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者独家揭秘:为何支持民营经济牵头这六大领域科技攻关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国家层面,一直是一个毫不动摇的问题。

刚过去这个月,两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发布,不仅将民营经济定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而且直面了民营经济人士的紧要关切。

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刚刚出台的政策列明了支持民营经济牵头承担科技攻关任务的六大具体领域。

政策为何支持民营经济牵头这六大领域的科技攻关,又在如何针对性地鼓励民营企业大胆投资?

谭主独家对话参与相关文件起草的张铭慎,他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企业与创业研究室副主任。张铭慎为谭主揭秘了政策制定背后的诸多细节。

谭主: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8月1日,又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舆论场上有一些声音担心,政策能否落到实处,您如何看待这个担忧?

张铭慎:《举措》本身是一份落实文件,是对《意见》的落实。《举措》当中有这样几个细节值得大家关注:

首先,它特别强调落实。《举措》中的数字非常多,比如有些政策延期到什么时候,某一项政策缩减到几个工作日,写得很清楚。

其次,细节还体现在领域划分比较细。《意见》强调了“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规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举措》中,我们把六大领域都点出来了。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这六个领域。就是要非常清晰地给市场传递信息,非常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到这些领域。

||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

第三,《举措》中的一些措施提得更加具体。

比如,《意见》中提到民营企业的职称评审要畅通渠道。这个渠道究竟怎么畅通?《举措》里有专门一条,针对民营企业的职称评审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表述:“赋予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权,允许技术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单独或联合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自主评审。”而且明确提出,这一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最后,《举措》特别强调了监督。换句话说,现在的28条举措最后都是要交账的。我们了解到最终评估政策是否落实以后,会有一些督促整改,甚至可能会纳入国务院大督查,或是年度综合检查等等,把《举措》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谭主:您刚刚提到,《举措》列明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的具体领域,即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六个领域。为什么这六个领域能够成为攻关重点?在确定这六个领域的过程中,您和起草团队做了哪些调研?

张铭慎:这些领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总体来看,我们选择了三个领域的产业: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和低碳经济。这三大产业,基本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总体方向。

数字经济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创新势头最猛的领域,重塑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形态。生物经济普遍认为是在数字经济之后,或者说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具有颠覆性影响的一个重要领域。“十四五”期间专门发布了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的专项发展规划,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低碳经济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需要,是长期发展需要。

围绕这三大类,结合专精特新企业的重点分布和国家的战略需求,最后交集出了这六个细分的领域。

首先,民营经济在这些领域中的优势本身就非常突出。

实际上,在所有的专精特新企业里面,民营企业的占比达到80%。一些平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产业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型储能,它属于新能源的范畴,民营企业在新型储能领域的优势是特别突出的。

其次,这些领域是国家现在非常重要的领域,有些是战略性领域,有些是前沿性领域,甚至有一些还是“卡脖子”领域。比如基因和细胞治疗,是生物医药领域新一代技术中很重要的一个通用技术,很多疫苗研发都需要。

|| 2023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

所以,这六大领域实际上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变革最为剧烈、新兴动能最为强劲、投资空间最为广阔的领域。

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说明:这次文件强调这六个领域,并不意味着民营企业进入其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会受阻。

列举这六个领域,我们也是希望通过列举法的方式引导民营企业,能够更好地聚焦到自己有优势的领域。

谭主:您特别强调,《举措》中提到的措施都非常具体,方便落实。您和起草团队在前期起草调研的时候,发现目前民营企业存在哪些关键困难?《举措》具体是如何有针对性地回应民营企业最核心的关切的?

张铭慎:过去这一两年,我们调研了上百家企业。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台型企业,还有一些入驻平台的中小微企业,我们都做了大量的调研。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家反映,比起政府的资金大力支持或特殊的政策,他们认为更关键的是一个更加公平可靠、稳定连续的政策环境。

过去,我们经常把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作为重要方面。但是这一次,我们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作为提振他们信心和预期的最关键的抓手。

所以我们看到,《意见》中特别强调了对民营经济的“两平一同”,“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强调民营企业的平等准入。

同时我们在《意见》中提出:“依法依规履行涉企政策调整程序,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也就是说,除了我们过去一直强调的要和民营企业做好政策前期的沟通之外,以后再出台相关政策,一定要有过渡期。我们要加强相关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政策的一致性评估。

这就是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保障。

政策重点要做到连续和稳定,其他的事情,比如判断风险、应对外部冲击,就应该交给民营企业家自己去干。我们要把这个边界搞清楚。实际上民营企业的能力是很强的,政策上的关键就在于不要用力过猛、转弯过快,给企业造成困扰。

而且,从刚才提到的六个领域也能看出这一点。这一次我们把相关的领域划定出来,也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我们希望把102项“十四五”国家重大规划项目中的、有比较成熟的回报率的一部分项目拿出来,给民营经济去做。

前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平台企业投资的典型案例,实际上就是依照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要领域投资精神的第一批“绿灯案例”,就是要非常清晰地给民营经济传递信号:参与一些重要领域的投资,国家是肯定的、支持的、鼓励的。

|| 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

解决民营企业民间投资下滑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他们的投资顾虑,也就是投资安全性的问题。

民间投资是利润导向的,投资信心足、预期好、回报率高,只要这几方面都满足,他一定会投下去。

我们希望通过出台《举措》,为民营企业解除后顾之忧。通过形成这样一个合力,引导他们更好地投资,希望从根本上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谭主:我们注意到,2014年到2015年、2018年到2019年这两个时间段,国家对民营经济都出台过支持措施。放在长远历史眼光,前两轮措施是否有效支持了民营经济发展?与本次政策出台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张铭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不同的时期存在不同的形势背景和主要矛盾。

上两轮支持政策,有外部环境的原因。2014、2015年的时候,全球宏观经济有一轮比较明显的波动,2018、2019年,中美贸易战的因素影响比较大。

总体来讲,民营经济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一旦内需不足,或是外需不振,就会极大冲击民营经济的预期和信心。这个时候就需要非常强有力的措施引导民营经济,在不同时期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必须要和产业发展的趋势一致。要引领民营经济投入到更多市场前景比较好、投资热度比较高的新兴产业领域中。

因此,每一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都必须要落到相关的产业领域上,必须要结合当时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

2019年出台的意见提到了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多项基础领域的鼓励措施,而今年的意见重点强调了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六个领域。

|| 2022年11月,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开服运营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开始,移动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2019年过后,新能源产业增长迅猛。这几次政策上对民营经济的鼓励和调整,跟当时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传导关系。

如果要把这一次的文件和前两次的文件做个比较,我们就能发现,其实对产业领域中的引导和鼓励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领域   人工智能   举措   民营企业   措施   关键   意见   环境   政策   数字   产业   工业   国家   经济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