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导师谷建芬发声:整顿音乐界,抑或剑指刀郎《罗刹海市》


自刀郎7月19日发布新歌《罗刹海市》以来的短短12天里,这首歌在各大平台的播放总量已经超过100亿次,并且那英的社交平台下的评论量也已经超过了600万条。这个惊人的数字奇迹近年来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意味着这首歌与著名音乐家那英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众所周知,那英和刀郎之间有着深重的陈年旧怨。在刀郎当红的时候,作为乐坛的大姐大,那英并没有给予他鼓励和赞美,反而对他极受欢迎的歌曲进行残忍的打击。评论中称,“听刀郎歌的人都是农民”。更过分的是,在评选十大最受欢迎的歌手时,明明刀郎凭借唱片销量和传唱度都傲视群雄,但那英却凭借个人在乐坛的影响力,硬生生地将刀郎排除在外,成为了九大最受欢迎歌手之一。刀郎厌倦了乐坛的混乱和黑暗,自嘲道“斗不过他们”,最终选择离开。


14年后,刀郎携带自己的新专辑《山歌廖哉》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仅凭借一首《罗刹海市》,这首歌迅速在网络上走红。由于其独特的唱腔和冷嘲热讽的歌词,广大网友迅速将其解读为“刀郎的复仇之作”,将曾对他的作品持有抱怨的那英、汪峰、杨坤、高晓松,甚至是《中国好声音》等都纳入其中。也许作者并未有意为之,但听众们却有意为之,这首歌不管是不是带有复仇的成分,但如今它的成功已经成为事实,真的是不言而喻。更尴尬的是,这首歌如此火爆,连刀郎和那英自己都觉得无所适从,感觉到自己只是在画蛇添足。


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应该是当年的歌坛大姐大那英。毕竟,她对刀郎的刁难和残忍是众所周知的,而如今,复仇的力度也十分激烈。现在,那英的社交媒体账号下面的评论数量已经超过了600万条,与《罗刹海市》和那英有关的一系列商品和恶搞视频层出不穷,一夜之间,那英成为众矢之的。尽管律师建议那英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打击那些带有嘲讽和谩骂性质的商家和作者,同时依法起诉刀郎的《罗刹海市》,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独有偶,杨坤的歌迷也建议杨坤依法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良好信誉。然而,那英和杨坤似乎并未听取律师和粉丝们的建议,仍然保持着克制和沉默。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著名音乐评论家、同时也是那英的导师谷建芬发声了。她提出了整顿音乐界的呼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护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环境,并充分尊重老一辈音乐人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从谷建芬简短的建议和呼吁中,或许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三个层面的意义:


首先,整顿音乐界的乱象,或是针对刀郎的。在刀郎新歌大火的关键时刻,谷建芬提出整顿音乐界的建议,很明显是旁敲侧击地指向了刀郎。她认为商业化对音乐创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音乐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创新也越来越少。她痛批一些音乐人利用流行音乐进行单纯的商业行为,导致了“音乐无用论”和“娱乐至死”的现象。谷建芬还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即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护音乐作品的知识产权,并加强相关部门对音乐产业的监管。

那英的社交平台下出现了太多评论,让人无法无视。在新歌《罗刹海市》的背景下,那英成为了众矢之的。面对这一局面,那英也许应该考虑听取律师和粉丝的建议,保护自己的权益。



那时候,那英身为评委参加了“音乐风云榜十年庆典”,她坚定地拒绝了刀郎的入围,因为她认为刀郎的歌曲不具备审美点。

然而在采访中,她也透露了一个关键的信息点:

当年刀郎的专辑销量是无人能及的。

这引起了网友们的解读,事实上,这件事的本质是:

底层歌手对精英歌手利益的冲击。

当时主流歌手的专辑销量大部分在10万左右,而刀郎的正版唱片居然卖了270万张,盗版唱片更是超过1000万张。

可想而知了。

众所周知,刀郎是一个草根歌手,他击败了主流歌手,而他们被称为“嘲笑的歌曲”。

这就引发了冲突。


这种利益和文化上的双重冲突,不仅让那英着急,杨坤、汪峰和高晓松也纷纷站出来批评。

这番言论如果发生在今天,估计这几个人会受到严厉批评。

网友们反抗的是什么?

他们反对这些自诩有文化的人,这些人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音乐和人都一样,也许有好坏之分,但绝对没有贵贱之分。

流行音乐的悲哀,并不是“简单通俗的表达”,而是在资本的裹挟下,不允许百花齐放的病态。

然而舆论发酵几天后,似乎又有了转机。

首先,当事人已经回应了。

汪峰在演唱会上表示:“这些年我经历了很多,但现在不是还站在这里吗!”

言下之意是:清者自清。

汪峰似乎一点都不在意这些言论攻击,他显得很淡定,好像与这些攻击无关一样。

而杨坤巧妙地回复了一位网友的评论。


一个网友发文说,很多人借着刀郎的歌来趁机骂那英,抨击杨坤和汪峰,但这首歌很有可能是在讽刺那些“骂人之人”。

杨坤在该网友的动态下回复:“最后一句说对了”。

但这个回复引起了争议,很多网友认为杨坤是在借该网友的话回怼那些攻击他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杨坤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罗刹海市》真正暗讽的是什么呢?

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讽刺”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的阴暗面。

不能直接说,那就要“隐喻”。

隐喻的好处在于,只要创作者不承认,你怎么解读都无关紧要。

但是隐喻的尺度就是一个大难点。

太轻了好像起不到作用,但太重又怕把话直接挑明会惹上麻烦。

所以那个恰到好处的界限,并不容易把握。

因此,好的“隐喻”常常受到追捧,可以参考鲁迅先生。

特别是如果中间还引用了经典的典故,更让人觉得“高级”。


而《罗刹海市》这首歌就是这样,采用了《聊斋志异》中的多个典故。

其实我对这些经典巨著不是很了解,但从我对刀郎本人的认识来看,我不相信他会在20年后发歌,只为了讽刺某人、报仇之类的。


这首歌确实是在暗讽“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但绝对不是针对个人。

当初,刀郎面对那些所谓的“主流批评”,从未正面回应过这些争议,也从未向观众表达过不满。

当记者反复追问时,他只是淡淡地反问。

他不想引起争端,他只是想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他只想纯粹地做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罗刹   音乐界   大姐大   销量   乐坛   众所周知   社交   导师   唱片   批评   主流   律师   建议   歌手   网友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