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出歼20的成飞集团居然被收购了,这是怎么回事

成飞集团,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颗明星,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成为中国航空业的举足轻重的存在。从成立于1958年,到在1998年组建成集团公司,成飞集团承担着重要的航空制造任务,特别是在我国五代机歼20的研制生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就在2023年7月26日的晚间,成飞集团却被中航电测公司以174.4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借壳上市:一种新的战略选择

这次成飞集团被收购可以看作是一种优化重组而非完全的收购。中航电测公司和成飞集团虽然都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但它们的业务却有所不同。中航电测公司是中国机载设备的骨干企业,专注于相关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成飞集团则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成飞集团的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是一种金融手段,通常是将未上市的公司的资产注入到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中,借助后者的上市地位将未上市公司的资产上市化。已上市公司成为一个“壳”,并经常改名。类似的借壳上市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沈飞集团和中航黑豹公司之间已经成功实施。这种策略的前提是两家公司的控股人必须相同,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企业正是满足这一条件的。

成飞集团的借壳上市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最后一家未上市的明星企业,成飞集团以其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备受瞩目。而借助中航电测公司这个已上市公司的平台,成飞集团的资产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实现更好的商业化发展。这对成飞集团和整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成飞集团成为焦点:军工企业的价值与争议

成飞集团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军企业,其被收购无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财经领域,股市的变动经常给人以眩晕,但是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我们仍然应该了解成飞集团被收购的真正原因。

军工企业的收购一直备受关注,这不仅因为军工行业的战略重要性,更因为军工企业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对国家安全和军事实力的影响不可忽视。成飞集团的研制出歼20等一系列先进武器,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而此次收购是否会对成飞集团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产生影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人认为,成飞集团被收购是一种市场化的趋势,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商业化水平。通过上市融资,企业可以更好地获取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研发规模,加快创新步伐。然而,也有人担忧,收购可能会对成飞集团的核心技术和机密信息造成泄露风险,削弱其在军工领域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收购中的挑战与机遇

成飞集团被收购引起了诸多争议和讨论,但无论是支持还是质疑,都应该认识到,这次收购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企业之间的内部重组,不涉及外资进入。军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商业化发展,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部分,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

尽管我们对股市的知识有限,但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仍然应该关注和思考军工企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在军事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中国的军工企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竞争力。

收购无疑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过程。只有合理运用市场机制,保持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独立性,才能使军工企业在商业化道路上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未来,成飞集团的发展将继续受到关注,携手中航电测公司,相信它能在商业化转型中实现更加辉煌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集团   中航   军工   中国   上市公司   旗下   竞争力   中国航空工业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