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数千年的黄酒,为何如今没人喝了?这3个“真相”令人心酸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诞生了无数的经典酒类,像果酒、烧酒、黄酒、白酒等,尤其是白酒,现如今的地位更是与日俱增,千家万户的饭桌上都有白酒的身影。


不仅如此,据汉代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蒸酒器显示,白酒的酿造历史至少有2000年!流传历史之悠久,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它诸多酒类!


而同样流传数千年的黄酒,如今却只能蜗居在个别省份,越来越没多少人喝了,这到底是为何呢?来自浙江一酒厂的老师傅,道出了3个令人心酸的“真相”,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真相一、酿造黄酒太“费”粮食了


黄酒的酿造原料包括大米、糯米、粳米、小麦等粮食,而且粮食用量较大,可是在上个世纪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粮食大量减产,当时的人们急需解决温饱问题,基本上拿不出多余的粮食酿造黄酒,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的影响下,黄酒的产量越来越少,逐渐从大多数酒友的饭桌上消失。


真相二、白酒的发展势头“盖”过了黄酒


自上世纪中后期以来,白酒行业的发展欣欣向荣,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名优白酒,而且还顺应时代潮流举办了多次全国评酒会,反观黄酒,由于产量较小、产地较少等缘故,发展状态可以说是不温不火,渐渐地,黄酒不被大众所熟悉,白酒占据了国内酒类饮品的主流位置。


真相三、黄酒缺少宣传和准确的市场定位


黄酒再好,也怕“巷子深”。


现如今仍然知道黄酒的酒客,绝大多数都已经上了年纪,而在年轻酒友之中,有的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这不仅是因为黄酒的地方性较强,更是因为黄酒缺少必要的宣传。


而且,黄酒对自己的市场定位也比较模糊,说它是药酒吧,口感确实有点像药酒,但又压根不属于药酒类,直到今天,大家只能说出黄酒属于酿造酒,或是米酒,这种模糊的产品定位,深深影响了黄酒的长足发展,喝黄酒的人也随之变少。


看到这里,笔者想说,不管是黄酒也好还是白酒也罢,想要在新时代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打磨品质以外,更要搞好宣传,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式,现如今酒圈竞争激烈,想要长远地走下去,宣传少不了。


不过,纵观全国,仍有一些老品牌白酒,品质相当不错,却向来不注重宣传,就拿下面这2款老牌白酒来说吧,品质和口感都受到了一众老酒友的认可,价格也很实惠,只不过由于酒厂宣传不足,因此知道的人还比较少,看看有你喝过的吗?


苏东坡酒


提起这款传统名酒,就不得不说到其酿造厂“三苏酒业”,该酒厂的前身“德利源酒坊”和“大江酒坊”早在120多年前便已成立,而且作为闻名川酒圈多年的老字号酒企,三苏酒业还坐拥数百口古老的窖池,酿酒实力雄厚。


早在1989年,这款经典的浓香酒便被评为“国家优质酒”,后来还一度被当地老酒友誉为“川酒六金花”之一,只不过酒厂不善宣传,如今的名气远不如从前。


并且,酿造该酒的原料是“5粮”,并由《东坡酒经》中记载的工艺酿制而成,粮食发酵工序均在酒厂独有的“非遗古窖”中完成,酒液酿成之后还要窖藏3年方可出厂。


该酒入口绵顺丝滑,窖香味尤为突出,中段满是醇厚、细腻的粮食香和陈香味,倍感酒香协调丰满,下喉时舒畅无阻,饮后唇齿留香持久,回味无穷,其口感与五粮液有八九分相似,加上价格公道,故而在当地酒圈还有着“平替五粮液”的美誉。


白沙液


这是来自湖南省的名酒,同时也是国内兼香型白酒的标杆之一。


酒厂沿用百年前的古老工艺来酿制此酒,并选择优质的高粱和糯米等粮食作为主要原料,耗时多日才得以酿成,成酒在出厂之前也要经历一段时期的窖藏,因此成酒的口感也挺纯正,带给酒友一种优雅、柔和的品酒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黄酒   真相   酒友   药酒   现如今   酒厂   酒类   口感   白酒   心酸   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