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奶奶苦等中国初恋55年,83岁终于嫁给他,旷世情缘让人泪目

2010年9月21日,厦门市民政局迎来了一对特别的新人:


一位是83岁的法国老奶奶李丹妮;


一位是82岁的中国老爷爷袁迪宝。


两人手挽着手,一路搀扶而来。


一旁知晓内情的人们,目睹这一幕无不感动到落泪:


“太不容易了,他们25岁相遇,26岁相爱,28岁分离,此后55年再未见面,直到83岁重聚……


那么,两位老人家究竟经历了什么?

丹妮

01


故事要回到1953年——


浙江医学院的新学年开始,一些新生充满好奇,选修了俄语课。


那天,当中法混血的丹妮走上讲台,同学们激动不已:


“哎呀她太吸引人了,走路的姿势都很漂亮!”


丹妮中文名叫李尘生,她出生于1927年,父亲李树化是中国第一代钢琴家,母亲燕妮是法国人。


因为混血儿的身份,丹尼极具语言天赋,精通中、英、法、俄、德五国语言。


当她用清凉动听的声音念出俄文字母时,一位男同学暗暗下定决心:


“我一定要把俄文学好!”

袁迪宝

这位男同学名叫袁迪宝,来自厦门鼓浪屿。


他勤奋刻苦,学期末果然拿到了高分。


不过,他不满足,主动请求丹尼:


“李老师,你课余是否可以教我英语?”


难得有这么好学的学生,丹妮当然爽快地答应了。


因为补习英语的这层关系,丹妮平日里格外关怀袁迪宝,时常送他些学习用品。


一个冬天的早晨,丹妮走进教室,发现坐在窗边的袁迪宝衣着单薄、瑟瑟发抖。


当天下午,她便递给他一个纸包。


袁迪宝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件蓝色毛衣,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一股暖意夹杂着爱意,瞬间涌上了他的心头。

02


一天,袁迪宝鼓起勇气约丹妮去划船。


丹妮想到两人年龄相近——她26岁、他25岁,彼此又谈得来,大方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那天,他们相谈甚欢,划船直到夕阳西下。


袁迪宝坚持送丹妮回家,丹妮有些意外,心想:


“他怎么像保护自己的女同学一样?”


之后,袁迪宝常常送丹尼回家,看着她进家门才离开。


一来二去,丹妮明白了他的心意。

一个周末,两人去爬山,袁迪宝突然转过身来,在前面拉她。


丹妮愣了一下,随即迎了上去。


当两只手握在一起的那一刻,两人爱意萌动,目成心许。


此时天色已晚,一颗亮晶晶的星星闪耀在天空。


袁迪宝兴奋地指给丹妮看:


“你看,星星出来了,是金星!”


丹妮动情地说:


“金星在为我们祝福呢。以后,我们都要在一起看金星。”


说完,她脸就红了,轻轻倚靠在袁迪宝的肩上。


之后,两人陷入热恋。

中间为黄秀雪与袁迪宝

03


袁迪宝总会不经意地叹气,脸上露出忧郁的表情。


丹妮有一种预感,他有事不敢告诉她,怕她难过。


1955年,袁迪宝所在的院系要合并到成都华西医学院,这意味着他要离开杭州。


在分别前,他终于吐露了隐情:


“其实,我结婚了。”


丹妮像被狂风暴雨袭击一般,全身感到寒冷,她颤抖地问:


“为什么?”


袁迪宝慌忙解释:


“我来浙江求学的前半个月,我家里看我年纪不小了,安排我跟护士黄秀雪结婚了。可我对妻子没有恋爱的感觉,我当时只想快快去学校念书,完成学业……”


丹妮打断他,带着哭腔说:


“那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从今天走我们就分手,各走各的路。”


袁迪宝一听,愣在了原地。


他开始跟老师交往时,根本没想到会发展到这一步。等到关系深了突然发现已经晚了,彼此已经爱上了对方!


沉默半响,他艰难地开口:


“丹妮,我送你。”


丹妮摇头:


“不用了。”


当丹妮红肿着眼睛回到家,母亲忙问道:


“发生了什么?”


丹妮扑进她的怀里,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妈妈,我不愿意把幸福建立在另外一个女人的不幸上!我不能抢另一个女人的幸福!”


听女儿讲完前因后果,母亲叹气道:


“他有了家,那你要果断些,只能做普通朋友了。现在没有你的位置了,懂吗?


丹妮忍受着割心之痛,哭着点了点头。

04


1956年,丹妮随母亲回到法国定居。


当船在深夜经过厦门时,丹妮想起这是袁迪宝的家乡,她真想停下来去看看。


想到要离开生活了30年的中国和有缘无分的爱人,她的心中一阵阵疼痛,就像一棵树被连根拔起的痛苦!


