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亲手提拔的外交家,火速被撤职后,李先念一个动作解释原因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10月某天,一架由美国纽约飞往中国北京的飞机破空而出,呼啸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

机上的人员陆续走下飞机,只见一个手提公文包,西装革履的青年不断的喊道。

“让一下,让一下,借过,借过……”

此刻的机场之外,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正停在那里,轿车旁站着两个人,他们分别是外交部高层领导王海荣,国务院领导李先念,而他们两个正在等待的正是那位步履匆匆,神色些许慌张的青年。

这个青年正是黄华,此刻的黄华绝不会想到,年轻的他即将被告知,将代替他的老领导乔冠华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职位。

命运的齿轮就在这一刻开始转动……

笑声震慑议会大厦的玻璃

“主席,你说过咱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次我们刚恢复联合国的席位,什么都还不清楚,要不然先派一个人过去,探查一下情况,再派代表团过去?”

1971年,北京中南海,此时中国刚刚恢复联合国席位,世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而联合国会议将在不久之后召开。

中国此前并没有联合国会议经验,周总理心里没有底,来毛主席这里与毛主席共同探讨,征求一下毛主席的意见。

听到周总理的话,毛主席点燃一支烟,在客厅中不断的踱步。

“依我看,既然报纸上已经登了消息,电报也拍来过了,就让乔冠华做代表团团长,直接派代表团过去吧,我相信他能干好。”

烟雾之中,主席铿锵有力的话,给周总理心中埋下了一颗定心丸。

“好的,主席,我这就和乔冠华说,让他现在就做准备,选定代表团成员,即刻便准备出发。”

76票赞成,17票弃权,35票反对,在26届世界联大的会议上,中国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胜利,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联合国重新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周总理的示意下,乔冠华仅用一周时间,便安排好了代表团成员,最终敲定,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代表团,将于三天之后的11月14日启程前往美国。

飞机缓缓降落在美国纽约的机场,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缓缓走下飞机,迎接他的是各国的代表团成员以及各路记者媒体。

乔冠华走到飞机旁的临时媒体处,清了清嗓子,面带微笑,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开始发言。

乔冠华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登场了。

结束临时媒体会之后,乔冠华与代表团所有成员马不停蹄的奔向联合国会议大厅,出席即将到来的联合国大会。

“同志们,我们是国家的脸面,国家是我们的后盾,就让我们在这次会议上,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国家刮目相看吧。”

坐在车里,代表团的年轻小伙子们一个个紧张的汗水直流,乔冠华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一脸微笑的安慰他们,给予大家最有力的信心。

走进大厅,映入眼中的金碧辉煌,雄伟壮大的建筑令一众代表团成员愣住了神,作为团长乔冠华也从没见过如此精美装潢的建筑,

不过他并没有被震慑住,反倒更加自信。

“我将为中国在会议上争一口气,让全世界瞧瞧中国人民是多么的自信!”

“乔团长,您能说说这次中国重返联合国,作为代表团的团长有何感想吗?”

一位联合国的记者还未等乔冠华坐下,便急匆匆的来到乔冠华面前举起话筒,向乔冠华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突然一阵朗朗的大笑,响彻在联合国大厅之中,这阵笑声的来源正是乔冠华。

在听到记者的提问之后,乔冠华放声大笑,慢慢的坐在座位上,笑声结束,他望向带有些许疑惑的记者说道。

“我的笑声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

大笑的这一幕也被站在一旁的摄影师拍到,而在这一年最轰动的一张照片,便是这张《乔的笑》。

这开朗的大笑,让联合国会议厅中几乎所有各国的代表团全都不约而同的一齐望向乔冠华。

他们心中被中国代表团震撼到了,他们没想到刚刚踏入联合国的乔冠华便能发出如此自信的大笑。

纽约时报当日最大的标题便是《震慑议会大厦的玻璃》,配图就是乔冠华的笑。

在结束记者的回答之后,世界各国代表团纷纷走向乔冠华,与乔冠华握手问好,并祝贺中国再次进入联合国。

在这些国家之中,许多国家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感到开心,由衷的祝福。但有少数国家例如美国、日本这些帝国主义国家,面对中国再一次进入联合国,心里有着些许的不服。

