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迎来“最强外援”,她载“芯”归来,或可解除芯片困境!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史小名

编辑|史小名

自2015年起,美国就开始对中国的芯片产业展开制裁,试图将中国科技领域未来的发展遏制在摇篮中

也许是受到美国的影响,日本与荷兰等国家也对中国展开了半导体制裁,中国如今面临的危机是无以言表的。

在如此紧迫的环境下,中国是非常急切的想要创新的。只有自主研发成功,才能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但是就在近日中国芯片迎来了“最强外援”。

她致力于研究芯片,30岁便获得了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颁发的青年成就奖,在不久的将来或可以解除如今中国面对芯片的困境。

她便是17岁就考入北大,28岁就成为北大博士生导师的“芯片奇才”黄芊芊。

一、芯片奇才黄芊芊

黄芊芊出生于1989年,从小就学习优异,善于思考。

17岁那年,她不负众望考上了北大。

但年纪轻轻的她却并没有选择工作前景好,工资高的计算机专业,而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北大信息科技学院的微电子专业。

微电子是指微电子原件和微电子产品,是以半导体为材料才可以建造、发展的。

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但一听就知道这个专业的知识绝对是深奥晦涩的。

黄芊芊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

但她不怕苦不怕累,一有空闲时间就往图书馆或者老师的办公室跑,通过艰苦的学习,她取得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

毕业之后,国外很多高校都向黄芊芊递去了橄榄枝,但出人意料的是,黄芊芊并没有选择出国。

她在北大读了研又读博,在当了两年博士后后,黄芊芊正式成为北大的博士生导师。

而那年她才28岁。

目前黄芊芊致力于中国半导体研究,希望在她与众多研究人员共同的努力下,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够崛起,研发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高端芯片。

二、我国芯片困境

中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确实非常迅速,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实行着自己所谓的霸权主义。

面对如今中国的崛起美国也迅速对中国实行了打压。

正是因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让更多的国家纷纷杜绝了与中国的往来,同时还切断了半导体的贸易往来。

虽说中国拥有着半导体芯片的主要材料,但是对于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却一直处于初级阶段。

面对美方等多个国家的挑衅,中国也采取了自己的反击措施,出台了限制令,禁止对外出口制作半导体的主要材料锗和镓。

三、中国半导体行业如何得到创新

此次国外各国对于中国的制裁,也让中国认识到一直依靠国外进口半导体芯片是行不通的,只有国家自主研发芯片才能够拯救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

因此如何破解芯片困境,是我们目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中国应该正视如今半导体行业人才的缺失,同时希望在该领域投入更多的研究,勇于创新。

其次我们应该引进更多的人才,例如我们文中所提到的黄芊芊这类人才是非常稀缺的,如若这部分人才流失到国外,那么对于中国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从国外引进人才,弥补如今中国半导体行业人才的缺口。

近年来,中国在人才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供广阔的平台供人才培养。

正是因为这些计划的实施,让中国拥有了不少在各领域的卓越人才,这些人才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为国争光。

正是因为这些人才的涌现,才让中国芯片领域看到了新的希望。

总而言之,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祖国的人才培养同时更离不开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自主创新。

像黄芊芊这样的新一代年轻人即将崛起,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也终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中国   困境   芯片   微电子   外援   美国   半导体   北大   最强   国外   领域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