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迟迟不武统台湾?美专家的一番话,令众人哑口无言

文:鸡博士

编辑:鸡博士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台海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心病,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很多人纷纷猜测,中国为何至今没有对台湾动武?

一个美国专家的分析,或许能给出一些启示,他提出了四个看似有理有据的原因,但仔细思考,这些理由似乎都有可议之处。

这四点理由究竟为何站不住脚,美国专家又是否存在别的考量而未说出实情,这一系列疑问,似乎并不那么容易看穿。

然而,当我们将视角转移,站在台海两岸百姓的立场思考这个问题,一切就变得清晰起来,和平,才是唯一出路。

当两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当两岸人民本是骨肉同胞时,谁又会真的希望兄弟反目,家破人亡呢?

大陆与台湾之间存在分歧固然无可否认,但相较于分歧,两岸之间更多的是共同利益,这也正是中国始终希望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解决台海问题的根本原因。

让我们用和平与爱填平海峡两岸的鸿沟,用互信与合作编织两岸人民的未来,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和平统一是最好的选择

过去几十年,两岸关系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尽管经历过风风雨雨,但两岸人民依然梦想着最终实现和平统一。

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两岸分治的局面开始,自此之后,台湾当局一直试图借助外力实现“台独”,先是依靠美国,后来又想拉拢日本。

而大陆方面也曾经表示过“不能放弃使用武力”,可以说,历史上两岸之间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分裂倾向。


然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正如一位智者所说,“台湾问题就是一个家庭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相互指责。

在找寻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理性和包容,不能简单以意志强加,我们应该从和平统一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相互攻讦。


首先,
从经济角度看,两岸关系密不可分,2018年,大陆对台出口额达到了1500亿美元,而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也有1160亿美元。

两岸贸易往来频繁,任何一方受损,都势必会严重影响另一方的利益,双方的经济命运已经融为一体,应该共同努力促进经济繁荣。


其次,
两岸人民都是骨肉同胞,70年来,尽管政治上存在分歧,但两岸民间交流从未间断,每年有300多万人次往来,两岸同胞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不应该让政治利益破坏这份亲情。
再次,
和平统一需要充分尊重台湾民意,我们要以民主、理性的方式,与台湾各界人士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不能简单用武力强加“一国两制”,在和平统一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化解分歧,达成最大公约数。


当然,追求和平统一不能削弱军力,
正所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我们仍需积极发展军工,使军力始终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

这不仅能遏制“台独”势力,也是和平统一的重要支撑,我们绝不会放弃使用武力,但这只能作为最后手段。


武力恫吓终会失败,只有真诚沟通,才能打开统一的大门,两岸问题绝非一朝一夕能解决,需要长期用心经营,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原则,终会实现伟大统一的中国梦。

迟不动手,有深意

时过境迁,台海局势已非当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台湾问题,有些美国政客却仍在鼓吹“中国不敢动手”,并煽动台当局购买美式装备以“武力对抗”。

美国专家黎安友近日一番言论,道出中方不轻举妄动的深层考量,也让外界重新审视两岸关系的根本走向。

新中国成立之初,收复台湾的呼声甚高,当时台湾百姓也盼望回归大陆,但随后国际格局变化,中国遭遇外部封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介入并援韩,我志愿军则支援朝鲜,这场战争让中方认识到,区区台湾若擦枪走火。

外部势力可能大举干预,对刚立国的中国极为不利,于是中方选择韬光养晦,稳扎稳打。

20年后,中国实力大增,和平统一已在望,但随着李登辉在台推动“台独”,两岸关系再起波澜。

即便当时武力收复台湾不成问题,中方仍选择克制,正如毛泽东所说,治国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看清大势,避免被局部利益迷惑。

中国一直视台湾为国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但更看重的是长远发展大局,台湾岛屿地理位置重要,若中国想迈向广袤的太平洋,必先突破台湾与日本设置的“岛链封锁”。

