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进士”匾的主人可能是个假进士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把通过了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也就是说,只有殿试(廷试)及第者才能称为进士。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块进士匾,正面榜书为“廷试进士”,其中“廷试”二字较小,“进士”二字很大很显眼。上款书“钦命翰林院侍讲学士提督江西学政加三级纪录五次 梁 为”,下款书“丙戌科正贡董廷琨 立”。立匾时间为“皇清光绪十二年六月榖旦”。

我们先来看看上款,“钦命”就是皇帝下诏任命。“翰林院侍讲学士”是官职,清代翰林院负责编修国史,向皇帝进讲经书,起草文章,因接近皇帝,易受赏识,升迁较快。翰林院长官为掌院学士,侍讲学士是其下级,官阶为从四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

“提督江西学政”就是俗称的“学台”,是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科举考试并监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官阶为正三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因是朝廷委派,相当于钦差,所以其地位远远超过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

“加三级纪录五次 梁 为”,可以这样理解:一位姓梁的学台,其考核纪录为加三级纪录五次,是他为这位贡生题的匾。我查了一下资料,这位学台很可能是梁仲衡(1837—1902),河北安肃(今徐水)人。按照清朝对官员的考核、奖励制度,其等级依次分为十二等:纪录一次,纪录二次,纪录三次,加一级,加一级纪录一次,加一级纪录二次,加一级纪录三次,加二级,加二级纪录一次,加二级纪录二次,加二级纪录三次,加三级。但实际操作并不完全遵照这个,如《咸丰朝实录》载,周祖培上奏自称“武英殿总裁官、教习庶吉士、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三库事务、管理刑部事务,加二十三级纪录十六次,臣周祖培”。

再来看看下款,“丙戌科正贡董廷琨 立”,可以理解为:立匾的人叫董廷琨,他是丙戌科的贡生。丙戌年是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贡生,是朝廷在各府、州、县的生员(秀才)中,挑选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被选中者称为贡生。贡生又分为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六种,前五种为正途出身,称为正贡,以别于第六种例贡(花钱买的)。

最后看看立匾时间,“皇清光绪十二年六月榖旦”,光绪十二年即光绪丙戌年,是公元1886年,榖旦是吉日的意思。

奇怪的是,我查阅了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丙戌科和以后好几科的殿试金榜,并未查到有董廷琨这位进士。再说,进士身份自然必须经过廷试才能取得,匾中“廷试”二字岂非多余?我在网上也见过学台为贡生题的匾,都在“进士”前加了一个字,如“岁进士”“恩进士”,以别于真的进士。也就是说,这些“进士”并非是真的进士,其真实身份只是贡生。匾是其族人或家人挂在祠堂或家中用的,以此光宗耀祖。

由此,我猜测真实情况大概是: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董廷琨因为成绩优异被选拔为贡生,托人请翰林院侍讲学士、提督江西学政、加三级纪录五次的学台梁仲衡,为他题了一块“进士”匾。“进士”二字前面原本有字,或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或因族人故意为之,将“进士”前的字改成了“廷试”二字。

不知猜测是否正确,求教于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进士   翰林院   光绪   贡生   提督   江西   朝廷   公元   学士   主人   纪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