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让妃子躺桌上大臣付费观看,出个玉体横陈的典故,国家却亡了

优秀的领导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直到今天,回顾历史,仍有唾弃“叫门天子”的卑鄙无耻,叹息崇祯的煤山无奈自尽。

一个朝代如书铺在后人眼前,供后世评说时,所得到的褒贬总有不一。

魏晋风骨今昔还有赞咏,但十四国的南北混乱,又会勾起无数感慨。

其中,北齐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想起来,只想大呼荒唐的政权。

高氏得权,却甚少明君,最后荒废在高纬手中,而这位北齐的亡国之君能一再突破下限,做出无耻残暴的行径,除了个人的品行,也和父辈的昏庸享乐不无关系。

关于“玉体横陈”,只是之一,仔细一瞧,都是难以言说的乖谬。

妃子一卧,黄金可买

安史之乱后,盛唐一步一步走向衰落,大家把过错安在了杨贵妃上。

而在大唐之前,由于宠爱妃子而造成帝王失智的记载,并不少见,周朝的褒姒,西汉的赵飞燕,北齐的冯小怜……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通过他的《北齐二首》,借古讽今地感慨当时大唐乱象的根源,将冯小怜与其他几位多少联系了起来。

几位历史上的美人,经历各有坎坷,冯小怜也不例外,她的出身甚至是几位当中最低的,是皇后的奴婢,而她侍奉的皇后,原来也是一个婢女,

而她最为出名的经历,莫过于“小怜玉体横陈夜”。

作为高纬的宠妃,即使是和大臣商量过事,冯小怜也经常被君王拥在怀里或放在膝上,哪怕让议事的大臣觉得十分尴尬,高纬也毫不在乎。

为了向更多的人炫耀,展示自己妃子无与伦比的风情,他便在一个夜晚召集群臣来到了大殿。

等所有的大臣都到了后,高纬便拍了拍手。

随后,只见一个身着薄纱的美人儿赤脚走了出来。

随后,美人儿径直走到了朝堂上的一张案几上,脱下了身上唯一遮羞的衣服,裸体躺在了案几上面,随后眼神暗送秋波,撩拨在场的大臣们。

而这个美人儿就是高纬的宠妃——冯小怜。

早在议事时,已有不少大臣对这位妃子有所垂涎,此时更是蠢蠢欲动了。

高纬见状极为高兴,便让大臣们以千金一视。

对大臣来说,这无疑是金钱便能超越规则。

于是,循规蹈矩的大臣们都排着队来一览秀色。

李商隐诗中“玉体横陈”的典故便来源于此。

君主昏庸到让自己的妃子被臣子阅览,也无怪乎这件事之外,高纬还有荒谬频出,最终让北齐灭国。

但北齐短命,后世将罪责加在冯小怜的身上,引为“女祸”。

可又怎么会是冯小怜一人之责?

最出名的“玉体横陈”一事,目前仍未找到具体明确的史书记载。

冯小怜生活在齐末隋初,是北齐后主高纬的淑妃,她的事迹主要记在《北齐书》,《周书》、《隋书》、《北史》和《资治通鉴》这几本书中。

但书中并未见到这件事情,反而在一些野史轶闻多见,且“玉体横陈”这个词语,最早出自李商隐的《北齐二首》中,而非是史书。

那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冯小怜被误会了吗?

天子无愁,百姓可怜

在南北朝十六国里,北齐高姓王朝极为短命,几代帝王都没能活过40岁。

后世专家分析,高家人几乎患有家族性的遗传精神病,将他们身居高位后的人性恶欲都激发了出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残暴嗜血、荒唐乖张都丑陋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高家的父祖辈生活在北边,多与鲜卑族通婚,已经完全鲜卑化。

高氏一族没有太多系统的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更是不能对自己进行规训。

而北魏以来,贪图奢侈享乐已经成为了普遍的风气。

第一任统治者高欢非常注意克制自己的欲望,希望政权能够长远发展。

可是到了第二任统治者,他的长子高澄接任后,便开始了享乐的生活,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衣食豪华,犬马玩好,消耗的资财让国库日益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上层又卖官鬻爵,灭国真的指日可待。

