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12小时,中国大陆终于交底,不惜一战绝非空话,台岛直呼避战

消息一:沉默12小时,中国大陆终于交底,不惜一战绝非空话,台岛直呼避战

一向对中国大陆抱有敌意的美国,7月28日宣布将再度向台湾输出军售,这无疑给海峡两岸关系雪上加霜。拜登政府宣称将向台湾提供价值3.4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内容包括装备、军事教育和培训等。

据美官员透露,这批军售将包括单兵便携式防空系统、枪支以及导弹。这正符合美国部分国会议员的意愿,他们一向向五角大楼和白宫施加压力,要求加快向台湾提供武器装备。中方对此次美军售台举措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方曾多次严正警告,如果美方执意大动干戈,中方将奉陪到底。7月29日,在沉默了12个小时后,国台办发言人明确表示,“民进党当局的所作所为,正在把台湾变成“火药桶””弹药库”,加剧台海兵凶战危。民进党若再继续一意孤行,只会逼得青年当炮灰。“台独”绝路一条,不得民心。无论民进党当局、“台独”分裂势力花多少钱买美国武器,都改变不了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决心,也抵挡不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大实力。”

陈斌华还表示,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不会变。事实上,早在美军售台的消息传出后,中方就曾严正警告,如果美方执意冒险,解放军将随时备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7月31日,解放军也以行动证明了这些不是空话。

据台媒报道,7月30日至31日,共有解放军战机13架次、军舰6艘次在台海区域巡航并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具体包括2架歼-16战斗机和4架歼-11战斗机。

面对解放军的行动,台湾舆论反应不一。据台媒街头采访显示,不少民众已经对大陆军机活动见怪不怪,表现出习以为常的态度。大陆军事专家分析,解放军在台湾周边的常态化军事存在,已让台军防线不断后退,达成了新的既成事实,对遏制台独起到了一定效果。

这说明,中国大陆必须坚持这种实际行动,以防止美国和“台独”势力得寸进尺。中方之所以将“台湾问题”列为核心利益“红线”,并郑重表态“不惜一战”,目的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表达立场,让相关各方保持清醒谨慎,不要误判形势越线。可以说,中方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关键。


消息二:重拳反击!宣判“逮捕普京”的日本女法官,反遭普京全球追杀

3月份,在美国的支持下,英法主导的所谓“国际刑事法院”突然宣布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战争罪”指控,称其将乌克兰儿童非法遣送到俄罗斯领土。该机构随即向普京发出通缉令,要求成员国对普京实施逮捕。此举直接导致普京无法出席原定8月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

所谓的国际刑事法院,充其量不过是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利用国际规则牟利的工具。该法院123个成员国中,除英法日等极少数国家外,大多数都是一些缺乏实力的小国。一个既无美俄中参与,也不代表国际舆论主流的机构,其所作所为显然毫无说服力和效力。

而这次对普京的指控和通缉,更是明显的政治算计。其目标不仅是进一步制裁孤立俄罗斯,更是意图破坏俄罗斯与金砖国家的关系。宣布通缉令的时机同金砖峰会召开前后巧合,只能说明背后有美国在操纵。

查阅资料可以发现,赤根智子于2018年才进入该机构任职。正是在2017年底,国际刑事法院曾宣布要调查美军在阿富汗的战争罪行,这让美国感到极为愤怒。随后特朗普政府对该机构进行打压和人员整顿。于是,亲美的赤根智子顺势而上,成为了美国控制该机构的一颗棋子。

普京虽无法像美国那样彻底掌控国际刑事法院,但作为老谋深算的强人也绝不会任人宰割。7月27日,俄罗斯内政部对赤根智子发出全球通缉令,以示报复。通缉令意味着赤根将面临被俄罗斯追捕的威胁,她擅自对普京发出的通缉令也将酿成个人灾难。

可以说,国际刑事法院这次激怒了俄罗斯,其法官也被卷入了大国博弈的旋涡中。做为一个专业法律工作者,赤根智子理应判断是非,不可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其命运实在令人遗憾。这也警示其他国家,不可轻举妄动,更不应较劲强权,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消息三:美政坛杀出一匹黑马,称若当选将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再打贸易战

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已悄然展开。根据美媒披露的选情,共和党内特朗普之外的一匹黑马德桑蒂斯近期高调拉票,并对华发出强硬言论,称一旦当选将重新对华发动贸易战。

具体而言,德桑蒂斯声称,会取消中国在美的最惠国待遇地位,大规模禁止从中国进口商品,还会限制美国企业与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合作,切断中美经济联系。他还说美国必须加紧开采关键矿产资源,争取在这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德桑蒂斯甚至表示,会在美国境内完全禁止中企产品和软件,如抖音短视频