如今“一带一路”顺利开展,中国已逐步突破美日围堵,台湾的地缘战略价值,反而成为美国的累赘。

正如普京所言,中国根本不需要动武就可达成统一目标,稳扎稳打增强综合实力,才是正道,中国历来深谋远虑,从不急于一时,就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

中国一向重视发展大局,从不轻举妄动,面对各种挑衅,仍然保持最大限度的理性与克制,这种深思熟虑的国家智慧,让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守住了发展主线,最终走向强盛复兴。

当今世界正经历动荡变革,中国尤需谨记“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古训,保持战略定力,沉着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

只要自己不乱了方寸,外部风波终将过去,大势所趋不会改变,中国必将以超常的毅力和韧性,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

宝岛局势:武力统一的困难与希望

宝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心病,日本右翼分子和西方势力不断挑衅,使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但是,真正实现武力统一并非易事,首先,美国介入是最大阻力,它在宝岛问题上三番五次明示会采取军事干预。

虽然12次模拟结果都是美军失败,但这并不代表实战就一定成功,美军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不容小觑。

美军全球布局依然压制着中国,尤其是在远海作战能力方面,日本右翼分子甚至公开宣称,如果中国武统,美军一定会介入并获胜。

这无疑为美国的军事干预提供了借口,但中国也在积极发展远程打击能力,航母的服役将大大增强中国在台湾周边的制海权,可以预见,美军介入的代价也会越来越大。


其次,宝岛内部也非一枝箭,绝大多数岛民支持统一,但也有极少数“绿营”分裂势力,若擦枪走火,恐使岛内经济崩溃,也不利于中国长远利益。“

绿营”力量一直制造两岸对立,动辄以“台独”相威胁,但他们的话语权已日渐衰微,“不战而屈人之兵”,争取时间更有利。


再则,两岸互信有待加强,在大陆民众心中,宝岛同胞应该是骨肉团圆的一部分,但是岛内部分裂势力制造对立,使统一之路更为崎岖。

两岸青年应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化解历史误会,两岸应继续交流,争取和平统一,当然,大陆实力正在提升,094A型核潜艇即是对付航母群的利器,东风系列导弹也可对付远在太平洋的敌人,在中国近海,美军航母很难生存,这为未来提供了保障。


武力统一困难重重,但希望尚存,在大陆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两岸民心的团结也至关重要。

只要心怀大局和长远目标,统一的曙光终将到来,但前进的道路必将曲折,需要智慧和勇气,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迎接最终的胜利。

台海和平统一之路漫长

从台湾被割让到日本开始,两岸关系就充满了复杂性和敏感性,近170年来,统一之路一直处于起伏变化之中,既蕴含着机遇,也暗藏着风险。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主张,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

孙中山计划通过武力光复台湾,但不久,日本加强了对台的军事控制,统一之路遭遇挫折,
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当时两岸同胞翘首以盼,以为统一已成定局,但好景不长,国共内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台湾再次脱离大陆版图。


建国初期,
我军曾打算武力解放台湾,准备发动登陆战役,但遭到了美国的干涉,当时国际环境复杂,历史形势所限,我军无法对台动武,统一之路再次受阻。


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出现转机,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两岸同胞感情逐步升温。然而,“台独”势力屡屡挑衅,阻断两岸交流,统一之路又一次坎坷。

进入21世纪,台湾新政权上台,两岸关系趋于缓和,和平统一的曙光重现,但外力干涉不断加剧,“台独”势力死灰复燃,两岸关系再度紧张。

结语


当前,统一形势严峻复杂,我们必须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非和平方式,
统一之路漫长曲折,需战略定力和历史智慧

我们要牢记民族大义,聚同化异,继续向着和平统一的目标前进,海峡两岸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实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以最大的智慧、最少的代价,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我们不懈的努力方向。

在阅读完文章以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台湾   中国   两岸关系   哑口无言   宝岛   日本   台独   美国   台海   中方   分歧   美军   同胞   两岸   势力   大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