在最高统治者的带动下,北齐社会更是弥漫起了一股享乐主义的风气。

之后的几任皇帝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都保持着一小段时间的勤勉与更多时间的荒唐。

位置传到了高纬手中时,王朝的发展更是让人不忍再看。

只要出钱就可以做官,杀人可以免死,已经让社会风气极为糟糕,但这还算影响较轻的。

赋税加重,生存环境日益糟糕,许多百姓成了乞丐,而君王高纬见状只觉得好玩,竟在宫内设立一处贫苦村舍,每日向人哀声乞讨。

又修建了一些城池,让自己的卫兵模仿羌兵攻城,他则用涂有剧毒的弓箭在城上放箭,四处射杀无辜的百姓,经常一日射杀上百人。

他的兄弟也和他一样残暴成性,比如当街抢夺幼儿,拿去喂狗,在妇人哀嚎扫了他的兴致时,又把小孩的血涂抹在妇人身上,下令群狗一起把妇人撕碎吃尽。

两兄弟偶然聊天时,研究出了一个“有趣”的玩法,便是将人放进填满了蝎子的大缸当中,听人被蝎子蜇得惨叫,两人竟十分愉快地观看。

高纬年幼时曾爱好音乐文学,自己作词作曲,创作《无愁》。

每当唱起这首歌的时,总让数百人相和,声势壮观,民间便称其为“无愁天子”。

天子无愁,只是可怜他的百姓和身边的人了。

当冯小怜来到高纬的身边之后,高纬的荒唐又围绕她展开。

此时的所有人不敢对残暴的君王有怨言,于是愤怒和火力都转到了他的宠妃上,指责冯小怜的妩媚风情,恰是这一份美丽,让他们的君王昏庸无道。

毕竟一开始,也是冯小怜自荐来到高纬身边的。

大难临头,享乐当下

据《北史》记载,冯小怜聪慧美艳,因特殊的按摩技法成为了穆邪利皇后心爱的婢女,而穆邪利,原来也是皇后斛律氏身边的婢女。

由于高纬常喜新厌旧,所以穆邪利也很快失去宠爱,冯小怜作为穆皇后的心腹,便让穆皇后把她送给高纬,她会帮皇后挽回君王消散的爱意,并且还可以让其他宠妃失去高纬的关注。

但是冯小怜太漂亮了,高纬不仅冷落了其他的妃子,也冷落了穆皇后。

高纬本想设立冯小怜为皇后,只是她顾念穆皇后的恩情,便没有同意。

冯小怜在高纬身边的这些日子,国家时有战争,可高纬每日却想着如何与自己的爱妃逍遥快活。

比如平阳被北周军队重兵包围,告急的文书一日三至,他仍在陪着冯小怜打猎,玩性褪去后,待回来想要率兵驰援,平阳已经陷落了。

后来,他带着冯小怜亲征收复平阳,可在北齐准备乘胜追击之时,他忽然下令战事暂停,只因他希望冯小怜出来观战。

让他能够在美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威武,而冯小怜也决定盛装参观,但等她到来的时候,北周的军队已经调整好布防,北齐军队失去了获胜的机会。

之后的史书记载中,写到冯小怜因为看到军队变换战术,以为军队败了,所以惊慌落泪,高纬看到冯小怜此时的状态,于是带着她策马狂奔,离开大军。

一时军心大乱,士兵自相践踏,死亡有万余人。

等到高纬往北奔逃时,不知为何,竟突发奇想立冯小怜为后,还让太监快速回晋阳取皇后的服饰。

在逃跑途中,又停了下来,让冯小怜穿上太监取回的礼服,饱览梳妆打扮后才继续奔逃。

当高纬返回晋阳之后,北周军队逼近晋阳,围城不动。

晋阳是北齐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几代人的经营下,固若金汤,展开持久战不是问题。