而这些国家的代表团在与乔冠峰握手交谈之时,话语中时不时透露着对中国的轻蔑和对乔冠华的调侃,他们想让乔冠华这个毛头小子在联合国的会议上出丑。

可是他们惹错了人,乔冠华在联合国的会议上侃侃而谈,自信大方,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爱好和平的态度。着实打了那些想看中国笑话帝国主义者们的脸。

会议结束之后乔冠华即刻启程回国,马不停蹄的来到周总理处向周总理汇报工作。

“冠华同志,这次联合国会议你做得非常棒,为国家争了脸面!”

一脸笑容的周总理拍着乔冠华的肩膀欣慰的表扬着这位大功臣。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形容这时的乔冠华绝不为过,正是乔冠华的努力开启了我国外交事业新的阶段。

可是如此受到周总理器中的乔冠华为何会突然被撤职呢?

当许少年凌云志,天下文章李杜乔

1913年,乔冠华出生江苏东桥庄,乔冠华的父亲是东桥庄唯一有文化的人

乔冠华的父亲是旧时代的知识分子,肚中饱含墨水,对于刚出生的儿子也是期望颇高,还没到上学年龄,便将他送入学堂。

每日乔冠华放学回家之后,他的父亲总会再次提问乔冠华当日所学知识,年仅五六岁的乔冠华已经学完了《论语》,《道德经》等许多成年人也未曾读过的书,乔冠华的父亲也是对乔冠华非常的喜爱。

一日乔冠华的父亲和他的朋友一起喝酒。酒过三巡,乔冠华的父亲将乔冠华叫到酒桌旁,此时已经略有醉意的他想让乔冠华给大家背诵几首古诗,来长长自己的面子。

乔冠华站在酒桌旁,丝毫没有怯场,声音洪亮,一字不差的将父亲所提问的古诗背诵下来,众人纷纷拍手叫好。

这时乔冠华父亲的朋友,问乔冠华,“孩子,伟人总是在孩童时就有了远大的志向,你有什么志向呢,你用一句古诗来说说你的志向呗。”

听到朋友这样问,乔冠华的父亲脸色微变,他知道朋友这是难为乔冠华,他刚要开口反驳,站在一旁的乔冠华大声说道。

“天下文章李杜桥。”

此句一出,众人瞠目结舌,他们没想到这个年幼的孩子竟有如此凌云之志,也没想到他能回答的如此绝妙。从此之后,乔冠华神童的名声在苏北大地响彻开来。

1925年,乔冠华升入亭湖中学,此时20年代的中国新思想开始盛行,新青年报也逐渐传入学生群体之中。

“冠华,这周的新青年报我来定,大家想看的话,全都来我家,我们一起阅读。”

十几岁的乔冠华正是思想形成之时,在亭湖中学乔冠华有一群非常好的玩伴,他们每周轮流订阅新青年报,一群人约定一同阅读讨论,互相分享经验。

乔冠华是新思想学习小组的组长,此时的乔冠华就宛如一匹刚学会奔跑的小马,旧思想的束缚宛如缰绳套在他的身上,可是新青年报的出现就像一把锋利的利刃,一刀劈开缰绳,小马终将长大,缰绳也终将被挣脱,它将变成一匹骏马,驰骋在无边无际的草原。

他的思想不再拘泥于孔孟之道,他开始学习李大钊、陈独秀以他们为榜样。

“敢叫日月换青天”,“我辈岂是蓬蒿人”,打着这些旗号,乔冠华在学校中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思想学习浪潮。

1929年,乔冠华顺利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哲学系。

此时的清华园宛如一池湖水,乔冠华正是渴望湖水的鲤鱼,一跃而入,而清华园思想进步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学校。

“老师,我想组织一个学习小组,大家一起学习这些新思想,并开设学习分享会,给全校的学生一同分享这些思想。”

18岁的乔冠华眼中满是炙热,站在老师办公室中,向老师申请成立新思想学习小组。

“好的,冠华同学,想做的话就大胆去做,学校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蛟龙岂是池中物,敢叫日月换新天,年轻正盛的乔冠华站在清华园中振臂高呼,高举思想解放旗帜,带领数百名同学日夜阅读,定时开展学习分享会,一时间自由的巨浪席卷了整个学校。

