岛”这张牌也到了使用的时候,唯一的分歧是“怎么打这张牌”:有的想干脆用“岛”换中国手里的美债;有的想用“岛”挑起战争。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美国人面前:中国在建立“新常态”。

以前,艾森豪威尔窜访,美军上岛,大陆只能炮击一下,以示抗议;

现在,大陆把话挑明:美军上岛之日,就是收回之时。至于总统上岛,那更是不可能了。

艾森豪威尔

以前,岛上的“独蛙”以出访为借口,到美国经停,大陆没啥好办法;

现在不行了,只要发现,必定把美国折腾个七荤八素。

以前,岛与大陆争“法统”,花钱抢“邦交”;

现在,大陆理都不理,而那些小国一个个往大陆一方靠拢;

以前,美国众议院议长窜访,大陆气得不行但没有办法;

现在不行,佩洛西窜访,差点把老命搭在岛上;

以前,出现危机,美国两个航母编队来到岛的附近,所有问题戛然而止;

现在不行了,美国航母编队根本没法靠近。

总之,美国发现:“岛”这张牌越来越不好打了。

大陆促统的手段很多:最好在“都是一家人”的前提下协商;否则“穷、困、围、攻”都是选择

围绕“岛”的问题,真正的障碍是美国;所谓的“天然独”纯粹是他们造出的借口,以此来提高对立的态势。

两岸曾经也探讨过“统一”,大致列出四个主要的问题:历史问题、文字问题、军队问题、制度问题。

这些问题深入探讨后,其实都不是问题:

历史问题,尊重事实就行;

文字问题,文字有其生存的条件,不用管;

军队问题,这是根本,不能说把自己国家的军队搞得不能打吧;

制度问题,说好了“两制”,你搞你的,还要咋样?

事实上,岛上也知道,大陆想“统”的话,手段很多,“穷岛、困岛、围岛、登岛”,任何一种办法都行;这些办法一起用,或者几个一起用,威力更大。

有这么多手段,为什么非要用最激烈、牺牲巨大的“登岛作战”呢?所以,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来看,“抢滩登陆”式的强攻也是不可取的。

写着写着就五千多字,这四种办法的实施和效果还没有细讲,实在抱歉。

下次专门谈如何实施“穷岛、困岛、围岛、登岛”,以及这里的利弊。

实际上,有些手段已经在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艾森豪威尔   李登辉   中美   两岸关系   台湾   日本   美国   岛上   蒋介石   中国   两岸   蒋经国   手段   政治   大陆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