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堵的这么厉害,上下均不通,谈什么治病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

《内经》云:肾者,胃之关。实则,胃者,肾之关。

此等胃气实为脾胃中焦运化之力。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结构,身心劳累程度,情志因素为影响中焦气化的四大关键因素。

中焦壅滞者:舌苔厚腻,常年难以彻底清除,而且清除时间久,脘腹外形肥厚,从口腔分泌物到二便一身粘滞之象,检查代谢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紊乱,容易上热下寒,而且极其难以调整过来,上及心肺,下至肝肾慢病反复,明明看到肾虚,却虚不受补,明知道上热当清,然而清则腹泻,羸弱之态,疲倦困重,虚劳之象尽显。

最近经常聊到脾胃,很多人还认为是消化,实际上消化仅仅是脾胃的一个层面,脾胃最重要的是运化。运化者,变化出焉。吃进来的是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转化成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便是如此。当然,只依靠脾胃还不够,这套运化系统跟肝气的疏泄,肾气充足,心的明智,肺气宣降都有扯不断的关系。所以,中医讲整体观,便是如此。

而我们现在饮食欲望太大,深夜食堂危害极高。宵夜带来的壅滞,日复一日的影响着我们原本就不足的脾胃,导致痰湿壅滞,发作诸多问题。上面热,下面寒的情况经常出现。此等皆从运化失利开始。尤其饮食结构错乱无常,必然积滞大量浊毒邪气,这不就是发作糖尿病、尿酸高、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元凶吗。体质好的先以通畅之法,体质弱的健脾助运。

解决脾胃中焦的问题,决定了上下二焦所发疾病的转归。

顺应脾胃绝不是党参,黄芪,而是砂仁,苍术。

这就是理法的差异。脏腑学说虚实为要,方便辨证。但疑难病仍然是六经思路,尤其主任讲过的六经体质—气化—水路系统。掌握了这个气,才能解决好运化问题。否则,用上一种消食导滞,还是远离根本。

瘟疫犯人本就让你神魂不归,乱你五脏六腑。然而总有体质平和之人,进出自由,自然邪气影响相对较小。若是慢病缠身,气化不利之人,感染邪气危害必大。此道理一说就明白,却难以让自己恢复到气化通畅之体质。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强调饮食,很多人做到了,身体体质逐步变好。然而,很多人还是惯有原来的生活方式,即便中伏仍然烦劳而作,实在是引病积攒入体之患。这中焦本就主运化,运化好则一身肌肉有力,反之疲劳加倍,以及出现汗多不止的情况。病机复杂起来了,才想起来应该如何如何。

病症所描述的很多很多,然而归纳起来就是如何让脾胃运化起来。

比如痰饮结节一病,梅核气只是一个开端,结节病也只是个过场,再不去及时控制,危害大的在后面。“百病生于气,怪病多由痰做祟”,痰气郁结是很多病的基础。

这几年体检普及,检查出很多结节病来,也带来了很多担忧,为什么说担忧?因为大部分只是结节,倒不至于发作严重问题。但为此寝食难安的不少。从中医角度出发,我看到的是体质层面的问题居多。

痰湿壅滞,气化不利,郁滞于某处,发病结节。

除却设备因素,却也跟现在的社会心理变化亦有分不开的关系,就是压力太大。每个人都在承受不同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一点就着,一触即发,一击就溃。情绪因素,体质因素是导致此类发病频繁增多的关键因素。就诊者中通过对病史的了解,很多人员从小的精神情志就已经出现了问你题,遂发诸多疑难病症。

很多患者担忧的是西医层面的判断,比如甲状腺4级,肺结节磨玻璃影。病情不到一定程度,西医那边嘱咐继续动态观察。患者这里更为苦恼,认为得不到好的治疗,开始焦虑起来,情绪一旦焦虑,势必加重此类疾病的发作。实际上从西医大数据循证医学看,概率上良性居多,安排复查周期也是可以理解的。为此主任还得从中医角度,从体质角度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因为面对多发结节,复发结节等问题,体质的层面占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术后复发的一定从认识体质开始,从中医角度的气化水路系统了解此病发作机制,才能获得相对长期的稳定性。