分享会的课堂上总是爆满,地上坐着的、窗外趴着的、走廊上站着的,整个教室全是同学。

1933年,乔冠华在清华大学毕业,此时国内严重动乱,内忧外患,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乔冠华决定出国深造。

他孤身一人来到日本攻读哲学,可是由于国际关系的原因,乔冠华最终被日本驱逐出境。

1935年在季羡林的陪伴下,乔冠华来到德国继续攻读。

“羡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时祖国正饱受外来侵略者的迫害,我等怎能在国外潇洒,不回国报效祖国呢?”

这时已经二十出头的乔冠华胸中满是激愤,空有一腔才华的他不想继续留在国外,他想回到祖国,真正的来到一线,施展自己的抱负。

他紧紧地握着季羡林的手,“羡林我要回国,用我的才能报效祖国,我不会用枪,但是我的笔杆子就是枪,我不会杀敌,但我的笔杆子能直插敌人的心脏,我要回去,为祖国奉献我的一切。”

1938年,乔冠华回到了国内,他顺利的加入了我党,在香港一间报社秘密展开工作。

他用自己的笔杆子写了无数篇锋利的报道,让消息闭锁的我党实时接收到最新的消息,也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

毛主席非常欣赏乔冠华,他曾这样评价乔冠华,“乔冠华的文章顶得上两个坦克师的兵力”,这句话足见主席对乔冠华的认可。

新中国成立之后,乔冠华开始进入外交部工作。由于周总理对乔冠华欣赏有加,并时常带着乔冠华出席各种会议,乔冠华因此也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变得能够独当一面,在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出色的表现也赢得了国内一种的喝彩,回国之后,乔冠华便开始担任外交部的部长。

乔冠华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爱说大话,太过傲慢,总是偏执的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这个致命的缺点使得乔冠华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出言不逊,犯下各种错误。

小错不断地积累,最终酿成了大错,1976年,乔冠华被撤职,从此乔冠华传奇的一生便落下了帷幕。

那么,接替乔冠华的黄华又是何许人也呢?

仓促的就任

“黄华同志,请立刻放下手中所有工作,即刻回国。”

1976年10月,此时的黄华正在美国纽约,处理中美合作事务,正在紧要关头之时,中央从北京突然发了一封电报给黄华。

信上急迫的语气使常年进行外交工作的黄华顿时紧张起来,他立刻收拾行李,即刻启程回国。

原来在1976年10月,由于乔冠华工作上的错误,中央决定免除乔冠华的外交部部长职务,并由黄华担任。

为什么这个人选一定是黄华呢?

原来毛主席早就敲定黄华为了下届外交部部长的候选人。在黄华就任联合国理事期间,一直密切关注着黄华,在看到黄华在联合国优异的工作表现之后,中央对黄华的工作能力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当乔冠华被免职之后,中央立即决定将远在美国的黄华召回国内,让他担任外交部部长统领外交部的一切工作事务。

乔冠华是黄华一直的老领导,黄华与乔冠华的关系很好,面对着乔冠华的突然撤职,黄华很是不解,在机场见到站在轿车旁的李先念时,已经得知即将接任部长的黄华下意识就向李先念问到。

“冠华同志怎么被撤职了?” 李先念没有作声,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并给黄华递了一个眼色,黄华看到李先念的这个动作,也是瞬间就明白了,不再多问,坐上李先念的轿车前往外交部就任。

原来李先念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是想告诉黄华,乔冠华犯了太多错误,有你接任外交部部长不要太过声张,要行事低调

上任之后的黄华也不负期待,让更多的国家看到了中国,让中国的声音响彻了世界

弱国无外交,外交工作者也从来不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若是没有他们,中国内里发展的再好,世界也并不会知道,是外交工作者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打破了僵局,他们亦是英雄,值得所有人的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李先念   外交部   笔杆子   联合国   外交家   团长   代表团   中国   外交   祖国   部长   父亲   动作   原因   思想   会议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