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授:中美两国关系恶化,错不在美方,引得纽约时报高度评价

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前,前国务卿基辛格就预测,此次的布林肯的中国之旅,可能不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任何改善。

事实也的确如此,布林肯回国后多次口出狂言,称要继续做中国不喜欢的事,说中国不喜欢的话。

作为中美建交的先驱,基辛格对于两国关系可谓非常了解。

他称:“美中之间,已在悬崖之上,其中一个大问题是,双方需要同时后退一步,就当前的关系轨迹而言,我不能确定美中紧张关系持续,将导致的后果。”

基辛格还表示,两国很可能因误判爆发冲突。

中美关系冰冻责任在于美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拜登并未遵守在巴厘会议达成的协定,持续不断的制裁中国企业,大疆、华为甚至是Tik Tok都被美国限制在其境内活动。

而且,美国还颁布了“限芯令”,想用芯片来卡中国的脖子,就连美国境内芬太尼泛滥,它都能因此指责中国。

最恶心的是,美国就中国的内政大作文章,粗暴干涉台海问题,还企图在香港、新疆、西藏等地制造混乱。

美国围堵中国的事实就摆在这里,却偏偏有些“专家”睁眼说瞎话,不但妄议国家的外交政策,还扬言“中美两国关系恶化,错不在美方”。

此言一出,便被西方媒体争相报道,引得《纽约时报》高度评价,花了大量篇幅来盛赞这位“专家”。

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碗

胡伟,现任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东北亚名人会”中方成员。

公开资料显示,他在198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又在本校读了研究生。

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政治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后来成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在90年代末,胡伟曾远赴美国哈佛留学,镀金归来后入职上海交通大学,还曾在挪威、美国、法国,担任过客座教授以及访问学者。

胡伟曾获得过国务院特殊津贴,也曾荣获过“五个一工程奖”,还是“百千万工程”的人选。

他的头衔很多,林林总总共有近30个,是各种学会的常务理事或成员,是货真价实的专家。

不过,围绕着胡伟所引发的争议也不少。

在2023年3月24日,《纽约时报》曾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崛起依赖于与世界的联系,但中国现在正远离世界》。

作为“正星条旗”的媒体,《纽约时报》发出怎样令人瞠目结舌的报道都不奇怪。

可让人气愤的是,中国的学者胡伟竟然附和着《纽约时报》胡说八道。

胡伟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句话本没错,但胡伟简单的把“世界”当成了美国。

胡伟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中国在俄乌冲突上不能做出一个有灵活性的选择的话,中国就会被更加孤立。”

简单而言,胡伟认为,中国目前过于向俄罗斯靠拢,而遭到了美国的排斥和疏远,若中国不作出改变,下一步美国会拉拢更多的国家对中国施压,进而孤立中国。

胡伟谈到了他在接受采访前,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失去的将无法挽回:俄乌战争一周年有感》。

开篇讲的就是:“拜登冒着枪林弹雨,不远万里来到基辅,将泽连斯基感动的涕泗横流。”

胡伟称,拜登此行意义非凡,并不是象征性的,而是代表美国将要全力支持乌克兰,把“侵略者”赶出国土,是向全世界公开宣布普京的“征服战争”即将失败。

胡伟认为,在美国全力支持乌克兰后,俄乌冲突就要进入尾声。

战后的世界格局将发生颠覆性变化,目前的联合国构架将被重塑,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不再,中国的外部环境将更为凶险。

接着,胡伟又提到联合国第11届大会通过的特别决议,在俄罗斯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这个问题上,有141个国家投了赞成票,其中大都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

有7个国家投了反对票,都是厄立特里亚、尼加拉瓜、马里这样的小国,另有32个国家放弃投票,如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胡伟认为,虽然联合国大会的投票,不能对俄乌冲突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却已经表明,“挺乌倒俄”的舆论氛围已经形成。

胡伟又提到了中国的立场,称拜登前脚从乌克兰离开不久,中国的代表就到了俄罗斯,并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

胡伟说:“这份一共12点内容的文件主张停火止战、启动和谈、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但并没有提出具体方案,更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其中第十点提出“停止单边制裁”,针对性是不言而喻的。

有鉴于此,那些赞成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国家显然不会接受这份文件,乌克兰当然更不会同意,问题是俄罗斯也称这个文件不代表俄方立场。”

胡伟分析,当下俄乌冲突之中,俄罗斯举步维艰,或许最后只能用核武器等极端的方式来终结这场“不义之战”。

他认为,一旦战争结束,中国的处境将显得相当尴尬,并用了《阿房宫赋》中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来提醒“俄罗斯当局”。

回到采访,胡伟预测西方将更加团结,北约会继续扩张,如果中国不与俄罗斯保持距离的话,有可能会在国际上受到进一步孤立。

胡伟在《纽约时报》的记者面前,也谈到了当下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比如渲染中国营商环境恶化,呼吁美国企业以及其他外企从中国撤离;

比如用加征中国商品关税的方式,来阻挠中国的商品进入美国,同时也是对中国外企的打压;

