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并非个例,张国荣、翁美玲等等 从中医角度浅谈“郁证”

各媒体、个人、新闻都在说着李玟因抑郁症离世的消息,扒其个人及其家庭历史......。

但作为中医人,我就不凑热闹了,我仅以此事为引从中医角度来说说,中医上的“抑郁症”,帮助大家从中医角度认识“郁证(抑郁症)”并附上一些调节之法。

虽然在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中,身患““郁证(抑郁症)”的人何其多,何其常见

我很穷,抑郁了;

我长相丑,抑郁了;

老板每天PUA我,抑郁了;

今天出门不小心摔破了手,抑郁了;

...............................等等,数不胜数。

可能长期的积压,偶然间的一件小事不顺,促成了“抑郁症”病发,不过作为普通人,没有几个人会在意你,有的可能还会吐槽你“矫情、懦弱”等等之类的。

李玟的事已发生,定局已成,只希望历史不再重演,她的历史不会被过分解读。

以此为鉴,警醒社会、警醒自我.........


不过,“抑郁症”一词或者说这个“病”,有多久没有被拿到台面上来说事了。

一年,两年,三年,还是10年,又或是更远的时间线。

在李玟因抑郁症离世之前,我们知道的因此病离世的比较著名的明星还有:


张国荣,他的离世让人意难平,尽管过去了这么年,在提到这位才华横溢,温柔谦逊的巨星时,无不感到惋惜。在2003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纵身一跃,永远的离开了人世,时年仅47岁;


陈百强,一位风度翩翩的香港歌星,虽从小就不愁吃喝,却在1992年1月18日以酒吞服安眠药后,陷入了重度昏迷。最终在昏迷了17个月后,1993年10月因脑衰竭去世,时年仅35岁;

翁美玲,也就是87版经典《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扮演者。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想不开,她曾与好友邹世龙说:“我过得十分辛苦,活着没意思。”在1985年5月14日这天,崩溃的翁美玲独自在家中打开了煤气,并吃下了安眠药,了结了自己的一生。至此,一代佳人香消玉殒,时年仅仅26岁,正值花样年华。

乔任梁,在2009年踏入影视圈,与多位大咖合作。虽在人前保持着阳光的状态和形象,但没人知道他“生病了”。2016年1月16日,乔任梁因重度抑郁症,在家中自杀去世,时年仅29岁;

陈琳,自小喜欢音乐,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新生代最红女歌手后,超负荷的工作和感情问题让她喘不过气来,身心大受打击。在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某小区的七楼,身患抑郁症的陈琳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仅39岁;

再到近期的李玟

网传出的信息众说纷纭,具体是哪些事情导致了她的抑郁,以及最终的离世。我们不去深究,也不做过多的评价,因为那是一种极为失礼和失德的行为。

中医谈“抑郁症”

作为一名中医人,我们就从这些明显“抑郁症”事件中,来浅析一下中医是如何辩证这种是病非病的“抑郁症”的?

中医中并无抑郁症一说的病名,“抑郁症”在中医中被归为“郁证”范畴,散见于古医书中的胸胁痛、肝郁、脏躁、百合病、奔豚气等病证中。

中医认为郁证是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导致的病,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欲哭,又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郁”有积、滞、蕴结之义,以此命名“郁证”者,其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广而言之就是由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引起的脏腑机能不和,从而导致多种病理产生的滞塞和郁结之证。

虽然“郁证”早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不过多散见于肝郁、脏躁、百合病、癫痫等病证,并未独立记载,直至元代的《丹溪心法·六郁》中才将其独立论述,首创“六郁”之说,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其中以气郁为先,然后才有诸郁形成,并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但仍未使用“郁证”一说。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名。

现中医辩证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肝气郁结

证候:情绪不宁、郁闷烦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噯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或见急躁易怒、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则: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理气。


二、血行瘀滞

证候: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痛或身体某部位发冷或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三、肝郁脾虚

证候: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思虑过度、多疑善优、善太息、纳呆、消瘦、稍活动便觉倦怠、嗳气、月气不调、大便时溏时干、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治则:硫肝健脾、化瘀散结。


古医书对于“郁证”病机的记载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并提出:“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惊则心无所依,虑无所定,神无所归”。道出了气机失调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篇》中道:“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首先提出了情志内郁致病的思想。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篇中记载:“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意指百合病的症状精神、饮食、行为、语言、感觉的失调。

《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记载:“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郁病日久,常可累及多个脏腑,导致心、肝、脾、肾等亏虚,中医自古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因“情”致郁,因郁致病的重要意义。

注:这里只做部分介绍。


中医对于“郁证”的治疗

自有关于“郁证”的记载以来,其治法便已诞生。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根据七情五行相克的原理,倡导情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恐伤肾、思胜恐”。用一种情志活动去纠正另一种情志刺激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正如明代吴昆的《医方考》曰:“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需以情胜......是无形之药也”。

不过亦有治疗该病中药方剂流传下来如:柴胡疏肝散,百合汤,归脾汤,丹栀逍遥散等。

另外,针灸疗法作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中医瑰宝之一,临床研究表明,以针灸疗法刺激穴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郁证(即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且无副作用,但现代研究尚未明确其治疗机制。在历代医籍文献记载中,约有130个穴位与精神治疗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美玲   黄帝内经   李玟   散见   中医   病名   个例   症状   抑郁   百合   角度   精神   张国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