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说音乐不应涉及道德和是非,太“罗刹海市”


被网友视作刀郎四大“仇家”之一的汪峰,终于憋不住了,发了一条20多分钟的视频对《罗刹海市》进行回应,但其观点再次让人大跌眼镜,居然说什么音乐就是音乐,不应涉及是非和道德。

如果真的没有了是非和道德,那么请问,音乐还能干什么?音乐将成为一个什么东西。

我在前面已经分析指出,《罗刹海市》之所以现象级爆红,根源是其反精英主义的旨趣深深打动了广大网友的心,而纷纷自发传唱、改编。而汪峰的回应则再次证明,他真的很精英、很专家、很罗刹。

当今的精英主义者、专家主义者们,所信奉的核心教条之一,就是反道德、反是非,他们认为,存在着一个个脱离道德,甚至脱离人世的,“客观性”的、技术性的“专业领域”,包括艺术、音乐。

汪峰所秉持的,就是这一教条。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是《我的祖国》的一句歌词,这是否是道德和是非判断?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是我们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包没包括道德和是非?

这些歌曲之所以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根源就在于其中的道德和是非感,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甚至这种共鸣是跨时代和跨历史的。

而中国戏剧中的经典曲目,都是抑恶扬善、弘扬正义的,尤其是作为中国第一大剧,流传于中国中原地区的豫剧。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实际就是民间版的“四书五经”,是中国“礼乐”文化的现代遗存,有着重要的教化功能。

因此,音乐不仅要传达、表达道德和是非,而且道德和是非是音乐的核心灵魂。没有道德和是非的音乐,就是没有灵魂的靡靡之音。这样的歌曲得以流行才是社会的倒退和人性的沦落。

汪峰的《春天里》之所以被旭日阳刚唱火,原因也是在于,被经过了再加工,将本来的小资歌,改成了民工歌。这个改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注入了道德和是非因素:对城市里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底层打工人的关怀。

遗憾的是,缺失道德和是非感的汪峰是看不到这一层改造的,而执着和孜孜于利益和版权。禁止旭日阳刚唱《春天里》,意味着让所注入的道德和是非因素又被抽出,这首歌也重新回归小资歌。

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研究的最早也是最深的文化,事实上,中国也是唯一真正理解音乐本质的文化。

遗憾的是,现在中国有很多音乐人,只知西方对音乐的理解,而不知中国传统的,于是,就导致汪峰式的,无道德、无是非的精英主义、专家主义的音乐观的出现。


早在4、5千年前,中国古圣人就看到了音乐的表达道德、是非情感的功能,并且基于此,将音乐当成教化人心的工具,和“礼”一起共同组成“礼乐制度”,这是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模式。

既然音乐是基于道德和是非而教化人心的,因此,编写音乐的人一定只能由道德水平最高的人来承担,他们都是有德有位的圣人,这就是所谓的“圣人制礼作乐”。

以此标准,不讲道德和是非的汪峰之流,是没有资格充当“音乐人”的。

后来《礼记》中,专门有篇文章《乐记》,对中国传统的义理式的音乐观进行了概括总结。

《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jiào)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chǎn)以缓。……”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声和音的区别是,声是物理上、技术上的声音,音则是由声所传达的情感。而乐则是音中所包含的义理。

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也是“文以载道”的,乐是道,声音是文。

当前中国文化中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是,中国在学术层面否定了自身的传统文化,而系统性引入现代西方文化,以自身的传统文化为丑,以外来的西方文化为美,这实际上就是《罗刹海市》所讽刺的颠倒是非、美丑。

这是精英主义、专家主义横行的根源所在。那些精英和专家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否定和嘲笑道德,以无德为美,以道德评判为丑。

汪峰对刀郎新歌评价再次证明,当下中国的确有一部分人已经深陷罗刹国而不可自拔,也不自知。

中国的确需要一场文化反罗刹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罗刹   是非   道德   人心   音乐   中国   主义   精英   专家   文化   汪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