在痛苦中,丹妮写下一首诗,其中有:


金星你是我的生命的灯塔


相思岁月中的安慰


写罢,她抬头望着夜空对自己说:


“就把金星当作我们爱的印证,当我想你的时候,就仰望它。”

黄秀雪 袁迪宝

二十几天后,丹妮抵达法国,从此与袁迪宝海天相隔,半个世纪没有见面。


但是,他们的关系从爱情过渡到友情,像老朋友般写信分享彼此的生活。


袁迪宝在信里无所不谈,他说自己毕业后回到厦门,跟妻子黄秀雪好生过日子,两人有了3个儿子,大儿子叫“尘生”,二儿子叫“金星”……


丹妮为他感到高兴,精心给他的孩子们挑选礼物。


比如,她送给“尘生”一个小银牌。


黄秀雪收到后,特地打了金链子,把银牌穿起来,挂在儿子脖子上。


实际上,丹妮那几年并不富裕,但她知道袁迪宝的生活更加困难。


于是她省吃俭用,不断地给袁家寄吃的、用的,帮他们度过难关。


当黄秀雪看到这些包裹,她委婉地表达了接受丹妮寄礼物的想法:


“给小尘认了这么好的干妈,她想寄东西给他,就让她寄吧。”

袁迪宝的三个儿子

有一天,袁迪宝带着孩子们照了一张照片,然后寄给丹妮。


丹妮收到后,拿给母亲看:


“妈妈!迪宝来信了,有他和孩子的照片!”


母亲看了之后,说:


“我看得出来,迪宝现在生活很幸福、很快乐。你完全不必为他考虑太多,该为自己着想了。”

丹尼

05


当时,有一位德国老师正在追求丹尼。


未料,就在丹妮尝试接受新的感情时,她震惊地发现他有个同居女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丹妮果断退出。


与此同时,袁迪宝与丹妮的友谊被“中断”了。


1965年的一天,一封突如其来的香港匿名电报,阻断了他们的书信来往:


“你不要再写信了,你在害人!”


从那以后,丹妮寄去的包裹都被退回,也收不到袁迪宝的信。

于是她把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不再恋爱、也不嫁人。


丹妮一生独立,自强不息。


她先是在里昂大学任中文助教,后被聘为里昂第三大学中文系教授,并且获得了巴黎第七大学汉学博士学位。


她还做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中法大学图书馆有一万部古线装本中文书、四千多部有关中国的书、以及数百种杂志。


然而,这些资料没有得到重视,被随意堆放在中法大学的三间女生宿舍里。


丹妮知道后十分着急:


“这些都是最珍贵的文献资料,应该找个妥善的地方安置!”


于是,她带着学生们动手清理这些宝物,并为它们到了一个落脚地——里昂市立图书馆。


后来,里昂市立图书馆成了世界汉学资料宝藏,经常有学者来此研究。


1980年,新的中法大学在丹妮的支持下重开了。


1992年,丹妮退休后,又担任了中法协会秘书长。


法国政府授予她“骑士勋章”,为她出版传记《混血儿》,以表彰她对中法交流和教育作出的杰出贡献。

“如果我死了,请看到这些信的人把它烧掉。”

06


晚年的丹尼越来越有名,但生活却清冷寂寞。


她的父母已经去世,父亲活到90岁,母亲活到93岁,两位老人在女儿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亲人们的相继离去,让丹尼的生活陷入孤独之中。


转眼到了2010年,83岁的丹尼身体大不如从前,背驼了、眼睛花了,汽车也不能开了,出门变得非常不方便。


她每天中午只能到附近的修道院吃午饭,早上和晚上则只能在家吃点面包。


丹妮开始整理东西,一天,她把袁迪宝写给自己的98封信,装在大纸袋里。


在纸袋上,她用法文写着:


“如果我死了,请看到这些信的人把它烧掉。”


她已经做好准备,在修道院了此一生。

就在这时,丹尼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中国的信,寄信人的名字赫然写着袁迪宝!


她有些恍惚,以为这是自己的幻觉。


待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后,上面写着:


“亲爱的丹妮,愿上帝祝福您健康长寿!愿上帝祝福您健康长寿!请给我一信,永远思念你的迪宝谨上。”

袁迪宝全家福

07


那么,袁迪宝为什么突然给丹尼写信呢?他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经历了时代的飓风后,袁迪宝一家人的生活回到了正轨。


未料,黄秀雪却患了牙龈癌。


病重之时,她咽不下饭,袁迪宝便把食物嚼碎喂她吃。


袁迪宝天天陪护妻子,尽到了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


然而,这未能挽救黄秀雪的生命,她于1994年去世。


袁迪宝悲痛万分,为她写下“贤妻良母好祖母”的悼词。

晚年袁迪宝

之后,袁迪宝过了十多年潦草的单身汉生活。


他拒绝跟孩子们同住,自己住在卫生局的宿舍里,日子过得无精打采。


他说自己是“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


直到他耳朵不灵光了,三儿子强行把他接到家中照顾。


2010年春节,袁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三儿媳欧阳鹭英看着公公胡子拉碴的,开玩笑道:


“爸爸,你也太不讲究了,像个叫花子一样。”


这时,袁迪宝的外甥说:


“舅舅年轻时可是个大帅哥,还差点娶了个法国姑娘呢。”