人活一口气,能够把这口气悟透了,一定是高人了。

发怒了“消消气”,劝人“脾气别太大”,对自己“叹口无奈的气”,真等到脏腑病了就“一口气”。我们这口气太难了,难得根本把控不了,跟着环境变化跑,十分的累。

痰气病表现的形式很多,近几年看的最多的痰气病有梅核气、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详细了解病史,很大诱发因素就是情志失调。而背后是脏腑功能失常为前提得。如果仅是疏肝解郁远远不够,唯有辨证调整好失调的脏腑,令其气血和合,这人的情绪才能发挥正常。减少内在和外联的紊乱。

情志病一定是基于脏腑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你说这个人老发怒,细细看来,跟他的体质,生长环境关系密切。尤其脏腑这个层面,影响甚大。曾看一患者,易怒,后来调理一段时间,家人诉说竟然不怎么发怒了。我讲:这就是身体因素导致的情志失调,病给拿的。但有的人从西医看天生雄性激素旺盛,就是冷静不下来,任你怎么调整,这个气就是“生生不息”,最终导致了心脑血管病、内分泌病、以及各种复杂的疾病。谁让其把控不了自己的这口气呢。

但有很多是生的郁郁之气,每天梨花带雨,或不得如意。结果就成了结节病的高发体质了。

人体为什么会有感觉?人跟人的感觉为什么会有差异?身体的感觉,精神的感觉为啥会不同?维持感觉的基础是什么?

感觉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依托于气血的完备,神志的清楚。是物质-精神统一协调的结果。有的人天生身体底子好,脏腑平和,阴阳平衡,中医称为平和质,亦是先天优势。而有的人禀赋就不足,身心失调,极其容易发作身体疾病,精神疾病。但更多的是后天导致,跟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社会-家庭心理影响有关系。

疏肝在于条畅气机,但远远不够。要不然逍遥丸也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体质问题,深重沉疴,远不是调肝一端。还应看到中焦气化转运能力,所以主任多以砂仁、苍术、半夏等解中焦之围,促气化运转,痰湿得行,绝痰气郁结之痰湿来源。还要看到肾中元阳充足的状态,此等为下焦之力,促机能转运,实为根基之法。

梅核气是痰气郁结于咽喉处的反应,自感咽喉不适,如有异物,但吐不出,咽不下,西医诊断为咽神经官能症。各种检查查无可查。寻求中医诊治者多,还有针灸,方多用半夏厚朴汤。实际此方一定对症才行,否则大概也无效果,所提供此思路供后人解读,在于行气散结之力。实则应该以气化为本,调整脾之运化,肾气充足,不应该只盯着咽喉处,人为是痰,此痰实为无形之痰饮聚集,长期看受情绪影响。我多以温肾纳气,健运中焦的方法,比单纯的半夏厚朴汤思路会好很多。然而此病还应该注意情绪调整。非一时即解,但也非无药可医。

很多人肾气不足,很明显的虚象,但就是补不起来。实则增加健脾助运之力。还有慢性心律失调的患者,吃了一堆西药,包括养心脏的,这会从中焦气化着手,哪怕吃个香砂养胃丸,可能心律都会改观很多。我们所盯着的是病,但只有掌握背后的机理,才能解决好患者突出的矛盾。

练功的目的不在于治病,在于改善自己身心,予以防病。究竟能防多少,无法估量,因人而异。但坚持做了就比不做强。尤其我之前讲过的,饭后百步走很简单,即便如此还有朋友没有做起来。仍然饭后待坐着,实在不应该。抓紧行动起来,让中焦运化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焦   脏腑   脾胃   西医   体质   层面   厉害   情绪   中医   因素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