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周总理雨中流泪迎接此人骨灰,毛主席: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胡一舸

编辑|胡一舸

1972年2月21日,一封紧急电报拍送进京。

看到电报的警卫员一刻不敢耽搁,拿着电报,不顾守卫员的阻拦,双手递给正在与周总理议事的毛主席。

看到电报上的消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毛主席仍旧难掩悲痛,哀思片刻,声音暗哑的告诉周总理:“国华,走了。”

几日后的雨夜,一架飞机连夜从四川飞往北京,一位苍颜白发的夫人怀抱黑色的骨灰盒,缓缓走下专机。

看着雨中静立的周总理和昔日战友,52岁的夫人几日之间苍老了许多,疲态尽显。

来者正是张国华的夫人樊近真

战火纷纷之初的相濡以沫到和平时光的老来相依。

一朝之夕,家庭巨变,丧女之痛还恍若隔夕,今朝又重新经历家人病逝。

张国华将军和夫人樊近真

见到总理的张夫人再也难掩悲痛之情。

此情此景,让周总理大为动容,快步上前,双手接过张国华的骨灰,含泪向张夫人致敬,悲痛叹息到:“节哀,国华走的太早了,党和人民会记住他的。”

张国华将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10月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革命根据地,通过实践,积极探索在三座大山压迫下旧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

那时,全国各地为了改变国之命运的有志青年,都积极响应参加。

农民出身的张福桂,早在之前就参加过共产党创办的农民夜校。

之前在夜校里,他初了解到共产主义

当时因为时局动荡,福桂家境渐贫,每日劳苦种田,可依旧吃不饱穿不暖,夜校的知识对他来说,就是一剂精神良药。

毛主席来到他的故乡井冈山,就像是带来了希望的火种。

因此,当时还不满十五岁的张福桂,给自己改名为“国华”,拜别父母,毅然决然投身到井冈山革命的浪潮中。

作为革命的接班人,青少年时期的张国华,从不畏惧艰难。

他从小战士做起,当过司号员,炒过饭,送过信,从班长一步步做到连长。

革命之余,他也不忘学习。

他参加了红军大学的培训,跟着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学习先进政治和军事课程,在课堂上,直接接受中国共产主义新思想,用思想武装行动。

1935年,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险峻的夹金山。

张国华麾下的一名来自南方小战士,从未见过如此巍峨、艰险的雪山。

在饥肠辘辘、衣不遮暖的身体上的压迫下,小战士思乡心切突然蹲下,嚎啕大哭。

班长看到后,怒斥小战士,让他站起来,不要丢人,影响军心。

此时正在队伍前方抵抗风雪、奋力开路的张国华听到吵闹,急忙跑下来,叫停班长的呵斥。

他缓步走到小战士面前,用长辈般和蔼沉稳的目光看向小战士,劝抚道:

“你还小,心里难受,哭是很正常的。但作为红军的一员,收拾好心情后,也要仍旧不怕前进,家乡的父亲母亲还在等着你给他们带去胜利的希望!”

说完,张国华慢慢扶起小战士,高声喊道:

“同志们,毛主席时刻教导我们,要不怕困难,不怕天险!今日之雪山,就要汇入明日之泉源,此刻我即兴作诗一首,鼓舞我们前进的道路。”

“天空飞鸟绝,群山兽迹灭,红色英雄汉,飞步碎冰雪!”

“前进,前进,雪山出口就在前方,同志们,冲啊!”

就这样,在张国华带领下,连队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参加阻击战役。

经过风霜的洗礼,张国华完全成长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可谓是,星星之火冉冉燃起,终扩大为燎原之势。

勇担重任,解放西藏自治区

1935年到1949年,作为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张国华听指挥、敢拼搏,参加了不计其数的战役,战功赫赫,一路升至第二野战军军长。

在新中国成立后,荣获各类军事勋章无数枚,每一枚都是他的荣誉和光辉岁月的见证。

当时,新中国成立了,但是西边还没有解放,毛主席几次提到要派人重点解决。

1950年1月2日,一封4A级的紧急电报从苏联密电至中央。

这是正在访问苏联、但依旧为新中国殚精竭虑的毛主席发来的。

电报内容提及到:西藏自治区地广物博,人口虽然稀少,但是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即是防御要地,更是西南的窗口,因此交给西南军政,早日收复。

根据电报,邓小平和刘伯承向西南军区传达进军的作战命令,但是选将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派遣谁为第一指挥官呢?

突然,灵光乍现,心有灵犀的两位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

张国华从井冈山出来,打过伪军,杀过敌寇,赶走过分裂势力,能征善战,且军政兼优。

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本领,更有“铁汉柔情,百姓爱戴的战神”之称。

张国华作为这次任务的第一大将,再合适不过了!

