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可道③丨30公里的大河之韵

编者按:2023年,山东全面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立足山东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将成为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的新机遇,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的新窗口。

齐风鲁韵,文脉相承。海报新闻即日起推出《文脉可道》系列作品,让我们一起沿着“四廊一线”,体验齐鲁文明的源远流长,倾听齐鲁儿女的传承故事,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交融,展开一幅幅文化大省的新时代美丽画卷。

视频加载中...

生活在黄河滩区的孩子,面对母亲河倾听黄河的故事。

海报新闻记者 杨振勇 报道

天下黄河几道弯,几道窄来几道宽,几道湾里能跑马,几道弯里能行船……生活在黄河滩的孩子对这首黄河谣十分熟悉,唱的是黄河流域的故事,黄河儿女经历的苦难、不屈的斗志,诠释了黄河儿女的生活与情感。

航拍黄河梁山段(资料图)

这里是黄河山东梁山段,黄河与大运河纵横在此交汇,这是一片历史厚重的土地,有着黄河的悠远、运河的畅行,孕育出了豪放忠义梁山人的品格。这一段黄河,虽仅有30.2公里的长度,却有着不一样的精彩。

梁山黄河河务局黑虎庙管理段“合龙处”石碑

在梁山黄河人和沿黄群众心里,黄河是一条难以制服的蛟龙,在梁山黄河河务局黑虎庙管理段至今留存着“合龙处” “功德碑” 等两块石碑。据梁山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刘凯月介绍,“合龙处”碑记载着决口堵复的动人一幕。1925年秋,黄河遭遇特大洪水,势如猛虎,一路东下,冲决黄花寺(今属梁山)金堤,这次水灾殃及东平、郓城、汶上等八县,给沿岸200余万群众带来巨大灾害。当时受灾八县联名出工出资,共计六十余万元,动工百万余人,堵住了决口。治理黄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后,黄花寺虽经历了多次险情,但经过加固修复,沿黄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梁山县黑虎庙镇民兵连红色展馆

这片洪水漂洗过的土地,承载着悲欢离合,也哺育了大河儿女。1947年6月30日,那个黎明前的夜晚,刘邓大军在此强渡黄河,千里跃进,连战连捷,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梁山县黑虎庙镇黄河民兵宣讲员张晓彤介绍说,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梁山蔡楼渡口强渡黄河,留下了让梁山人引以为荣的“将军渡”。这也成为梁山县一个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这力量,就是来自黄河文化的滋养。

守护在这里的黄河民兵平时服务黄河治理、急时处置黄河险情、战时保卫黄河安全,黄河民兵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真正当好“黄河卫士”,守护这方土地的平安。

退休教师刘广聚平常喜欢在黄河撒网捕鱼,这是他退休后的乐事。

家住黄河岸边的刘广聚,喜欢在黄河里撒网捕鱼,又爱好收藏与黄河历史有关的古籍、渔猎工具等实物。在黄河民俗文化博物馆,以农桑渔猎等大量实物,展示黄河文化、民俗风情和历史传说,成为黄河岸边非常“吸睛”的文化亮点。

在黄河滩区的老屋前,刘广聚有讲不完的故事。

千年黄河千年患,黄河给下游的百姓带来哺育的同时也有灾难,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与灾难斗争的过程当中,凝聚了智慧,当地民居用砖砌起了几个垛,墙是用高粱秸夹成的篱笆糊上泥,当黄河水来了之后,把篱笆推倒,黄河水从中流过,等大水退去之后,再重新建篱笆居住,不影响房子的安全。

古往今来,梁山人民在与黄河天险的斗争中,不断积累智慧,筑高地而居,逐渐形成现在的堌堆文化、房台文化。现在仍有村民居住在房台上,房屋设计也是应对黄河洪水的智慧见证。

在滩区的居民,这里是她们生活的家园。

在耕种劳作中,滩区群众发明了一些生产工具,应对黄河的水患。退休教师刘广聚说,以耧滑为代表的生产工具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这是黄河滩区特有的一种播种工具,因为黄河水带来了大量的泥土,水分较高,常用犁耙无法适用,采用这种耧滑播种,即适应了黄河滩区的土地,也给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山花鼓戏传承人师尚河、张凤兰夫妻用民间艺术唱出对这方土地的热爱。

刘广聚老人继承祖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烹饪技术,美食中以烹制黄河大鲤鱼、当地野菜等美食名扬黄河两岸,吸引居民驱车前来品尝美味。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山花鼓戏传承人师尚河、张凤兰,用鲁西南方言,取材当地民间故事,形式活泼,有韵有味。一代代人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乡土路,走出黄河滩,这里是一种乡愁记忆。

梁山县黑虎庙镇非遗梁山佛汉拳第十一代传承人丁清雅向孩子们传授武术,传承着忠义文化。

外地人来到滩区,看到舒缓的河水,绿油油的庄稼,村庄里鸡鸭成群,炊烟袅袅,好一派田园风光!

滔滔黄河奔流向前,流经30公里历史厚重的土地上,生长在黄河岸边的群众,拥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朴素的品质,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梁山黄河人正以特有的气质,传承着黄河文化,延续着历史文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文脉   梁山县   黄河流域   忠义   梁山   大河   黄河   河滩   群众   土地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