袁迪宝早年写给丹尼的信寄存在姐姐家,因此外甥略知一二。


一时间,大家的八卦之魂被点燃了,纷纷缠着老人说说那段往事。

袁迪宝 丹妮

在晚辈们的催促下,袁迪宝开始回忆丹妮:


“那是我的俄语老师,她叫李丹妮,因为我的俄语成绩好,引起了李老师的关注……”


说着,他找出一本老式相册,翻出一张丹尼的照片给孩子们看——


照片上的丹妮留着波浪短发,面带含情的微笑,气质优雅脱俗。


三儿媳忍不住说:


“多美的人啊。公公,你再试试与她联系看。”


82岁的袁迪宝摇了摇头:


“这么多年了,不可能了,地址肯定变了,人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可三儿媳不放弃:


“写封信试试看吧。”

袁迪宝不作声了。


当天晚上,他房间的灯亮到了天明。


之后,他连花了几个晚上写了5封内容相同的信,按照他所知道的地址寄到了法国。


他寄给丹妮、以及她的亲戚,心想如果丹尼收不到,亲戚收到也有希望转给她。

08


当丹尼读完袁迪宝的信,她努力让自己澎湃的心情平复下来,然后回复道:


“亲爱的迪宝:


我来法几十年了,从没忘记你是我真正爱过的人,我今年83岁了,老了。这两年常生病,开始整理东西了,你还记得我,真的很感动。


我现在一个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每天上午去教堂望弥撒,中午在修道院吃午饭,下午在家休息,晚上不出门。


修女对我很好,我认为自己还是有福气的,我在法国是没有亲戚的。哪天我完全不能自理时,修女们会让我去她们那里终老……”

袁迪宝收到回信非常激动,失态地大叫起来:


“丹尼还活着,她还活着,她给我写信了!”


当他读到丹尼说自己打算在修道院终老,他的心被刺痛了!


他立刻写信邀请丹尼来厦门:


“我如今也是一个人,住在孩子家中,过着退休生活,每天到海上游泳一个多小时,冬天步行四五公里。希望你能来厦门度晚年,长住或一游都可以。我的三个儿子、三个媳妇、三个孙子都很好,会把你当作妈妈、奶奶尊敬你的。


这封信让丹妮感到极大的温暖,她喜极而泣:


“他一直没有忘记过我,就像我也从来没有忘记过他,只有一个人住在我心里,就是他。”


不久之后,袁迪宝的越洋电话也打来了,他大声地喊着:


“丹尼,我是迪宝,你一定要来厦门呀!唉,我耳朵聋,嗓门大,你跟我儿媳妇鹭英多谈谈……”


从那天开始,袁迪宝每个星期天晚上十点(法国时间下午四点),和丹尼通一次电话。


几个月后,两人确定了彼此的心意。


袁迪宝给丹尼寄去结婚的材料,并且让三儿媳赴法接丹尼来厦门。

09


2010年9月18日,丹尼在欧阳鹭英的陪伴下,抵达厦门高崎机场。


袁迪宝捧着55朵玫瑰,他的三个儿子也各捧着一束鲜花,郑重其事地迎接丹尼。

重逢的那一刻,两位老人痛哭着拥抱在了一起!三天后,丹尼与袁迪宝登记结婚!


法国奶奶苦等中国初恋55年,83岁赴一场世纪婚礼之约,这则新闻在厦门鼓浪屿引起了轰动。

那个周末,鼓浪屿音乐沙龙在“海天堂构”别墅里,为两位老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音乐会。


当天晚上,袁家大宴宾客,一共请了十桌客人。


还有记者前来,他们问丹妮:


“你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结婚呢?”


丹尼说:


“爱一个人并不是那么简单,袁迪宝得不到,我就把精力集中到教学上。不是没有人找,可是我不感兴趣,我的心被人占了。心满了,没有空位。没有。”

婚后,丹尼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在家里主持了一个法语角,厦门大学法语系的学生每周都来听她讲课。


除了上课,丹尼便是享受家庭时光,她常常抱着袁迪宝的曾孙女,享受着四代同堂的幸福。


只是时间无情,丹尼与袁迪宝相守7年后,袁迪宝寿终正寝,享年90岁。


过了一年,丹妮也与世长辞,享年92岁。

西方有句谚语:


“等待的过程就是爱情。”


一辈子的等待,换来7年的相守,略显短暂与遗憾。


但想想,丹妮本已打算在修道院了此一生,未料一封信唤醒了埋藏55年的情缘,她重返中国,83岁高龄披上嫁衣,与初恋情人最终走到了一起,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真正的爱,可以跨过年龄、跨过时间、跨过空间。


正如丹妮生前所写,金星就是他们爱的印证,想念彼此的时候,就仰望它。


“我会看见你的金星,你也会看见我的金星,你是真正爱过我的人,正如我真正爱过你。”


参考书籍:《用爱等一生》——袁雅琴 欧阳鹭英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法国   汉学   俄文   鼓浪屿   中国   里昂   俄语   欧阳   修道院   儿媳   厦门   中法   初恋   情缘   奶奶   儿子   晚上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