远在莫斯科的毛主席收到电报回复,会心一笑:井冈山出来的大将,靠谱。

于是,大笔一挥,同意了这个安排。

接到光荣任务的张国华,难掩兴奋,但他也深知责任重大。

在团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上,张国华语气坚定:此去必须完成祖国统一,藏族人民必须过上好日子。

经过张国华的阐述,干部们深刻明白了党中央的目光深远和西部地区的战略意义。

于是,干部们各个摩拳擦掌,积极提出建设意见。

但就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声中,坐在首位的张国华认真听讲的神情中,难掩忧愁之色。

原来,就在会议召开的当天早晨,张国华接到妻子的电话,说女儿难难高烧不退,好像是肺炎,希望他能回来看一眼。

难难是张国华的掌上明珠,更是夫妇俩的第一个孩子,才不到3岁。

但面对眼前的重要任务,张国华坚决地挂掉电话,收拾好神色,诚恳地拜托秘书,请秘书帮他去医院照看一下。

秘书不解,肺炎不是小问题,那么小的孩子需要父亲,就建议他将会议延期,或者让副军长代为召开。

张国华顿时大火,怒道:

“这是党和人民的大事,3万多人马上要进藏,万事都要有个轻重,今天这会必须开,我这个军长必须在!”

最后会议顺利召开,期间秘书几次打来电话,张国华都拒绝接听。

直到晚上,会议结束,张国华才急忙赶到医院,他想着要告诉难难,爸爸要带她去看火焰山了,让她坚强一点,病赶快好起来。

然而,造化弄人,难难已经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火焰山了。

妻子樊近真沉默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立马转身离去,她怕自己下一秒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遭受了幼女夭折的沉痛打击,张国华却没有时间悲痛,立刻收拾了心情回到工作中。

张国华带领的军队严格的执行毛主席的要求,特别要尊重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护寺庙,不住寺庙。

哪怕是狂风骤雨,部队最多在房檐下避雨,坚决不打扰藏族人民。

也就是这样的严格作风,打动了藏区人民,打动了格达活佛

格达活佛主动要求接待张国华军长,经过中央同意,最终任命活佛为西南军政委员,前往拉萨谈判。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格达活佛在到达之后,就遭到了软禁。

不久,在英国特务福特的唆使下,格达被残忍的杀害了。

消息传来之后,又气又急的张国华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商讨完详细的作战报告后,向中央请求进行昌都战役,只有打开昌都,才能实现和平解放。

党中央非常重视,经过深思熟虑,同意了他的作战报告。

于是,经过张国华周密的部署,于1950年10月7日发起进攻。10月24日就拿下昌都,歼灭6个反动团部,俘虏898人,并活捉英国特务福特

大门被打开了。

1951年5月23日,张国华奉命回京与当地代表谈判,会议最终签订了“十七条协议”。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功绩,张国华后来也被尊称为“佛光将军”。

不朽身躯,难忘今宵

此后的张国华将军留在了当地。

他仍然丝毫不敢松懈,既然答应了藏族人民,他就要给当地人带来新的生活。

于是他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当地建设之中,建立一批小学,初步建立了健全的教育体系。

又带领官兵建设公路,先后通车了康藏、青藏公路,等等。

1962年爆发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张国华将军又立马从北京赶回,带病到前线指挥。

在一声声咳嗽声中,制定了一个又一个详实而有效的作战计划。

咳嗽声似乎化作惊雷,炸在前线战场之上,很快前线就传来胜利的号角。

这离不开张国华将军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优秀的作战指挥头脑,甚至因此被国内外众多军事专家称赞为“喜马拉雅战神”

可时光流逝,战神也难以抵挡病魔。

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在主持会议讲话时,心脏病突发,倒在了会场上,周总理派赴成都的医疗专家组们也无力回天。

1972年2月21日,张国华将军与世长辞,年仅58岁。

一封黑色电报沉默的拍送至京,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会议室悲痛矗立。

在之后活动会议时,毛主席忍不住再次悲叹:“再也见不到国华了!”

随后,周总理在活动上早早退场,专门在北京西郊机场迎接张国华将军的骨灰。

他含泪叹息:“中央正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的走了。”

结语

天道有情却是无情,张国华将军的一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将舍小爱为大爱贯彻到底。

张国华的家人,也在将军的熏陶下,是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用理解和包容来支持将军。

然而,这样一位革命先辈,仅仅享年58岁,不得不长叹一声,天妒英才!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

谨以此文致敬伟大的革命先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昌都   西藏自治区   井冈山   国华   藏族   夜校   军长   活佛   作战   电报   骨灰   悲痛   夫人   将军   战士   会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