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遭遇百年不遇大暴雨,局地超700毫米,南水北调还有必要吗?

在2021年郑州“7·20”暴雨两年之后,没想到首都北京也经历了一场暴雨成灾!从7月29日开始,北京降下特大暴雨。与往年北方夏季的暴雨不同,北京这场雨的雨势非常大,持续时间非常长,堪称百年不遇的超级大暴雨。

具体到北京的各个区县,情况又有很大差别,主城区的排水相对较好,最令人揪心的是门头沟和房山两个郊区。这两个区境内有很多山,门头沟的山地面积占了97%,本来就容易暴发山洪,而这次下的雨又出奇的多。

根据气象台的数据,从7月29日20时至8月1日7时,北京全市的平均降雨量达到了260毫米,城区平均达到235.3毫米。而门头沟和房山平均达到了447.6毫米。最夸张的降雨出现在门头沟高山玫瑰园和昌平王家园水库,前者截至7月31日22时就达到了690.6毫米,后者到8月1日7时达到了738.3毫米。

如果算上之前的降雨量,本轮降雨门头沟的单点累积降雨量也已经超过了700毫米。700毫米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北京并不属于湿润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00毫米左右,很多年份还达不到这个值。

而门头沟一些地方一次就下了超过一年的雨,十分惊人,已经比10多年前的“7·21”暴雨还要厉害了。按降水总量看的话,北京这一轮降雨的水量已经超过了20亿立方米,相当于140个西湖。

这么大的雨,又下在山区,可以想象会产生什么样的灾害。房山门头沟多处暴发山洪,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照片和视频:街道变成了急流,许多辆汽车被冲走。更令人惊奇的是:连大兴机场的停机坪都被淹了!暴雨还造成了较大人员伤亡。截止到8月1日6时,已造成11人遇难,其中2人是在抢险过程中牺牲,另外还有多人失联。

暴雨过后,留给人们的是思考。首先能想到的就是这场暴雨是怎么来的。它的成因非常独特,竟是源于台风。一般来说,我国沿海地区受台风的影响较大,但在北方内陆,能沾上台风的机会非常少。但这次的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实力太超群了,风力一度达到了17级,在登陆之后还不断北上,深入我国内陆,将大量水气带到了京津冀地区,形成了暴雨。

这一幕有些似曾相识,1996年的8号台风也在河北南部形成了大暴雨和洪涝灾害,让多年干涸的河渠突然出现了危险的洪水,造成了严重损失。今年“杜苏芮”的暴雨影响范围不只是北京,河北同样深受其害,邢台的最大单点累积降雨量已经达到了1000毫米,比门头沟还夸张。

如此大的降雨让不少网友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北方降雨量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历时多年、耗费巨资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是在20年前说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觉得很荒诞,因为那时候北方干旱少雨的情况很严重,水库里的水量少得可怜,生产生活只能靠地下水。而地下水又超采严重,形成了大片的漏斗区,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我国规划了史无前例的南水北调工程,分成东、中、西三个线路。东线工程由长江流域下游的扬州向北方的天津调水,中线工程以湖北丹江口水库为起点,向北直达北京,西线则由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等处用隧道方式将水调入黄河。

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经过10多年的建设,至2013年11月,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2014年12月,中线一期工程也正式通水,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水真的到达了北京居民的家中。至于西线工程,由于难度太大,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

南水北调工程的规模甚至超过了三峡,从长江流域向北方调水,需要穿越多条江河,要挖地下隧道或是搭建渡槽,在东线还要解决沿途的海拔高差问题,需要建立多个泵站,利用水泵的扬程让水逐级北上。

因此南水北调的工程难度和耗资都是巨大的,东、中、西三线的总投资预计将高达5000亿元。据水利部网站介绍,至2016年5月,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的投资就已经达到了2619.2亿元,放眼世界也只有中国这样的“基建狂魔”才能完成。

而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北京持续多年的缺水局面大大缓解,甚至有条件进行生态补水,通过灌注对地下水超采漏斗区进行治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不过到了近几年,我国北方的气候开始显现出降雨增多的迹象,甚至出现了“西北暖湿化”的苗头。

2021年,郑州“7·20”暴雨震撼了全国,而新疆也下了多场暴雨,一些沙漠中干涸多年的湖泊成为一片汪洋。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引发了气候模式的变化,由于冰川融雪加速,使得我国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水量增大,特别典型的比如青海湖的水位就在逐年升高,塔里木河尾部的台特玛湖面积也在扩大。

也是由于全球变暖,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出现出雨带北移的苗头,而且极端天气增加,杜苏芮台风就是一个例证。这些极端天气搅动了原来的气候模式,使得原本干旱的河南、河北开始出现超预期的夏季暴雨。以北京为例,一场暴雨几乎下出了一年的降水量,今年的总降水量多于往年将是大概率事件。

而在历史上,“北方发大水”绝对不是天方夜谭。在商周时期,由于气候远比现在温暖,在河南曾经有大量的森林,还有大象出没。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京津冀地区的降水量还相当大,海河流域经常出现区域性的洪水,以至于动员了大量民工修建水利工程,建设了大量用于排洪的河渠。

但后来随着气候越来越干旱,这些河渠多年来大多处于干涸状态。然而既然几十年前北方可以由多雨变干旱,难道现在就不能由干旱重新变回多雨么?近两年北方频繁出现大暴雨,有些人指出这是气候再次变回的征兆,甚至有网友说我国又要重回夏商西周时的气候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水北调还有没有必要”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过笔者认为,现在说“南水北调没用了”还为时尚早。在长期趋势来看,每一年的降雨量偏多偏少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最近几年出现的北方降雨量偏多的迹象,是短期的气候波动,还是长期的趋势,还不能完全确定。

而且就算是北方降雨量真的增多了,与南方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特别是现在全球变暖的难以逆转,我国北方的平均气温也在升高,由此带来了蒸发量的增加。北方每年多下的那些雨,还未必能补的上蒸发量增加带来的损失。

还有一个因素是北方不像南方那样遍地水乡,能够存水的河湖池塘比较少,植被也不像南方那样茂盛。虽然夏季出现了短时间的大暴雨,大量多出来的水存不下来,白白流走了,不太容易形成有效的水资源。

因此,现在谈论南水北调的必要性还不到时候。就算北方真的降雨偏多,有南水北调工程持续向北方补水,对于确保北方的用水安全、加快生态修复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南水北调   门头沟   长江流域   丹江口   房山   北京   河渠   降雨量   东线   干旱   暴雨   台风   气候   我国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