这番言论无疑是在竞选中向美国民众高调示好,但其背后鲜明的保守势力色彩和对华敌视思维令人遗憾。特朗普政府曾大打贸易战牌,结果割断不了中美经贸合作的市场基础,反而损人害己,最终收效甚微。

目前中美之间在经贸和科技领域尚存积极合作,这些硬实力的纽带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切断的。中美两国民众都渴望和平发展带来的红利,这是主流共识。

需要看到,德桑蒂斯目前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远不如特朗普,其主张也较为极端。即便特朗普当年打贸易战,也是在国内积压已久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基础上,而并非全无缘由。德桑蒂斯式的孤立主义,徒劳阻隔现实世界的交流融合趋势,注定难以为继。

我们乐见美国政界存在理性温和的力量,这些力量也代表了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信双方有足够智慧避免重蹈覆辙。中美关系不应被极少数人绑架,主流民意倡导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戒备,注意防范化解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潜在危害。两国关系处于下行周期,需要以战略定力应对波折起伏。既不必对每一难听言论过度敏感,也不能掉以轻心忽视隐患。克制与睿智并重,方能应对困局。


消息四:中国发出强硬警告!不许美国提供援助,美:不信中国敢对美动手

近期,美国国会强行通过了所谓“台湾国际团结法案”,规定加强对台军售和所谓“外交关系”,支持台湾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这无疑公然践踏一个中国原则,对中国内政粗暴干涉。

中方对此表达了强烈反对,认为这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美政治基础,对两国关系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中方警告称,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将导致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受损,甚至可能引发军事冲突。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美方的严肃警告。

针对法案,中方采取了一系列坚决回应。解放军加强了台海周边的军事存在,展示了坚决捍卫主权的决心。中方还对台当局及其支持者加大了外交压力,制止其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并在经济和文化上采取措施,提升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感。

同时,中方还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理解支持。中方的这些举措,旨在向美方释放最强烈的警告信号,表明中国对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维护具有充分的决心和能力。

而美方则仍我行我素,对中方的严正立场不予理会。某美官员甚至公开表态,不相信中国真的敢对美开战。这种轻蔑态度可能会进一步刺激中国采取更强硬措施。

当前中美关系处于敏感时期,形势十分严峻。望美方三思其举措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切勿做出脱离现实的判断。我们愿以善意期待美方能回到正轨,共同致力于中美关系大局。

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与避免对抗两手都要硬。既不可示弱喂养暴力,也不应轻举妄动导致失控。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稳扎稳打,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性务实原则。


消息五:立陶宛突如其来的背叛:美国与北约陷入陷阱

立陶宛这个波罗的海小国,一直是反俄的急先锋。但最近,它突然解除对俄制裁,寻求与俄关系重启,这一举动令人费解。

表面上,立陶宛的转变似是为了本国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其地理位置使其易受俄能源供应影响。但若只是为经济考量,立陶宛也可由其他途径解决,不必公开与俄关系大转弯。

因此,其背后的考量可能更为复杂。立陶宛多年来一直服务于美国反俄战略,但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发酵,使其认识到美国可能无法提供足够安全保障。立陶宛被迫调整对俄政策,以谋求更大自治空间。

这种突然转变给美国和北约带来难题。表面看是立陶宛的单边行动,但实际上可能打破了西方围堵俄罗斯的体系。这为俄罗斯创造机会,如果更多国家效仿立陶宛,可能削弱西方联盟。

所以,立陶宛的举动也可能是在探测北约反应,寻求更大的谈判空间。它也许希望通过与俄接近来获得对其的不反对,然后再与西方修复关系。这种不忠诚的策略是危险的博弈。

尽管立陶宛表现出来的立场转换颇为突兀,但我们不应针锋相对。因为和平友好始终是正道。相信只要各国都怀有足够智慧,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各方权益兼顾。历史也会最终证明谁对谁错。我们对立陶宛表达善意,相信最终它会回到理性正轨。

国与国犹如人与人,理解和包容是维系信任的基石。不因为一两个例外就否定整体。每个国家都有自身考量,我们可以选择理解,而非进行非黑即白的判断。当前世局变化莫测,和平发展之路毕竟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只要国与国均能秉持理性与善意,就一定能找到增进互信、实现合作共赢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英法   立陶宛   北约   严正   台岛   中美   美方   俄罗斯   空话   台湾   通缉令   美国   中国大陆   中方   中国   解放军   法院   沉默   小时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