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总感觉喘不上来气,是哪儿虚?

你有没有发现,每到夏天就容易喘不上来气,爬楼或者运动更容易气喘吁吁……

这是体虚吗?还是心肺功能出了问题?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并支招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受访专家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 朱黎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张新

夏天气短多是正常的

简单来说,夏天感觉呼吸不畅,可能不是你的原因,而是气候的原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孙雯表示,高温、高湿条件下,空气中的氧含量会减少,加剧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负担,人体散热能力减弱,就会出现喘不上气的“缺氧感”。

另外,大多数物质热胀冷缩,空气也不例外,夏季空气密度减小,气压较其他季节要低一些。

氧含量减少,加上高温高湿,就像蒸桑拿一样;气压低,如同在高原。试想蒸桑拿和在高原的状态,敏感一点的人,呼吸自然不那么舒畅了。

夏天感觉喘不上来气,未必代表心肺功能出了问题。普通人可通过测量静息心率,来估算自己的心肺能力,即非运动状态下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成年人正常的静息心率在60~80次/分钟,运动员相对低一些。如果静息心率总是高于80,就可能给心脏造成一定负担。

气短,也可能是疾病信号

除此之外,气短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要注意排查一下隐患。

1身体缺钾

夏天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钾,出现浑身没劲、心律失常、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其中,心律失常容易牵连呼吸。

2贫血

贫血的人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组织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常见症状就是胸闷、气短。

3肺部疾病

比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气胸、大量胸腔积液等,都会让人感觉呼吸不畅。

4心血管病变

比如心衰、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如果心功能受损,不能将动脉血有效泵出,就会造成胸闷、气短,甚至呼吸困难。

5甲减

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变慢,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心率减慢、体重增加等症状。

6焦虑症等情绪障碍

部分焦虑症、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出现喘不上气的感觉,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单纯感觉喘不上气,可能只是身体有点缺氧,如果同时出现厌食、腹痛、有窒息感,则要及时就医,排除中暑、低钾血症、心梗等急性发病的可能。

普通人怎么缓解气短?

气短属于一种主观症状,受个人感受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相对普通人而言,有些人更容易出现喘不上气的感觉,比如:

1、体质较差、肺功能较弱的老年人;

2、思虑过重、精神压力大的人;

3、肥胖者,他们活动时会需要更多的氧气;

4、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等。

改善气短症状,可以先从以下生活细节入手:

1保持空气流通

不要长时间门窗紧闭,尤其是老年人。建议每开空调2小时,开窗通风半小时。

2吃点高钾食物

出汗多、长时间置身户外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些高钾食物,如橙子、木瓜、香蕉等水果;菠菜、芥蓝等绿叶菜;土豆、红薯、芋头等薯类;红小豆、小米等杂粮;各种菌类等。

3注意匀速减肥

避免老躺着或久坐不动,尤其是超重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超重者每周减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

4放松情绪

长时间负面情绪会影响呼吸中枢。焦虑、烦闷时可以试着收拾房间、出门拥抱大自然、涂涂画画、大哭一场,或者借助运动发泄。

在一些容易紧张的时刻,还可以试试“箱式呼吸法”,有助提高思维清晰度,放松情绪:

先把胸腔中的空气释放出来,屏住呼吸4秒;再通过鼻子呼吸4秒,屏气4秒;再从鼻子呼气4秒;重复这个步骤3~5分钟。

5室内湿度45%~55%为宜

如果家里太过潮湿,可以考虑除湿机,或者打开空调的除湿模式。连续使用空调除湿模式,不宜超过2小时。

如果家里过于干燥,可以用加湿器,但湿度别设定太高,45%~55%为宜。

6少吃冷饮

从中医角度看,夏季炎热湿润,人们又喜喝冷饮,会减缓肠胃蠕动,阻碍湿气排出引起气虚;且夏季阳气耗损更快,体弱的人易出现阳虚症状,如呼吸急促、喘不上气。

可以吃些补中益气的食物,如小米、山药;也可以每日取适量百合、黄芪、西洋参冲泡代茶饮;还要注意少吃冷饮,淋雨后立刻擦干身体。

2个动作增强心肺功能

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呼吸锻炼方式,有助改善肺功能,这里推荐两种。

吹笛样呼气

先用鼻子吸气默数“123”,再把嘴唇缩小做吹笛或口哨样缓慢呼气,默数“123456”。呼气的力度,以能轻轻吹动距脸部30厘米的白纸为宜。

腹式呼吸

双手可以放在腹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鼓肚子,暂停1~2秒;呼气时最大限度地收缩腹部,再暂停1~2秒,如此循环往复。

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练习次数不受限制,有助提升肺活量,增强心肺耐力。▲

本期编辑:郑荣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夏天   感觉   心律失常   心率   胸闷   冷饮   症状   呼吸   情绪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