再比如拜登一直试图说服其他国家与美国进行统筹协调,尤其是在阻止中国获取先进技术上。

包括日本、荷兰在内的美国盟友,已承诺不向中国出售它们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

英国曾在本国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使用哪个厂家的骨干网犹豫了一段时间,最后决定不购买华为的设备。

同时,因为美国的限制,中国的企业也很难向西方发展。

美国及其盟友,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制定了严格规定,中国的制造商们如果想保住正在流失的西方客户——后者正在努力减少因中国因素导致的风险,就不得不将部分供应链转移到国外,许多中国工人已因此失业。

中国的科技企业正面临极为严格的审查,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国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出售其持有的短视频应用TikTok的股份,否则这款广受欢迎的应用将面临在美国被禁的前景。

美国已经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国家也下达了类似禁令。

正是因为美国的种种敌对行为,才导致了中美关系的急转直下,胡伟却说:“中美关系为什么恶化?谁应该对此负责?这个我不讨论了,因为这个问题太敏感。我认为责任不在美国。”

胡伟的意思很明确,中美关系恶化是中国导致的。

但中国外交部在致电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曾明确说过:“年初以来,中美关系遭遇新的困难和挑战,责任是清楚的。”

胡伟所言,是公然与国家外交政策唱反调。

中国的“专家”,美国的喉舌?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以及在外有着多年研学经历的专家,在美国对华限制上,胡伟心里一清二楚。

可他倒打一耙,将美国的错误,归咎在自己国家身上,归咎于中国支持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上。

事实上,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是中立的,也是一贯的。

中国从未向俄乌冲突的任何一方提供过武器或其它军事援助,在社交平台上,允许民众们就俄乌冲突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从未有过任何偏袒。

我们呼吁停止战争,双方回到谈判桌上来,可胡伟却自欺欺人般的抹黑中国外交政策,称“中国站在俄罗斯一边”。

而且,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这意味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受任何国家的影响。

胡伟却用:“中美关系已变成敌对关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正不断寻求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而俄罗斯的经济产出只接近于中国南方的广东省,在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时期,中国都经历过对方导致的痛苦与屈辱。”

胡伟的说法是典型的偷换概念,沙俄是沙俄,苏联是苏联,它们与现在的俄罗斯截然不同。

何况,中苏虽然在60年代交恶,但到了80年代又和好如初,苏联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给我们提供过很大的帮扶。

总结而言,胡伟的观点很明确:站在美国一方,是选择了“世界”;同俄罗斯交好,是与“全世界为敌”。

胡伟当然知道,美国只用一句“怀疑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对伊拉克这一主权国家大打出手,在翻遍了整个伊拉克,也不曾找见所谓的“大杀器”。

胡伟也知道,“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恼羞成怒。

找不到发泄对象的它再次绕过联合国,扛着“反恐”的大旗闯入阿富汗,在将那里闹得天翻地覆以后,灰头土脸的离开。

胡伟还知道,美国根本不把盟友们当成主权国家,随意干涉其内政,“指导”其外交方针,迫使其奉行“美国优先”战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它国之上。

利用美元霸权和强大的美军四处挑弄是非,明明自己失败了也不肯承认。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奉行的是“霸权主义”,它要当“世界警察”,作为“民主”“人权”“正义”,不过是它手里的工具。

对于美国的种种恶行、暴行,胡伟闭口不言、视而不见,只谈美国人愿意看的。

阻遏中国,美国必将自食恶果

在说完“中美关系恶化,责任不在美国”后,胡伟又称:“我们(美中)都不是朋友了我(美)为什么还要帮你呢?中国没有理由抱怨美国不再帮助自己了把竞争对手给弄大,那不是傻瓜吗?”

胡伟的言论经不起任何推敲,是完完全全站在美国立场上所发表的论调。

事实上,中美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即使在中美友好期间,也是中美互助,而非美国单纯的帮助中国。

何况,中国从未抱怨过“美国不提供帮助”,现代化的中国也不需要美国提供任何帮助。

双方正常外交、经济、贸易往来即可,何谈美国帮助中国。

胡伟还帮美国洗起了地,他说:“美国总是试图遏制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美国同意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增加了与中国的贸易。在中国一无所有的时候,美国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这番论调,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讲话如出一辙。

布林肯就常说:“中国对美国存在着很深的误解。我们不寻求在经济上遏制中国,只是寻求多样化和去风险。”

美国所谓的多样化,是“去中国化”,所谓的“去风险”是疏远乃至孤立中国。

如果说美国不曾试图遏制中国崛起,就不会在经济、科技、军事、内政乃至核武器方面,对中国指指点点,甚至是加以制裁。

尽管中国千万次的重申,我们是和平崛起,不会改变任何国际秩序,但美国就是担心,中国强大以后,会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取而代之。

正因如此,才会歇斯底里的对中国围追堵截。

《德国之声》就曾多次刊文称:“不是说美国太虚弱,也不是说美国正在衰亡,而是因为中国前所未有地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遏制中国崛起这件事上,美国做的越多,到最后就会越狼狈。它的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徒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中美   沙俄   纽约时报   基辛格   乌克兰   苏联   中美关系   外交政策   国务卿   美方   俄罗斯   美国   引得   上海   中国   冲突   教授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