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恢复“民跪官”,还给出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样有责任感?

近日,有专家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议恢复民跪官制度,即让老百姓见到当官的必须行跪拜大礼。他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官员的责任感,让官员更像“官”,并把权力真正的关进笼子里。他还表示,自己愿意见到官员就下跪,以示尊敬和服从。



这篇文章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反对和愤慨。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违背近代百年努力的荒谬建议,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和对中国历史的歪曲。他们指出,民跪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是一种体现等级制度和奴化思想的陋习,是一种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手段。在近代百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提高了自己的觉悟和尊严,不再向任何人屈膝或乞求。恢复民跪官制度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反动和倒退,也是对中国历史的否定和辱骂。



此外,专家所谓的增加官员责任感和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如果老百姓跪拜官员,就可以让官员有官威、官仪、官气,从而不会贪污腐败、滥用职权、欺压百姓。然而,历史事实证明,正是在民跪官制度盛行的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贪墨无耻、残暴无道、荒淫无度、祸国殃民的昏君和奸臣。他们不仅没有对老百姓有任何尊重和关心,反而利用自己的权力欺凌弱小、搜刮财富、杀戮无辜、肆意妄为。相反,在现代社会中,官员是否能够履行职责、遵纪守法、服务人民,并不取决于老百姓是否向他们下跪,而取决于是否有健全的法律制度、监督机制、选举机制、舆论机制等来约束和监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权力公开透明、公平合理、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恢复民跪官制度是一种违背近代百年努力的荒谬建议。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这种观点,并坚持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保障人民尊严利益,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提起恢复民跪官制度的是一位名叫许石林的作家。他在2022年12月16日发表了一篇文章,称自己愿意见到官员就下跪,认为这样可以让官员有官威、官仪、官气,增加官员的责任感,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他还列举了一些历史上的例子,试图证明民跪官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

这篇文章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反驳和批评。他们认为许石林的观点是封建思想的复辟,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和对中国历史的歪曲。他们指出,民跪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是一种体现等级制度和奴化思想的陋习,是一种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手段。在近代百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提高了自己的觉悟和尊严,不再向任何人屈膝或乞求。恢复民跪官制度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反动和倒退,也是对中国历史的否定和辱骂。


历史上,“民跪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展示权威和增加统治者的威信。然而,这种制度也曾被滥用,使得官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权力欲望,而非真正为人民服务。恢复这样的制度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社会不公平。现代社会倡导尊重和保障每个人的尊严和权益。恢复“民跪官”制度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将人民置于屈辱之中。我们应该关注人民的福祉,而不是追求形式的权威。


“民跪官”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以往时期,例如周朝、秦朝、汉朝等。在这些时期,社会等级分明,官员享有特权和权力,而普通民众则需要向他们示尊敬和服从。这一传统在历史上一直延续到清朝,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逐渐被废除。在现代社会,尊重个体的尊严和平等原则被视为重要价值观。因此,跪拜行为被认为侵犯了个体的尊严,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平等、民主和法治,强调公民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因此,民跪官”也逐渐在现在社会过程中消失不见了。


当然“民跪官”的现象其实除了我国古代实施外,国外的一些国家也存在着同样的行为。就拿日本来说:在日本的历史中,有一种称为“拜将礼”的仪式。它与“民跪官”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日本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


我个人认为,许石林的建议是一种荒谬和危险的想法。它无视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无视了人民民主权利和尊严利益,无视了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现代文明价值。我希望你不要被他的言论所误导或影响,而要坚持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保障人民尊严利益,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关进   官气   官制   陋习   冠冕堂皇   荒谬   中国   现代社会   近代   法治   老百姓   尊严   官员   权力   理由   制度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