但史书记载,冯小怜看到城中观敌的高塔崩塌,觉得是不祥之兆,此地不宜久留,便想要前往邺城。

高纬听到了冯小怜的话,便下令回到邺城。

关键时刻,主帅再次擅离岗位,即使大臣劝谏,但高纬仍旧趁夜向邺城奔逃。

一时之间有人投降北周,有人直接在将士拥护下,称帝继位。

邺城有北齐的十万精兵,高纬阵前发言以振士气,但面对将士们肃穆的神情,他倏忽不记得自己的讲稿,还莫名其妙笑作一团,将士们不由大怒,军心也彻底瓦解。

此时,北周军队越战越勇,高纬继续仓皇逃窜,北周也顺利地拿下邺城。

最后高纬、冯小怜,还有穆皇后及太子高恒,都在南邓村被活捉,北齐就此灭亡。

高纬死后,冯小怜被赐给代王宇文达,但是代王有个妻子叫做李氏,和冯小怜争宠,又差点将冯小怜迫害而死。

后来,杨坚篡位,杀害北周代王,杨坚又把冯小怜赐给李氏的哥哥,冯小怜受到李家人折磨,最后自杀而死。

亡国必然,帝死民生

记录得比较完整的《隋书》和《北史》里,都扩大和增写了冯小怜的事迹,两本书都将北齐亡国的焦点,集中到了她的身上。

无论是写成功在即时,由于冯小怜妆点,所以导致延误战机,战事失利。

还是写两军对决时,由于冯小怜过于害怕,所以高纬带着冯小怜先行一步,导致军心大乱。两本书当中,冯小怜魅惑君主,导致国家步步灭亡的描述都非常精彩。

而在《资治通鉴》当中,还多加了一点谴责,即高纬把婢女立为妃子,有违常理。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诸多史书,能够完整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而一些书中还多有残缺,大部分的史书,也并不是官方史。

首先,不能排除记录者选择材料时不够谨慎,把散于各处的只言片语,进行各种加工润色成文,也不能肯定,后来所有的记载都符合历史史实。

而且,写史书的人,出于以往的观念以及维护王权的权威,所以下笔时,需要一个邪恶的符号来推动,此时一个在皇帝身边的宠妃,就成为了可以大书特书的存在。

但仔细思考,冯小怜具体做了什么伤天害理和涂炭生灵的事。并没有得到任何的记载。

如果只因她得宠而导致家国覆灭,那么为何不指责高纬呢?

帝王的私欲和荒唐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作为最高权力者的高纬,不能意识清醒地进行决策,反而通过冯小怜的女色放大了他的享乐腐化,更不用说,在他奢侈无度、视人命如草芥的时候,还把国家栋梁斛律光和兰陵王高长恭一一杀害,加快灭国的进程。

高纬真的爱冯小怜吗?

他是在逃难的过程当中,封冯小怜为皇后的,而在此之前,他立过三位皇后。

宠爱冯小怜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广招天下美女入宫。

他爱的只是美色,而冯小怜只是其中更美的一个,因此成为了大家攻击更多的对象。

最后,国破家亡,高纬死去,冯小怜得到的只是无奈再嫁,并饱受身体和精神的屈辱,最后自尽而死。

自高欢之后,北齐几代君主都荒唐无比,高家的权势早应消磨殆尽,若不是仍有忠心的臣子拱卫,根本难以支撑不到高纬一朝。

早在玉体横尘夜之时,北齐灭亡的迹象就明显了。

高纬被杀时不过22岁,他登基的时候,也只是个13岁的孩子,并没有太多执政的经验,自身并不具备一个优秀领导者的素质。

而太小站在了权力的顶峰,太早与下层百姓脱离,让他变得越来越肆意,只凭自己的喜好做事。

忧愁并不会凭空消失,天子若没有忧愁,那忧愁的就是他的臣子和百姓,只有这个皇帝死了,百姓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无愁天子的灭亡,是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报道——《后妃灾异录》

《北齐冯小怜:陪伴昏君的红颜》

《冯小怜“女祸”论》

中国新闻网报道——《成语玉体横陈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妃子   玉体   大臣   北周   北齐   史书   君王   典故   天子   皇后   桌上   军队   皇帝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