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拆除毛主席纪念堂雕像 士兵:谁敢!


毛主席纪念堂前,一众士兵神情严肃的对眼前的专家厉喝道:

“毛主席的雕像谁都不能动,不信你试试!”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当时的中央领导人紧急在中南海开会探讨毛主席的丧葬仪式应当如何举行。

最终,经过中央领导人的一致商讨之后决定让通过遗体保护技术来保存毛主席的遗体,让全国人民都能来瞻仰主席遗容。

就这样,关于毛主席的遗体的保存、存放形式的探讨结束,最终决定为毛主席修建主席纪念堂来保存毛主席的遗体,让全国人民都能瞻仰到主席的遗容,并且通过水晶棺和一些技术的处理达到尸身不腐的效果。

1976年9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副主任徐静团队接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赶赴中南海。次日着手商讨毛主席遗体保存的事宜。

1976年10日,红都服装厂为毛主席赶制了两套中山装,最终穿在毛主席遗体上的是一套浅灰色的中山装。

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会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11月上旬,由20多名雕塑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开始为毛主席打造坐像雕塑。

1977年8月18日,水晶棺移至纪念堂,20日,毛主席的遗体进入纪念堂。11月,雕塑完成。

但就是这个费尽全国顶尖工匠合力制作的雕像,却在几年之后遭到了专家的质疑,要求拆除。

起初主席的雕像选定了双腿交叉的形象。但是在紧锣密鼓的完成之后部分专家开始就这个雕像的坐姿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纪念堂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采用双腿交叉的形象不能让国外使者感受到毛主席的威严。

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就是双腿交叉的形象更能体现的生动形象,是主席最常见的形态体现。

当即,是韩福裕否定了专家的看法,并且极力的反对专家的建议才最终保住了这座雕像。

因为这个人不仅是纪念堂雕塑创作的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周总理的警卫员,他深深的知道什么样的雕像更能体现出主席的亲和感又不失威严。

现在我们在纪念堂见到的毛主席雕塑就是经他调整之后的样子,以鲜花为点缀,如同毛主席坐在鲜花丛中,与背后祖国大地背景遥相呼应。

既体现了大国的威严,同时也体现出了毛主席的雄韬伟略和运筹帷幄。

可以说,是他以一己之力拦住了爱提建议的专家,也正是因为他才让我们见到了如今纪念堂雄伟壮观以及毛主席威严高大的雕塑。

毛主席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为人民幸福谋福利的一生,相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关于毛主席的记忆都无法动摇,对毛主席的仰望和敬仰都深深的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纪念堂   雕像   中南海   警卫员   遗容   专家   中山装   遗体   威严   双腿   雕塑   士兵   鲜花   主席   形象   中国人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