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红色+绿色”县域文化品牌

经过升级改造,位于革命老村明阳村的东门圩已成为高明一个重要的休闲娱乐网红点。 陈将楚 摄

绵延的皂幕山有望打造成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精华带。 方新平 摄

从7月31日开始,贯彻落实高明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题调研活动陆续开展,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已率队到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生态环境分局等单位举办座谈交流,为塑造“红色+绿色”的鲜明县域文化品牌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路径。

前不久召开的高明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延伸红色文旅产业链条,探索“红色文旅+”发展模式;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新业态,将“红色+绿色”文化品牌打造成为具有高明辨识度的新名片。

“红色+绿色”是高明的重要特色资源。前者指高明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后者指高明生态环境优良,山清水秀空气好。对于自身特色资源如何活化利用,如何赋能全域高质量发展,高明近些年一直在探索。

●盛正挺 朱苏娇 通讯员 明宣 明环宣

资源禀赋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是高明特色

沧江河畔,白墙黑瓦的文昌塔巍然耸立;文昌塔下,几棵香樟树长得郁郁葱葱,树荫下,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三位革命家的塑像昂首挺立。

“三谭”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早的一批党员,是中共广东组织的创建者、领导者和参与者。坐落在明城镇明阳村的“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先后被评选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佛山市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统战基地和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是佛山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之一。

除了“三谭”之外,高明还有不少优质的红色文化IP。

来自高明区委党史研究室的调研报告显示,高明还有很多独树一帜、令人引以为豪的革命事件及党史人物,如“高明县立三小——中共西江工委、中共高明县立三小支部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陈汝棠、罗志等。其中,粤中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驰骋于粤中大地的一支人民武装部队,其前身是成立于1945年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为广东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每个镇街都有属于自己的红色文化特质。”高明区委组织部调研股谢标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做过深入的研究,据其介绍,荷城街道是“饮马西江战略的主阵地”,杨和镇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根据地”,明城镇是“佛山地区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地”,更合镇是“西江农运始发地、西江工委成立地、粤中纵队诞生地”。

红色资源是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有其厚重性;秀美的绿色资源更多是大自然的馈赠,当然也有人为的保育呵护。

高明具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大地园林景观,拥有17.5公里西江岸线,百里沧江及其15条支流横贯高明全境,有大小水库和湖泊60多处,市域森林覆盖率达59.46%,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居佛山首位,是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高明的生态比较优势凸显,是整个佛山的“生态屏障”。

2020年年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准予设立广东云勇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当年广东省唯一获准设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也是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后,高明区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高明区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等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再上一个台阶,生态环境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探索实践

两大资源推动三大产业齐发展

近几天,“三谭”故里——明阳村喜讯不断:明城镇最大粤式茶楼开业,成为东门圩主力商户;晒乐假日酒店动工建设;东门圩二期即将落成。这个红色革命老村的改造又要再上一个台阶了。

从2021年国庆开始,项目运营方着手以“三谭”红色文化为中心,串联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谭平山故居、明城老街“东门圩”红色主题文化街区、红色明阳历史文化街区、文昌塔、“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高明区委党校等红色资源,打造大型红色主题4A文旅项目——“三谭”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

该项目由骑楼风情街、滨水美食街、艺术文创街、特色小食街四条特色街区及博物馆文化产业集群五大部分组成。首期街区于去年12月开业,目前已成为高明一个网红打卡点。

“每一户入驻商家,都经过严控品牌、严选业态,确保老街既拥有风雅的古韵,同时也开辟新场景、新客群、新消费的需求,进而将老街打造成兼具潮流业态与人文情怀的艺术街区。”运营方负责人说。

该项目还拟引入15—18家各类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民间博物馆,通过整合博物馆及衍生文创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民间博物馆集群,同时引入深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沉浸式剧本游、怀旧主题酒店、艺术潮玩空间、非遗文创店、红色主题电影院、青年创业公寓以及超百家涵盖吃、住、行、游、娱、购多要素的文商旅业态,打造佛山又一个以强文化产业赋能的大型街区。

“这个不仅是明城的优质街区,展现了明城风貌,还能帮助企业汲取人才。”对于东门圩的发展,明城镇一名企业高管非常期待。

优良的生态环境同样也吸引优质企业布局高明。

去年12月30日,广东远航酒业绿色生态酿酒生产基地项目拟选址高明区杨和镇,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主要生产“九江双蒸”蓝标系列、中高端系列等米香基酒,实现整合基酒酿造、储存、灌装、智能化包装等全产业链功能板块。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成品产能达2.5万吨,基酒储量达5万吨。

“这里生态环境好,水资源丰富,我们将依托好山好水酿造广东好酒。”广东远航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正生说。

出于对广东市场的看好,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绿色药业”)早些年就想在珠三角布局。“这几年我们考察了广东好多地方,但综合来看,高明是个好地方,最终把我们的华南基地落户在高明。”新绿色药业旗下的广东新绿色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陈强说。

作为中草药生产制造企业,新绿色药业对周边生态环境有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高明“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理特征和优良的自然环境非常符合新绿色药业的需求,而且高明有粉葛等可入药的优质农产品,周边还有巴戟天、佛手等原材料。

绿色崛起

拟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

杨永泰在调研时提出,要以“三四五”思路持续推进全区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泛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沧江红色文化带、凤鸣朝阳乡村振兴示范带、西江滨水活力带“四带”联动新格局,推动旅游发展实现节日化、场景化、市场化、本土化、特色化“五化”。

环皂幕山片区生态资源禀赋深厚,拥有较为完整的生态格局,其旅游开发是高明区委区政府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构建高明“双核驱动、双带协同、三区共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月27日,高明区举办主题为“投资高地·湾区明珠”2023年佛山高明招商引资推介会。其中,高明区文旅投资专场在高明鹭湖汽车营地举行。会上首次披露了高明文旅“1+6”产业集群规划,包括环皂幕山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精华带,以及高端民宿、古村落、红色旅游、高端露营、工业旅游、乡村振兴旅游点共六大集群。

对于绿色资源,杨永泰表示,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全市前列,以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支撑更高、更大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高质量推进全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朝着“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集聚化”方向,大搞环保产业,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加速生态价值转化。

《佛山市高明区创建全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工作方案》提出,立足率先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示范目标,高明区将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积极探索创新八大路径(用地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资源结构优化、城市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城市体系和社会体系,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推进空间发展生态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生产生活循环化、生态价值彰显化、生态意识文明化,率先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区域现代化之路,力争年内纳入省级试点。

围绕“绿色发展战略”,高明提出了多个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工作目标。例如,《工作方案》提出,支持高明设立面向湾区的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检测、评估、认证体系,将零碎、分散的绿色技术统一纳入平台进行交易交流,破除各地自行探索的重复性和盲目性弊端,推动绿色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争取支持在高明设立广东省碳交易平台,率先推动碳汇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在高明试点运行。

按照《方案》,到2025年,高明区的用地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源结构、城市结构明显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机制体制有效建立,全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声音

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锋:

环皂幕山可打造

整套旅游休闲体系

“生态是高明最宝贵的财富,最靓丽的底色。”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锋表示,高明是一座“山水城市中工业强、工业城市中生态好”的城市。

目前,高明正构建以空铁枢纽、六大轨道、十大高速、两大港区为主的“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海陆空铁’立体交通枢纽的构建,高明交通能级将大跃升,高明也必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他看来,高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本正当时,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大有可为,高明可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板、湾区度假的新风尚、夜间消费的新地标。

有着众多优质农产品,是高明的一大优势。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他认为,高明可以围绕目前的“万亩千亩工程”发展农业观光、农业研学、乡村休闲、乡村节庆等产业,做活“土特产”文章;围绕“2252”工程,发展乡村版的美食、游乐、购物等产业,打造百亿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场,他提出了“旅游十二头”理论,即有看头、有玩头、有住头、有吃头、有买头、有行头、有疗头、有说头、有学头、有拜头、有享头、有回头。

他表示,高明可重点围绕有看头、有吃头、有玩头、有买头构建农旅特色产业体系。在“有吃头”方面,他提出,高明可围绕“2252”工程构建一份高明美食地图;“有玩头”方面,他针对高明正在发力打造的三洲黑鹅产业集群,分享了鹅主题乐园、鹅BB游行等新业态。

在湾区度假方面,他提议,高明可利用自身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扬长避短,聚焦休闲娱乐、度假康养,营造粤港澳大湾区泛户外的生态方式,在环皂幕山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带的打造上可以构建“绿美高明、山水环营、自建胜地、户外天堂”整套体系,助推高明成为新业态、新玩法、新体验的高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精致休闲度假生活目的地。

如何让游客留下来过夜,做好夜游经济?他提出了“高明六夜”观点,即构建“夜景、夜演、夜市、夜娱、夜购、夜宿”一体的“高明六夜”夜间经济体系,围绕夜赏高明、夜食高明、夜购高明、夜动高明、夜读高明打造西江沿线夜间消费集聚区。

■聚焦

用好“加减乘除”工作法

优良生态支撑“制造业当家”

制造业是高明经济顶梁之柱,发展制造业既是推动高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出路。在调研中,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高明分局提出,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用好“加减乘除”工作法,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支撑服务制造业当家水平。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做“加法”

锚定高明区“2+4+N”产业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先行,运用“三线一单”引导产业优化布局、优化选址,推动园区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治理。聚焦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提前介入,前置服务,在项目落地前全程跟进环评审批服务。深化环评审批改革,各镇街开展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修订工作,及时更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结合最新产业布局规划修订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创造条件。

对优势传统产业

做“减法”

借鉴荷城街道大成路纺织印染行业整治提升的成功经验,推动废水集中治理、企业上楼发展,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腾出环境指标,助推优势传统产业向低碳化方向转型,实现规模与效益双突破。对于现状环境质量较好的,坚持以质量不超标、资源不超载为准则,谋划园区产业定位、产业规模和配套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现状不理想的、达标差距大的,全面系统梳理现状问题,坚持“以新带老”制定区域削减计划,先解决或同步解决“老问题”,再谋求“新发展”。

对优化营商环境

做“乘法”

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科技手段,强化“非现场”执法监管,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对守法的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开展更有温度的包容审慎监管,依法落实好执法观察期制度(试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公开道歉减轻处罚等措施,把有限的执法资源集中于恶意排污、涉嫌犯罪的企业。

对企业治污难题

做“除法”

强化生态环境帮扶指导,“局领导+部门”的直联服务团队解决企业反映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助力企业提高治污水平。深化第三方市场治理,大力整治环评和监测领域弄虚作假问题。充分运用“蒲公英”生态环境宣教品牌,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宣传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对接先进环保治理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西江   东门   红色   文化   示范区   广东   生态环境   生态   体系   品牌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